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现状的文化哲学思考

2014-08-28 01:31杜娟
学理论·下 2014年7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

杜娟

摘 要:文化哲学作为人类哲学的思维方式,把文化为研究为己任。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是一种跨文化教学活动。目前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不尽人意。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分析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更能挖掘视听说教学问题的本质,为视听说教学的改善提供新的依据。

关键词: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文化哲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1-0202-02

07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1]这里确定了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文化属性。文化哲学“通过从哲学的总体性层次上对文化的生成、发展和变迁规律,对文化的本质,以及对文化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的互动过程加以研究,构建而成的哲学理论体系”,[2]以其特有的时代性与人文关怀,正在对当今文化多元化与全球化等现实问题进行梳理,并指导着文化实践。从文化哲学层面去审视我国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现状,更能挖掘视听说教学问题的本质,为视听说教学的改善提供新的依据。

一、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现实问题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作为各高学校组织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明确提出“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2008年7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张尧学指出:“英语教学的改革的目的是解决长期以来被社会批评的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3]英语听说的重要性被突显出来。为了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和综合素质,2002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不断改革和探索,高等学府为此做了相应的调整。如在教学方面,视听说单独设置课程和学分,并配备专业语音室;另辟网络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等。考试方面,施行考教分离,探索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的模式,将口语测试成绩计入期末总评,等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视听说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视听说练习强度,提高了学生的视听听说运用能力。目前,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依然存在学生学习低效、能力滞后等现象。主要原因是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存在以下缺陷和问题。

(一)视听说课程中听力技能的“一枝独秀”

视听说课堂上重听力轻口语的现象十分普遍。传统教学中,考试是检验教与学的手段。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加大了听力的权重,而四、六级口语考试始终未能普及到多数大学生中。在考试棒的指挥下,偏重听力已在教师和学生中达成共识,视听说课堂变成了听力训练场,口语沦为了听力训练之余的插科打浑。在这种师生共谋的视听说课堂上,学生在听力训练中不断的接受单向的信息输入,而口语作为语言学习的另一方面——语言或信息的输出没有得到锻炼。这种让学生光听不说的教与学的模式,有很大弊端。它不仅割裂了语言具有输入与输出的二元性,更严重的是把本应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变成被动接受的一方,使其主观能动性被压抑。这样片面、单向的视听说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听力的提高,而且阻碍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发展。这样的学习方式,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二)视听说课程中语音教学的空白

本课题组对河南省高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随机访问,发现几乎没有高校针对公外学生专门开设语音课程或在视听说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短期的语音培训。大学英语语音教学的缺位,并非因为没有必要。事实上,高校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广大农村由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缺少专业的英语教师,很多英语教师语音不标准导致学生从启蒙教育阶段接受的就是不规范的发音。语音不学好,英语就无法真正入门。首先英语是拼音的语言,而语音又是口头表达的实体,语音掌握的好坏不仅影响视听说能力,也会阻碍读、写、译能力的发展。再者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一个人的语音的好坏就像一个人外貌的美丑,张口就是错误的发音,会影响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自信,从而影响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四、六级考试的影响下,视听说课上教师和学生片面地侧重听力和词汇语法的学习,忽视语音、语调的准确度和学习。这样做只能是割裂了语言学习的完整性和忽视了对学生个人素养全面的发展的。

(三)视听说课程中视听教学流于形式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之所以称为视听说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采用了视听的教学方法。视听教学,顾名思义,强调视听并用,在设置好的情景中,要求学习者把眼、耳、脑等感官作为整体去感知、学习和应用语言。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中,很多教学者并没有理解视听教学的内涵,也没有认真实施视听教学法。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极端。第一,教材中的视频材料简化为听力材料。教师在用视频教学时不重视学生视觉能力的训练,而学生更是无视视频画面只顾埋头听和书写答案。第二,教学中把视听说的“视”简化为观看影视作品。视听说课堂上老师会在固定或不固定的课时播放英文电影。一般电影都在90至120分钟之间,一个电影正好占用一次课,在这种每隔几周才有的电影课上,学生开心、老师省劲却没有实际的教学意义。英文电影可以营造真实的情景,好的影片总是留给觀众以想象和思考的空间,是视听说课堂绝佳的教学素材。但是单纯的观看,只能让影视欣赏沦为视觉的冲击,在教学效果上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两种极端的视听教学,割裂了学习主体感官功能的整体性,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视听说课堂上教师的过度“隐形”

目前多数高校已经把视听说和读写译课程分离开来,使二者课时和学分上占有相同的权重。然而教师对视听说课的认识并没能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很多老师认为视听说课程和传统的听力课一样只是放录音和对答案,因而对教师的技能和专业知识没有太高要求。再加上现有的教材不仅配有光盘还带有教学电子课件,很多视听说教师把自己固定在多媒体操作台变成了键盘手,于是视听说课就有了固定程序:教师使用统一的电子课件,点鼠标翻页、放录音、给正确答案然后展示口语话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学生回答、教师简单评价。每次课都像同一流水线的生产,机械、缺乏个性,学生与教师缺少实际意义的交流。教师只是在完成固定程序,造成其作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传授者等教师职能的不在场。每位教师都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必然对课程有独特的理解和教学方法,而每个学生对每个问题或话题都有不同的认识,简单而程序化的视听说课堂只能抹杀两者的个性和摧毁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二、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现实问题的文化哲学思考

哲学是每一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它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关注时代的发展变化。文化哲学是从哲学角度研究文化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文化哲学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逻辑性和思维方式的方法论,将文化的本质定为人的自我声明存在及其优化活动,亦即将文化与人的发展关系视为同一整合的。这种方法论,强调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的连续性,重视人文性取向与工具性取向相结合。

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大学英语教学过度强调其工具性不无关系。中国的外语教育开创以来秉承着“师夷长技以制夷”工具性和功利性,到今天的大学英语教学,虽然几经改革,学生仍旧把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毕业后找工作多一份证书为目的学习英语。对教师和各高校而言,虽然取消了四、六级证书与毕业证和学位证的挂钩,但四、六级成绩依然是评价大学英语水平的唯一标杆。

视听说教学的过度追求工具性实际上是对语言工具意义的狭隘误读。当我们从文化哲学的视域来审视大学英语教学活动,我们会对大学英语教学有重新的认识。文化哲学把文化理解为人的精神创造活动以及这种创造活动的物质产物,这种创造活动及产物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从人的本质和人的存在方式理解文化,我们会看到文化的巨大价值就是在于对个体人、群体人、社会人的塑造,异彩纷呈的文化塑造了千姿百态的人,形成了具有无限可能和潜力的人类世界。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语言是人的精神创造活动的载体,也是精神交往活动的媒介。语言活动及其传承首先是对精神活动的符号系统的习得,这也是语言学习最基本的功能,但更重要的是对语言符号系统所传达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现实产物的习得,这才是语言学习的最贴近文化本质的真实内涵。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本质是一种言语教学、言语活动,因而其最深刻的内涵应当是其人文性。

“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语言。”语言学家梅耶的这句话揭示了语言工具性的前提是其文化性。因而在教学中一味地重视、听、说等单项技能的操练就是学习英语和跨文化,就会由于不了解文化信息和背景而导文化误读、误用等■况。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日益交融,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应该实现其单纯工具性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蜕变。

三、文化哲学对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启示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看,人是特定社会的整体文化精神的体现。湖南大学校长章兢曾说“高校校园文化的意义在于把具有灌输性特征的教育转化为教育目标明确的校园氛围,通过文化的熏陶,使人文知识转化为受教育者一种内在的人文精神”。[4]因此,视听说教学不应该仅停留在获取视、听、说技能的层面,止步于在四、六级考试中学生听力可以拿多少分,或者满足于学生交流中能说多少句子。合理利用语言的工具性与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追求理应是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最终指向。

因此,文化哲学视域下的视听说课程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把语言的工具性教学与教材背后的文化背景和人文精神的传达结合在一起。第二,注重现代文化手段的运用,通过现代文化手段的综合运用增加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第三,把内容的传授和品格的培养结合起来。通过各种互动式教学,使英语教学不仅成为传授知识和学习语言的场所,也成为培养学生品格和能力的场所。

四、结语

英语视听说教学不仅是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的学习,更是现代社会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养成。必须从人文和工具相结合的角度来重新看待英语视听说教学,才能改变传统的以知识和技巧学习为主的学习模式,为高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张尧学.抓住机遇,再接再厉,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J].外语界,2008(4).

[4]章兢.谈人文精神:大學不能没有的灵魂[EB/OL].(2009-04-29).http://www.sinoss.net/2009/0429/12826.html.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
论朗读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ESP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阅读课程资源开发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研究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