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与整合模式的探究

2014-08-28 23:18刘云芸
学理论·下 2014年7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大学生

刘云芸

摘 要: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不但有助于其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增强毅力、培养良好品格。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还是大学生实践的有力载体,是大学生提前感受社会、接触实际工作的重要阵地。针对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基地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实践基地的定位、职能、类别、不足,以及建设与整合的必要性进行探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以对未来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工作提供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与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1-0161-02

引言

中國自古教育思想便强调社会实践的作用,“游学”一词,在中国出现得很早,“游”即社会实践,强调游历、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调学习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历朝历代都强调“学以致用”,但也有很多时候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中国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有很多先贤圣哲,有很丰富的理论,但相对西方国家,却较晚开展科技革命,较晚进入现代社会,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是理论和实践脱节。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的教育重视用知识服务社会,如1954年5月24日,中共中央转发教育部党组《关于解决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学习与从事生产劳动问题的请示报告》,为此,5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中央宣传部《关于高小和初中毕业生从事劳动生产的宣传提纲》。此后,许多城镇高小、初中毕业生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形成知识分子青年上山下乡第一高潮。改革开放后,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我们国家更加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服务社会,锻炼成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以大学生为主体,它是具有自身特点的,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人在社会所参加的实践。现代大学生,大多是在书本知识中成长起来的,对我国的国情、民情知之甚少,而社会的复杂程度,远不是仅凭读几本书,听几次讲座,看几条新闻就能了解的,社会实践则为他们打开一扇窗口。大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实践,亲身体验生活,看到城乡差别,感受贫富差距;在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地感染和体验,从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加强。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指出: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可以更加充分的了解社会、清楚我国的基本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对于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要坚持对党的基本方针,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当前很多学者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较多,但是对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与整合的研究则相对比较薄弱一些,而且针对大学生实践基地的研究,基本上是从单个基地入手,通过分析单个基地的建设、作用发挥、育人效果等方面,这样的单方面研究不够系统,使得一些研究缺乏深度,概括地说就是:研究较单一,单项研究很深入,但是对比研究或者整合研究较少。一些文章缺少系统的理论指导,按照特征分类的话,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概括不够准确,对基地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缺少深入分析等。本文以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研究对象,对比整合研究现有合作实践基地的运行模式,通过分析合作实践基地的建设、作用发挥、育人效果等,进行整合探究,以对未来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工作提供现实指导意义[2]。

一、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经统计,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截至2013年12月,各类大学生实践基地共有64个,每个实践基地上都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但是其在作用上并没有将各方的优点相互利用,根据调查可以知道,在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上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在实践基地设计管理协调关系上存在的问题。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有生产单位、营利性机构以及其他的社会实践基地,这些基地都是基本独立的。所以,实践基地要求实践方与教育方之间要达成一致的意见。但是,一旦社会实际后动不统一、不长远,流于形式,那么这些基地就无法充分的来发挥其本身的实际作用。这种基地一开始仅仅是因为需要组织活动,但后续没有衔接好,没有考虑到长效利用,导致基地建设失去抓手[3]。

2.实践基地使用单一,不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高校对实践基地的占有意识强,一旦有其中一个高校在此建立起了基地,那么其他的高校便不会在此建立相应的基地。如果基地不能够坚持服务于群众的思想,那么就无法建立起真正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基地。这样的基地也就无法充分的发挥起基地的实际作用,其实践效能是打折扣的。

3.实践基地建设缺少统筹大学生实践基地要求学校方以及基地方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而目前很多大学生实践活动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导致合作只有一次两次,时间一长,联系便中断。例如一个理想的企业实践基地,双方之间应该要将自身的资源充分的进行共享才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形成长效有效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这样才是一个稳固且双方受益的基地。

以上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意义认识不到位,部分高校青年教师没有认识到把科研、教学与指导学生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这样他们的科研优势组织优势使得大学生实践活动没有针对性。同时也有部分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并不能够将自己在学校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实践当中,他们本身并没有一个端正的心态来实践,这种实践活动便无法充分的发挥其作用。二是教育观念转变不到位。在传统教育中只对书上的知识重视,而实践基本为零。因为高校的书籍更新得比较慢,因此这些知识已经与社会企业之间严重的脱节。有些高校已经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将社会实践纳入到教学当中。大学生本身也只是将课堂的知识为重点,对社会实践也不够重视。这些原因,导致了实践基地的作用被忽视。

二、实践基地建设与整合模式的探究

应该要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到教学之中,将育人为本的思想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将各方的权利以及义务之间调配好,整合各个基地发展的环节,加大投资建设力度,让企业的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得到完善,学校应该要走向社会,与企业之间与地区之间的合作应该要加强,让不同地区之间的资源能够得到最大化利用,建设一共共赢的环境,不但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还可以为企业培养更好的人才。将实践基地的职能进行划分,突出重點,完善各类基地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分类评估共同监督基地运动,整合实践基地,按照整合后的类型进行基地的功能发挥。

1.按照“德育教育”功能整合。进行德育教育理念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之一。高校实践基地需要始终坚持德育目标不动摇,特别是在是德育基地以及各种青少年实践基地等更应要加大德育教育。按照目前的发展来看,大学生德育教育实践环节还处于较为薄弱的情况中。在社会实践教育基地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还需要充分的发挥起相应的责任。为此,应该要将德育基地的所有资源进行整合,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基本方针。比如在实践基地上模拟人才的使用过程以及分配过程,让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就能够切身体会到人才使用的规律,了解社会资源,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市场前景对自己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让学生的爱国之情充分的发挥出来,让其变得更加的有信息。通过这种德育教育,还可以让学生之间变得更加的团结,让这种教育理念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中。

2.按照“素质拓展”功能整合。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直接运用到实际当中,“读死书、死读书”对于当前的社会发展已经不相适应。通过寒暑假社会实践基地的发展可以让这些教育与社会实践变得更加的贴合,对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具有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在对专业知识起到巩固的同时还可以让其实践能力得到加强[5]。高校通过让大学生们多参加社会素质拓展运动,可以让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如其时间调查能力以及吃苦耐劳能力得都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还可以培养大学生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积极的寻找解决方案,这些都是属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

3.按照“就业实习”功能整合。将毕业生的实习服务工作做好,关系到学校的发展以及整个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对每个家庭来说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高校在学生就业指导中多数采用的是就业单位过来招聘大学生,一般都是以双选会的形式来招聘大学生[6]。同时高校所采用的大学生实践基地,让每位大学生们都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有这些锻炼经历的学生是在就业时候可以发挥较大的作用。另外,社会实践基地还可以大家其发展力度,让其跨度更加的广泛,这样就可以让企业与大学生之间能够做到充分的了解对方,促进双方的合作。

三、结语

大学生实践基地需要在协调好基地各方权利以及义务的基础上,对于基地的各方面建设应该要做到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加大发展力度,完善基地的管理体系,让教育的时效性得到全方位的落实,校企以及校地之间需要加强各方合作力度,将所有的资源能够做到最优惠利用,共同目标是创建起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的环境。当前来看,教育依旧坚持的是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坚持突出实效的基本目标为原则,将这些基地的德育教育为一体,同时将素质拓展、就业实习的基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大学生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整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未来的发展中,高校应积极探索出于大学生实际生活相适应的实践基地,与“产学研”之间的道路紧密的联系起来,坚持实践育人的道路不动摇,坚持互惠互利的原则让大学生的实践教育基地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朱志仁,刘兴荣.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实习)基地的理论思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4(2):48-50.

[3]王如海.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2(6):70-72.

[4]潘国廷.大学生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整合[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8-101.

[5]王洪忠,杜瑞成.实习基地建设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关系探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10-111.

[6]符绳发,丁义国.建立大学生就业基地的几点思考[J].职业时空,2008(2):127-128.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新形势下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问题的探析
高等美术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研究分析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