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猝死机制及大规模预防筛查的可行性研究

2014-08-28 00:15:05焦建洲王晓翠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4年8期
关键词:可行性诊断运动

焦建洲 王晓翠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8-000-01

摘 要 近年来运动性猝死日渐引起人们重视,甚至引起部分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恐慌。本文对运动性猝死大规模筛查的机制及可行性进行研究,以增加人们对运动性猝死的认识、研究其大规模诊断的可行性。

关键词 运动 猝死 大规模 诊断 可行性

一、运动性猝死的定义

一般认为,猝死的定义有三个基本要点:1.自发过程;2.意外发生;3.进展迅速。对猝死发生的时间范围国内外尚未达成一致,研究者往往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来确定,有30秒钟、几分钟、1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几种划分方法[1]。1920年世界卫生组织和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给猝死下定义为: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24h内发生的意外死亡。

二、运动性猝死发生的可能机制

运动性猝死多是由先天性心血管结构异常与超负荷运动两方面引起的。人体在进行剧烈运动时,机体需氧量急剧增加,血液中的儿茶酚胺水平增高,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血管痉挛,此时心肌严重缺氧缺血,而心肌缺血若超过30min,就有可能发生坏死,从而心肌超微结构发生改变,引起心律失常或心肌梗死。因运动引起的心肌梗死,某些严重的心律失常,都可直接导致心脏骤停,从而使运动者发生猝死[2]。运动后血压的下降、回心血量的减少也是造成中老年运动性猝死者心律失常的一个因素[3]。

三、运动性猝死的大规模筛查的可行性评价

在2007年的一项调查中显示我国有3.4亿参加体育锻炼,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28.2%[4];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更是不计其数。但是由于此疾病缺乏明显的临床征兆,往往是以晕厥和猝死作为首发的临床症状。而常用的体格检查和物理检查甚至包括一些精细的实验室检查很难诊断出致病因素。面对如此庞大的体育锻炼人群,不能确定谁可能有引发运动性猝死的潜在危险因素。所以面对这个庞大的体育锻炼群体,如何在运动性猝死發生前,诊断出其存在的这些潜在的危险因素是重中之重。下面从国内外的一些诊断方法来论述一下运动性猝死的大规模准确诊断存在的缺点和要克服的困难。

第一,造成运动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心血管或脑存在缺陷;二是参加剧烈运动。后者可以通过对运动负荷设定进行控制,预防难度相对较小;对于前者,首先,在医学上已有方法和仪器能检查出来,如12导联的心电图、心动图、基因检测等都可以应用于猝死的检测。但是这些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缺陷:虽然60%可导致运动员猝死的疾病存在可识别的心电图改变,但12导联心电图在对于一些心血管疾病的检测上不是很敏感;超生心动图作为一种无创的诊断手段备受推荐,但是基于经济考虑,不能大规模应用;基因测试已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目前基因型、表型和猝死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尚未解决,加上其突变位点很多,也不能大规模应用[5]。

第二,心电图U波倒置可以反映出冠脉缺血、心室肥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这些疾病[6],这些都是引起运动性猝死的原因。U波倒置可以在心电图上检测出来,非专业人士稍加培训也可以进行操作检查,其可以大规模的应用,但是准确性难以判断。

第三,前驱症状是运动性猝死的必然过程,前驱症状表现为痛疼感和倦怠感,可分为主观感觉和客观表现[7]。但是前驱症状,如气喘、胸闷、心悸很多表现和运动极点出现时表现的征状相似,客观表现也与运动者心里紧张时的表现相似,可以大规模应用,但是准确性难以判断。

最后,Xavier Jouven博士及其同事发现运动与恢复期间存在的心率异常更有可能发生猝死:在23年间对5713名无症状男性劳动者进行测试,81名男性猝死;可增加心肌梗死所致猝死风险的因素为静态心率超过75次/分钟、运动期间的心率增加低于89次/分钟、停止运动后的心率下降少于25次/分钟[8]。这是一个较准确的预测方式,可以广泛应用于社会群体与学生中,有较高的可行性。

四、研究展望

目前对大规模的参与体育锻炼人群,没有一种较为简单、准确、可行的方法或仪器设备来对运动性猝死的风险进行有效地诊断、评估。将来对运动性猝死的研究,可能主要集中在风险评估系统、方法、仪器的研究等方面。这不仅能够降低人们对运动性猝死的恐惧心理,更能有效地诊断运动性猝死的风险,增加人们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降低运动猝死的发生率,挽救人们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唐培.运动与猝死[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0.9(1):31.

[2] 潘志军.运动性猝死的研究进展[J].浙江体育科学.2006.28(1):89.

[3] 刘卫华,林建棣,李震.关于运动性猝死的研究及其预防[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22(1):81-84.

[4] 李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对我国体育事业深远影响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1):6.

[5] 张继政,孙飙,吕远远.运动性猝死预防及筛查策略[J].中国体育科技.2008.5(44):105.

[6] 苏艳红,张青,齐鸷.展望U波倒置在预防运动猝死中的价值[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2):76-77.

[7] 王祥.前驱症状:预防运动性猝死关键[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132.

[8] 相洪琴编译.运动与恢复期间心率的特征可预示猝死风险[J].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06.26:34.

猜你喜欢
可行性诊断运动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不正经运动范
Coco薇(2017年9期)2017-09-07 20:39:29
浅谈猪喘气病的病因、诊断及防治
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在当代汽车维修中的应用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28:05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中国卫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20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