王晓星
摘 要 风铃是日本夏季代表性的风物,在亚洲各国中,日本最盛行风铃文化。风铃的音色能给人带去清凉治愈的感受。同时,风铃背后也暗藏着日本人独有的对季节的敏感,蕴含着他们的民族审美心理。透过了解风铃的历史、风铃的种类,考察日本文艺作品中出现的风铃,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知日本文化的各种面貌。
关键词 风物诗 风铃文化 季节感 审美心理
中图分类号:K9 文献标识码:A
Campanula - Japan's Summer "Poetic Scenery"
WANG Xiaoxing
(Japanese Department, Division of Humanities, City College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83)
Abstract Wind chimes are Japanese summer representative scenery, in Asian countries, Japan's most popular Campanula cultural. Bells sound to bring cool and refreshing the cure to the feelings of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Campanula behind also hidden Japanese unique sensitization for season, contains the national aesthetic psychology of their.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history, Campanula species, the Japanese literary works Campanula, can further explore various features of Japanese culture.
Key words scenery poem; campanula culture; sense of season; aesthetic psychology
风物,通常指代的是一个地方的风光景物、风俗物产。例如“北京风物”、“澳门风物”、“旧时风物”。风铃则与樱花、和服一样,是日本的代表风物,是夏日的“风物诗”。日语“风物诗” 一词里的“风物”与中文中的“风物”稍有差别,指的是各个季节特有的风景物产节庆习俗。按其字面意思,也可理解为宛如诗歌般的风俗习惯。“风物诗”的范围很广,体现着日本人对季节时令的敏感。
风铃最早起源于中国,在唐代,人们在竹林的东南西北悬挂“占风铎”以测定风向、占卜吉凶。这是风铃的前身。随后这一物品伴随着佛教传入日本,常被悬挂于寺庙的屋檐下。旧时的人们认为大风会带来疾病和灾难,而由青铜制成的“占风铎”在大风吹动的时候,会发出沉钝的声响,能够听到这个响声的范围被视为“圣域”,可以避免灾难。
六学集中曾有过记载:平安、镰仓时代的贵族,将“风铎”挂在走廊里,以求远离疾病。渐渐这一习惯在庶民中传播,“风铎”开始脱离原来的用途,镰仓时代的僧人法然上人将变化后的风铎称为“风铃”。江户时代,随着制作工艺的进步,风铃成为普通百姓的夏日小物。从视觉、听觉,乃至心理层面带给人们清凉治愈的感受。日本也形成了独有的风铃文化。
风铃的种类丰富多样,用玻璃吹制的江户风铃,用南部铁器铸造的南部风铃,将金属锻造成火箸(即:火筷子)形状的火箸风铃,大分县别府的竹工艺风铃,冲绳的琉球玻璃风铃,用色彩鲜艳的陶瓷制造的陶瓷风铃,天然石头制成的音色古朴的石头风铃等等。玻璃、金属、陶瓷、水晶,不同的原材料创造了不同音色的风铃。每一个都有独一无二的音色。这些不同种类的风铃中,最富盛名的当属“江户风铃“和“南部风铃”。
烧制无色透明玻璃的技术是18世纪经由荷兰传入日本的,当时玻璃是十分贵重的物品。19世纪的江户,开始大量出现玻璃制品,江户时代末期用吹制法制造的风铃开始流行。玻璃被吹制成圆形,像倒扣的茶杯,下端留有开口,开口的边缘做成不规则的锯齿状,内部用线系上被称作“舌“的装置,悬挂上被称为“短册”的带状纸条,字条上写着笔致飘逸的诗句,随风摇曳。风铃的内侧则绘有图案,以牵牛花、西瓜、金鱼、萤火虫等能带给人们清凉感受的夏日风物居多。
与玻璃风铃从视觉上呈现出的透明质感不同,日本的东北地区则盛产外观质朴的铸铁风铃——南部风铃。其原材料南部铁器为江户时期南部藩所产,约在如今日本东北部的岩手县境内,其中以盛冈及水泽两地为最主要的产地。大正时期,用南部铁器铸造的铁制风铃开始诞生。
南部铁风铃外形类似于铜钟,声音清脆隽永,给人带来金属的清凉质感。日本岩手县奥州市的水沢车站每年的6月到8月会在站台悬挂大量的风铃,曾被票选为“100个最想留下的日本声音。”
亚洲各地中,风铃在日本最为盛行。风铃的音色悦耳清凉,如同大自然中的流水潺潺,鸟儿的婉转啼鸣,风铃不规则的叮叮当当与这些带着生命力的音色在听觉上形成了带着生命灵性的通感。
南北狭长的国土、变换分明的四季造就了日本人独有的季节感。感受纤细的他们用声音感受着清凉,用智慧驱赶着夏日的炎热。叮叮当当的声音在他们的大脑中、身体里形成民族独有的“条件反射”。
在《日本万象》一书中,香港著名的旅游家蔡澜先生曾这样谈到过风铃:“一休和尚《狂云集》中有首风铃诗,描写老僧午睡给风铃吵醒,黑泽明的《赤胡子》里,镜头推到一组风铃档,几百个一起响声大作,震撼力极强。最普通的风铃是个铜钟,里面的铁吞挂着一长方形纸条,纸条上用毛笔写上俳句。最喜爱的一首是:她,是不是一个住在风铃声中的女人。”endprint
许多日本艺术作品中都能瞥见庭院里或屋檐下风铃的影子,风铃预示着季节,营造着日本的审美氛围。日本自由律俳句的著名俳人种田山头火(1882年-1940年)写过如下的俳句:
“君似将来临,风铃已报信。”(李芒译)
近代的俳人饭田蛇芴也留下了“铁制的风铃,在秋风中鸣响。(林林译)”的俳句。在夏去秋来的时刻,房檐上挂着的铁制风铃发出急剧的冷冰冰的鸣响,那凄凉的余韵使人清楚地感到秋天的来访。
风铃属于夏天的风物,当季节过去,在秋风中响起的时候,会徒增人们的伤感。2012年由演员高仓健、田中裕子主演的电影《致亲爱的你》一片中,有句用风铃点题的台词——“没有什么比错过季节的风铃声更悲伤了。”夏天挂在窗边的风铃,到了秋天应当收起。日本人纤细的感受力和对季节的敏感可从中窥见一斑。
在制冷纳凉方式变得多元化,高楼大厦不断拔地而起的今天,风铃不像过去那般风靡,它更多的成为了一种装饰物,一种对旧时风物的感怀。日本人用独特的方式感知季节,咏叹风物,他们将时令、季节、审美、文学等元素融入到了小小的风铃中,传承着自己独特的风铃文化。风铃的外观、音色及其背后潜藏的审美心理,给喜爱他的人们带来了美的感召。
参考文献
[1] 松村明,山口明穗,和田利政.旺文社国语辞典(第9版)[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6:1844.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辞典(第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390.
[3] 江戸風鈴の歴史[OL].[2014-6-18].http://www.edofurin.com/history2.htm
[4] 日本音風景100選[OL].[2014-6-18].http://www.weblio.jp/content/水沢駅の南部風鈴
[5] 蔡澜著,陈子善编.蔡澜谈日本.日本万象[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10.
[6] 种田山头火著,李芒译[M].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9.
[7] 茂吕美耶.字解日本:衣食住游[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
[8] 毛晓雯.唐诗风物志[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4.
[9] NHK鑑賞マニュアル美の壺:風鈴[OL]. [2014-6-18]. http:// www.nhk.or.jp/tsubo/arc-20060714.html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