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华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8-000-01
摘 要 在新课改中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将学生由教学的从属者转变为支配者。但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职高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对新课程标准理解不完全,教学活动出现较大偏差,本文将就此类现象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以其对此类现象寻求解决方案。
关键词 职高体育 新课程标准 极端 教学现象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体育课程的实际教学改动较大,在新的标准下,体育课堂的教学中,教师有了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但是由于新课程标准的理论性较强,且实施时间较短,缺乏参考案例,一部分教师对其理解还不完全。所以在实际实施效果中,就出现了一部分新课标下体育课的极端教学现象。
一、将学生自主学习理解为放任学生自由活动
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部分职高体育教师将其理解为了:课堂由学生做主,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体育老师的任务就是维持课堂纪律、指出教学中的重难点;课堂交由学生进行自学自练。学生的自主学习应当是由教师引导,而后逐渐放手的过程,而且在放手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的指导。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是完全自由,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主动学习,是在互动讨论的基础上敢于提出自己观点、善于发现并尝试的学习。
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核心问题。但由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并没有对教学中的具体教学内容作出明确规定,所以,在原教学大纲中的难度高、风险大、学生不喜欢的内容就被摒弃。而一些简单易学、安全性高、学生更为喜欢的项目则占据了主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口号的提出,部分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时完全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体育兴趣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兴趣需要,而由于学生成长,每个时期的兴趣也会不同。而且由于实际教学中体育课时还受到教学场地、教学器材、当时天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职高体育教育应当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但不是以学生的兴趣决定一切;应当重视学生的发展方向,而不是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对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不能完全以教师为主导,也不能完全按照学生的意愿来办,而是应当做到二者的平衡,以学生的終身发展为最终目的。
二、对合作探究学习的滥用
通过多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考察,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体育教师上课都是类似的:体育教师通过在课上的组织活动,并积极参与,以边喊边做热情洋溢的方式烘托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的兴趣。而学生则是积极参与、乐于学习、开心学习,课堂一片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和谐场面。虽然说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面貌焕然一新,改变了原本课堂的形式单一、呆板且死气沉沉的状态。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在这种热烈的课堂氛围背后就是通过无数次彩排才得到的,学生和教师都只是重复之前所彩排的内容。而且,此类课程基本都不会去考虑学生的运动生理负荷,气氛热烈、学生开心是此类课程的唯一目的。教学内容不切合实际,只是生搬硬套的将“合作、探究、创新学习”搬上课堂。
在体育课程中,运动生理负荷是判断学生生理机能状况、发展学生体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授课过程中学生承受一定的负荷是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而发展学生体能的前提也正是负荷,为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适宜的负荷是必要的。体育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就是负荷的具体表现形式,而负荷是教学内容的实质。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的合理密度与体育课的合理负荷已经成为很久远的一个名词,而对现有体育教材的查阅中,已经有近20%的教材中没有出现体育课的密度与负荷。而通过对近几年体育专业期刊、论文等的查找,对于体育课的密度与负荷问题几乎已经没人提及。
三、淡化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之后,部分教师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解为强调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因而淡化了运动技能的教学。在体育教学中以学生高兴为标准,对运动技能技术的学习则不再提及,仅仅追求课堂气氛。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操、铅球、单双杠等难度高、危险系数大的项目已经很少出现,而球类项目几乎占据了体育课堂。而一些体育教师更是将此类行为称之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与终身体育挂钩”。相当一部分老师认为铅球、体操、单双杠等项目学生不爱学、老师教学困难而且存在安全隐患,未来学生也很少会用到,也不会将其作为健身的一种手段,所以就不必去学习这些内容。当然,肯定没人会采用“背越式”去跨越一个障碍,也极少有人通过铅球的方式锻炼身体。但是,又有哪些运动就一定会是终身体育的项目呢。学生难道只进行一两个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就会确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吗?
四、结语
在新课程标准下,在实施新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只有结合创新、合作才会使每一位同学得到自身独特优势的发展。而互相合作也使彼此能改正缺点,完善优点,从而更加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也应结合学生兴趣、学校实际教学环境等因素,兼顾学生长期发展与终身体育的目标进行合理适度的教学,只有将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未来发展基础打好,体育课才能是真正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张权.初中体育教学在新课改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
[2] 马焕光.新课改下体育教学新理念[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
[3] 任海梅.让初中生在快乐体育中健康成长[J].考试周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