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四”文学革命

2014-08-29 01:42张娟娟
科教导刊 2014年23期
关键词:文学革命五四观念

张娟娟

摘 要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封建思想的批判必然地转向对封建主义文学的攻击,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成了一场文学革命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关键词 文学革命 观念 倡导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May Fourth" Literary Revolution

ZHANG Juanjuan

(Linqing Yeligua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Gannan, Gansu 747506)

Abstract Literary revolution began in 1917. It was developed in the late Qing literary reform movement 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 is to adapt to the ideological revolution a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occurred. It'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the inevitable criticism of feudal feudalism steering literary attacks on opposition to classical, promoting vernacular, against the old literature, to promote a new literary movement became a literary revolu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pillar erected a stark, marked the end of the classical literature, and started modern literature.

Key words literacy revolution; concept; initiate

1 文学革命的发生

1.1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中国新文学以1917年的文学革命为开端。至此,中国古代文学最终被现代文学所取代,中国文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文学革命并非单纯的文学运动,它是以“五四”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寻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它的目的是人的解放。它的主要内容有:高扬科学与民主的旗帜,引进西方的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平等学说,社会进化论等资产阶级文化思潮,抨击以“孔教”为代表的传统伦理道德,批判专制制度与文化,反对外来侵略与殖民主义,主张民族的独立解放。

1915年9月~1919年五四运动,为新文化运动初期。主要是反对中国传统文化,引进西方的现代文化思潮。这是宽泛意义上的思想启蒙运动。从五四开始,反帝与政治的需求上升,加上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传入,这场思想启蒙运动逐渐转变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文化运动。

1.2 文学革命的倡导

对西方新思想的输入和对封建旧思想的批判,很自然地转到对作为传统道德的工具——封建旧文学的进攻,并寻求新的语言和文学的工具——白话,于是,就发生了文学革命。它的基本内容是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文学革命主要是外来思潮影响的结果,也是中国文学自身发展的趋势,而直接的背景和动力则是新文化运动。

2 文学革命的发展

1918年,文化界发生了两件大事,标志着新文化运动有了新的变化。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二是新文化统一战线形成。《新青年》编辑部扩大,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胡适等人先后参加编辑部工作。具有初步的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激进的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等共同组成了思想启蒙战线。

文学革命也随之深入发展,主要表现:①集中力量批判旧戏曲,鸳鸯蝴蝶派等。②开展了如何建设新文学的讨论。李大钊、胡适、周作人等都提出了具体的文学主张,观念和理论主张进入学理层面。③创作兴盛。④翻译介绍工作加强。

3 文学革命的功绩

3.1 文学观念

批判“文以载道”或“游戏消遣”的文学观,倡导反映社会人生,改造国民精神的文学观。

五四巨匠们的文学观是带有功利主义因素的。他们一开始是以先知觉者,以知识精英自居,要解决中国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中国民众的觉悟的程度问题。所以他们对“游戏消遣”不严肃的文学观加以讨伐,让文学承负思想的历史重任。在今天看来,他们的批判有一部分是批对了,如黑幕小说;另一方面,文学革命在注重文学功利性的同时,对文学的娱乐性和消遣性注意不够。而文学的娱乐性和消遣性是和文学性紧密联系的,结果注重文学的思想性、哲理性,同时降低了文学性。

3.2 文学主题与内容

反映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情绪,歌颂民主,人道,自由,表现出现代精神。“民主,人道,自由”是当时的中心词,概括起来就是一个方面:“个人观念”。

3.3 文学形式

语言上完全废除文言和僵化的,传统的文体,用白话写作。

文言和白话是历史的概念,各时代的文和白是不一样的。文是写的,白是口头的。每个时代的文和白是相对而言的。此外白话文学不是从五四开始的。诗经的“风”就是白话。宋元以后,白话文学开始兴盛,宋话本小说、元曲、元杂剧更加白话化,明清演义体也用白话。

强调五四时期白语文学的功劳是强调五四将白话作为文学的正宗,排斥文言文学的正统地位。诗和文都白话化。结果带来文体的变化:传统诗和文是正宗,五四以后“四大文体”: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

4 文学革命的局限

4.1 功利主义文学观问题

(1)“游戏”消遣说,批判“鸳蝴派”有些过激,批旧戏曲。(2)为改进国民精神,重思想启蒙与政治教化功能,轻艺术形式和娱乐功能。

4.2 自我启蒙与精英意识

五四文学革命的主将们精英意识相当明显。从结果来看,一方面的确起到一定的启蒙作用;另一方面,启蒙在当时的历史范围来看是一种自我启蒙。

(1)启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习知识,而是深刻的思维和文化的变革,是从西方引进一套系统,一套整体的文化观念,让中国人接受。而已有的欣赏习惯,文化程度,思维方式会阻碍启蒙思想的普及。(2)主将们虽然已经努力将话语白话化,稀释,通俗化,但老百姓还是不懂。白话所表现的并不是一个通俗化的思想,对中国人来说仍是一种崭新的思维和观念。启蒙解决了接受者的工具问题,但接受者主体问题没有解决。

4.3 过激主义

五四文学革命在理念上的确有全面反传统,全面学习西方的倾向,称为过激主义。过激主义与他们在精神情感上依恋传统形成矛盾。与传统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割不断,舍不掉的。如鲁迅,胡适都是典型的口头革命派。

要用历史的观念,即将一定的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时空之内来给它定性定位。

过激主义是一种文化策略。当时必须采用极端的方式,全面否定传统而引进西方的东西。过激主义的文化策略是由于特定历史语境和面临的文化建设任务而做出的选择,他无疑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5 文学革命的意义

“五四”运动,兴起于青年爱国学生运动,集中地显示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现代文学和文化全面走向现代化的开端其意义是巨大的。同时,“五四”运动又有着丰富的文化蕴含。“五四”的“文学革命”运动,虽兴起于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而它的丰富内涵与深远影响。

(1)五四运动是一次由陈独秀等革命家领导、以学生为先锋、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的革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工人阶级成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从此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历史也从此由近代史跨入现代史。(2)五四运动迫使中外反动势力作出妥协,北洋军阀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释放被捕学生并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我国人民反帝反封建伟大成功,推动了我国民主革命的发展。(3)五四运动比辛亥革民等革命运动有着更广泛的群众基础,造成了更大的影响,真正做到“引导了国民的觉醒,准备了革命力量的团结”,为中国人民的进步和觉醒、以后革命运动的开展奠定基础。(4)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5)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参考文献

[1] 周扬.发扬“五四”文学革命的战斗传统.人民文学,1954.5.

[2] 胡适.寄独秀信.

[3]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文学运动史料.第一册.

[4]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新文学运动史料.第一册.

[5]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新文学运动史料.第一册.

[6] 郭沫若.《沫若选集》自序.

猜你喜欢
文学革命五四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五四”文学革命与《红楼梦》的经典化阐释
健康观念治疗
桐城派与“五四”文学革命的认识论和价值理想
迟到的文白交锋:胡适与中国现代文学概念之生成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五四批判”与“文腔革命”——瞿秋白“第三次文学革命”思想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