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振英等
摘要:目前高职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需要,高职院校要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探索如何提高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本文分析影响网络课程有限性的因素,并以此提出在实践中提高网络课程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职网络课程 评价标准 探索
0 引言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学方式已经不再拘泥于“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和信息贫乏、形式单一的框架,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许多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学资源短缺问题,这已经成为这些高校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它是高等学校开展远程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数字化学习资源[1]。
1 高职网络课程现状
1.1 传统的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价模式。传统的评价模式主要是以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它只重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缺乏对教学过程中的评价。
1.2 建立科学的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价模式。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初的教学科学运动,之后逐渐形成理论并引起世界各国教育杰的关注。教学有效性已经从教师的教学上向学生的学习上转移,国外关于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出了其策略问题,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因此,要提高高职网络课程的教学有效性,主要关注两个因素,一是教师教学的策略;二是学生学习的策略。教师除了要教会相关课程的基本技能外,还要注重学生解决问题、学习方法的有效性、合作学习、合理安排时间的策略等。网络课程的教学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1.3 高职院校提高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要注意的问题。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其网络课程应该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懂技术”“复合型”,因而高职院校网络课程的内容应以实用性、项目化为主,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说《嵌入式基础》这门课程,《嵌入式基础》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基础内容为主,由于和学生不是面对面的进行教学,学生一般对于基础内容的教学不感兴趣,所以对于《嵌入式基础》这门网络课程核心任务在于课程的创新,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阐述。
①以培养“懂技术”“复合型”为目标,通过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高职要重视网络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要充分意识到网络课程建设对于解决教学资源短缺问题、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战略意义。
②以应用为根本,注重网络课程的教学有效性。当前高职教育的网络课程很多,但是很多网络课程只是作为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一个资源,其中有一些网络课程是匆忙建成的,所以高职院校要重视网络课程的建设和资源的利用,要充分认识到网络课程的建设要以应用为根本,注重网络课程的教学有效性。在网络课程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在网络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发邮件、建立qq群等多种形式与学生交流,这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
③以学生为中心,构建适合的高职网络课程。在网络课程的教学中,笔者认为合适的高职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尤为重要。在教学设计中,对于网络教学中创设的学生学习环境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置,要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在高职网络课程建设有限性策略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网络资源,资源应着重于互动和谐的学习环境的建设,力争让高职网络课程最优化。
2 提高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教学有效性策略就是指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而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方案。一个好的策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提高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2.1 方案的确定一定要从多方面考虑,需要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维持注意力的复述策略;将新学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对信息意义进行理解的精细加工策略;以及整合所学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形成新知识结构的组织策略。
2.2 学生需要了解和控制自己认知过程的策略,有助于其有效的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2.3 除此以外,需要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其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
3 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要建立面向应用的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全过程监督、检查和评估制度。高职院校应在对教师、学生及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对网络课程评价标准和其他高职院校网络课程的调研后,建立完善的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网络教学课程评价是一个边评议、边改进、边提高的过程,是加强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完善的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价可以起到引导和促进的作用,完善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评价标准和方法是保证科学客观评价的标准。
3.1 确定评价主体,以学生为本。评价主体不仅要包括专家、被评价教师和学生,还要鼓励相关老师积极参与,并聘请相关专家进行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的指导和监督。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就是要将课程评价的核心放在学生身上,网络课程评价标准上,要采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和方法,要从注重学生习得能力的评价转向注重学习能力、应用能力的评价,从注重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转向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从注重认知领域的单一评价转向注重认知领域、能力领域和素质领域的综合评价。
3.2 应用多元化智能理论进行评价。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教学有效性评价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对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活动及其教学结果等做出价值评价的过程。评价应该包括课程设计评价、课程实施情况评价和课程结果等。
3.3 总结反馈过程结果。要提高高职网络课程的教学有效性,我们需要重视学习过程,重视评价的反馈机能。在过程评价中,教师、学生都可以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为教师提供有用的反馈信息,帮助老师和学生共同进步。
4 结束语
以教师和学生为对象的形成性评价是高职网络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应该不断研究和探索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高职网络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使之成为一个动态的、不断优化并能不断适应高职教育目标的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峰.高职院校网络精品课程的有效性评价与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2).
[2]王林成.从网络社会角度看高职网络课程教学实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1).
[3]汤婕.高职网络课程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04).
课题项目: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3年度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研究”(项目编号:25851)。
作者简介:吴振英(1979-),女,江苏苏州人,硕士,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教学和研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