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

2014-08-28 00:41张捍旭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信念信仰

摘要:本文针对管理的社会属性从文化、信念和信仰几个方面分析了在转型社会中应当注意的管理现象和应采取的管理模式,主张从深层次原因追源管理本质,结合当今不同所有制的企业的特征,通过改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从内心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关键词:管理文化 科学发展观 信仰 信念

经济管理这种活动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适应生产社会化的需要而产生的。现代中国人继承了不少优秀传统,祖国古代文化从道德、人性、哲学角度启发了我们的管理思路,但其中消极没落的思想也很多,我们不可能不加区别地吸收。西方管理学则过于强调物质刺激,对内心激励不够。新时代的中国企业家们到底应当选择哪一种管理方式才能最好地发挥人的主动能动性,使大多数员工能充满热情地工作和服务呢?在各种所有制并存,人们的思想多元化的情形下,应当怎样用科学发展观看待和分析社会转型期的企业管理?如何激励人内在的动力让管理者从复杂的人事方面解脱出来把管理的重点放在生产经营上?

1 文化对管理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引进西方管理学思想,吸取了许多系统的,规范的内容,把管理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是西方管理学的一大进步。但是在管理中把人当成只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人,过多使用一些物质和非物质刺激管理员工,使西方管理学始终停留在较低层次循环,这是它的弊端。公司老板和经理们可以引进人才,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但先进的技术不可能直接转变成生产力,必须经过变换才能转换成生产力,才能使社会充满活力。这个变换过程就是管理。管理就是对协作劳动的管理。管理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也就是常说的管理的二重性。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在党的领导下,或者在党的间接领导下,它的民主性、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是根深蒂固,代代相承的。它的社会属性反映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中国经济”,劳动人民无论在国有企业还是是私营企业工作,都受国家法律保护,都是在直接或者间接为国家服务,都是国家的主人。无论是什么形式的企业,管理者如果有违法乱纪的行为,或者有悖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很可能会受到劳动检察部门和工会的干涉,这是企业老板们不能不考虑的问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形成怎样的有效的管理模式来减少劳资冲突,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由于企业在特殊的环境条件和历史传统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趋向,行为方式等,这是组织文化。随时代发展而更新,组织文化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我国,提倡用科学发展观来创建组织文化,从制度,行为,理念上确定了企业整体的形象,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激发了员工的主动能动性,建立起员工和企业直接的相互依存关系。文化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现在企业人才流动活跃,能够让员工心甘情愿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唯有员工认同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代代相传。在管理中创新,运用企业文化影响人,教育人,改变人,已经成为当今管理的主题。例如淘宝网的成功,离不开马云团队在创业时集体的精诚团结。公共政策也在影响着企业文化和劳动者的态度性。新时期的中国,由于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许多劳资矛盾因此得以化解,党政工团的作用突出体现在党和政府的政策宣传,维护劳工权益等方面。国内的各种企业和组织,尤其是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还担负着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任务,学校、机关这个任务尤其突出。各个企业和组织都有党的机构,党政工团的影响无处不在,这些特点决定了中国必须有自己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充分发挥党政工团的作用,用先进文化鼓舞人,激励人,不能照搬西方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促进了“软”管理与“硬”管理的融合,使员工与企业的经验理念相统一。海尔的企业文化和华为的企业文化就是杰出的典范。中国的古话说:士为知己者死。人不应当是经济动物,更应该散发人性和道德的光辉。不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企业老板和员工都应当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通过荣辱观、使命观、科学发展观的教育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2 信念和信仰对人的激励作用

管理学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与社会学是密切相连的,管理是一种生产力,同时也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其反映的生产关系必然地在管理学的理论观点上有所表现。有人说:没有超越阶级的管理学。在西方的企业,强调服从,强调规律,主张靠法律完善劳资关系,西方文化更侧重通过规则来约束人和激励人,试图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来预测动机,引导行为,指导人们的看法,以求减少客观的紧张和冲突,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却不从内心世界挖掘人的潜力,所以在关键时刻往往不能激发人最深处的源动力。现代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在一定程度能缓解阶级对立,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劳资双方的严重对立。为国家奉献,而不是为老板个人服务。在中国,所有的组织都在一个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即使是私营企业,许多职工也有过在国有企业工作的经历,管理者本人也长期接受了党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人的信念和信仰就必须得到充分的尊重,比如“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在各行各业都有体现,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存在这个意识。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种信念使劳动者无论在什么性质的企业工作,都认定自己是为祖国服务,支撑他们的就是这种信念,这种信念超越了企业性质,超越了企业范畴。尽管我国的管理界模仿西方管理思想十分明显,但无论怎样借鉴,我国的社会制度,党团组织,道德规范等都对西方管理思想在一定程度进行约束,限制它的消极方面。关键时刻,员工对组织,对国家的忠诚和信仰仍然有显著的作用。这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年代就开始的政治思想工作带来的积极作用。正因为如此,更要强调政治思想工作,激发人的内在驱动力。这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在新时期企业管理的必不可少的工作。当然在方式上肯定不会是过去传统的形式。无论什么时候,积极上进,奋发向上,为祖国奉献永远是主旋律。信念是一个人前进方向的航灯。对信念的虔诚可以维持一生而不动摇。毛泽东说过:自从他接受了马列主义之后,就再也没有动摇过。无论是多么艰苦的环境,都不曾改变他的信念。可见信仰对人的作用是超越了普通的激励层次的。红军队伍的冲锋在前,享受在后。这不是经济人的假设能够解释的。现代企业科技技术飞速发展,许多工作更加依赖员工的自觉性,很难监督,尤其是一些智力型企业。比如软件行业的员工,靠监督是提高不了效率的。企业家既要尊重人的需要,又要注意唤起人内心的高尚道德情操,为信仰而奉献,让企业可持续发展,这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南街村的村民全部拿着相同的工资,没有人计较奖金或者提成,他们把自己的命运和企业的发展牢牢绑定在一起。这是一个通过信仰来管理员工的非常鲜明的典型。管理的几个职能借助内心动力的驱使,可以爆发强大的力量。靠表面的刺激和激励,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如果要求人冒生命危险去做某个工作,再高的工资也不会吸引人。以人为本的管理不强调无条件服从,不强调机械理解纪律。强调员工对国家,对企业的忠诚,强调为理想而奉献。人在遇到危险时,趋利避害这是人的本能。而信仰的力量超过了本能,可以激发深层的原始动力,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正是这一点使我们中华民族迎来了光芒万丈的伟大复兴,把昔日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富有活力和奔向小康的世界大国。

3 科学发展观强调在实践中深化管理,丰富管理内涵

新时期的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复杂,接受的新生事物多,这就给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深入了解中国企业中雇员的内心思想,让信念成为员工的驱动力,让员工为理想和事业而奋斗,而不是只是为了谋生和个人的成功。管理作为上层建筑,从本质上决定了文化、道德、信仰以及价值观念对管理的促进作用。

4 总结

管理的社会属性包含了丰富内容,可以说在我国还有待于深入研究。作者认为:越是市场经济,越要强调文化,信念和信仰,具体来说,就是在管理中有所创新,有所突破,通过科学发展观来丰富管理科学,通过管理的社会属性调控和约束激发员工。

以科学发展观激发人内心原动力,自觉为企业服务,把内在的信念和人的尊严转化为外在的动力,可以从内心激发员工,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这在当今法律不完善,劳资双方冲突时有所闻的今天,通过管理的社会属性调控雇员和雇主的关系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藤兆梅.新时期管理理论的地位与作用[J].沈阳大学学报,2009.

[2]陈千诰,徐伟.管理技巧与实务(第一版)[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2.

[3]陈石清,周永波.管理学[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第一次印刷.

作者简介:张捍旭(1967-),男,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从事教学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观信念信仰
为了信念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发光的信念
论信仰
铁的信仰
信念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信念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