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优化小班化物理教学
——以“关于电动机转动的猜想”教学为例

2014-08-28 05:59:32
物理之友 2014年10期
关键词:电路图电动机探究

(安徽省马鞍山市金瑞中学,安徽 马鞍山 243000)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南京竹山中学的导学案等的成功都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性,它对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形成合作及竞争的氛围、培养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增强师生间及生生间交流的有效性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教师的精心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结合笔者为课题研究所开设的“关于电动机转动的猜想”(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一节研讨课,谈谈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1 学习目标与课堂评价同步

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目标的达成并非是一节课或是几节课能实现的,长期坚持新课程理念,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才能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目标的达成,这就需要课堂评价与学习目标相适应,从单纯的评价学生知识的达成转变为知识、能力、情感目标达成的多元评价.

本节课中设定的学习目标:

(1)会参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并使电动机转起来.

(2)通过拆装,认识电动机结构中的主要部件有定子(磁铁)、转子(通电线圈)等.

(3)能利用不同活动渠道收集信息,提出电动机转动原因的猜想;体会简化方法的意义.

实现学习目标的主体是学生,目标的达成以小组合作为载体,实现学生自主建构,课堂评价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达成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更有利于激发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课堂评价1:过程性评价

组别自主学习合作展示点评纪律总分1234

课堂评价2:当堂反馈

当堂反馈1:你对拆装电动机这项活动感兴趣吗?在设计实验的活动中,是否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谈谈你的体会.

当堂反馈2:科学猜想与主观臆造有什么区别?

当堂反馈3:正确安装电动机模型后,接通电源,线圈中有电流时,电动机不转,不可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受的摩擦力太大

B.电源的正负极接反了

C.电源电压太低

D.磁体的磁性太弱

多元的评价方式让评价更科学,评价1中的“自主学习”在课前完成,“纪律”下课后完成评价,合作、展示、点评的评价需要在课堂中完成,是最关键也是教师最难把握的.课堂评价2是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的学习设定的当堂反馈,嵌入在每个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根据教学的需要,可以集中反馈,也可以分散进行,尽量借助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

2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

有些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掌握,有些需要小组合作才能有效的建构.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设计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精心设计自主学习内容和小组合作学习内容.

本节课的自主学习内容:

(1)结合课本图17-1,请列举出装有电动机的家用电器的名称,比一比,看谁列举得多.

(2)观察电动机模型,并与教材中图17-3比较回答问题:

电动机的两个最主要的部件是和.

(3)自学课本,结合教材中图17-4、17-5回答:

a.通电线圈受力转动的问题可用和进行研究.

b.在科学研究中一种新的方法是.

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一:让电动机转起来

让学生认识教材中图17-2(a)电路图中的电动机符号,并对照(b)模型电动机、电源和开关的图示,能从实物中识别它们,并参照电路图(a)用导线将模型电动机、电源和开关三个实物连接起来.

小组合作学习二:探究电动机内部结构

通过展示电动机模型,然后分拆电动机,观察电动机的构成.

小组合作学习三:在合作学习一的基础上,完成以下两步操作.

(1)断开开关,观察电动机转动情况.(2)将磁体取下,观察电动机转动情况.

小组合作学习四:思考利用哪些器材,设计什么样的实验装置,才能验证磁场对电流存在力的作用的猜想?将实验装置草图画出来,以便下节课交流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前2个是教材要求学生能够动手完成的,第3个是笔者自行设计的一个探究活动,目的是为电动机转动的猜想作铺垫,锻炼操作能力的同时为后面的教学起到一个铺垫作用,第4个探究活动有些难度,教师对小组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发挥小组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为第二节的教学打下伏笔.

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教师在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把活动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这样更接近学生的认识水平,同时教师要事先对设计的活动做出预判,在课堂中才能更好的指导和更合理的评价.

3 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

离开了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了空中楼阁.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知识仍然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但掌握知识的方式是靠纯粹的讲授还是通过合作探究实现,两者的效果却相差甚远,把知识问题化,通过合作探究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从而就达到了能力培养的目标.

比如,本节课的小组合作学习一设计了以下4个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一:让电动机转起来

让学生认识教材中图17-2(a)电路图中的电动机符号,并对照(b)模型电动机、电源和开关的图示,能从实物中识别它们,并参照电路图(a)用导线将模型电动机、电源和开关三个实物连接起来.

(1)在实验中连接好电路,开关闭合后,电动机是否转动?

(2)如果电动机不转,不转的原因是什么?

(3)和邻组同学交流一下,电动机的转动方向是否一样?如不一样,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4)在实验过程中,你有什么其它的发现?

4个小问题,难度层层递进,内容环环相扣,学生完成这几个问题的探究后,不仅体验了电动机转动起来的喜悦,而且也通过探究活动以及交流、合作获得了电动机不转的可能原因、电动机转动方向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特别第4个小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限制学生思维,让学生有更大的思维空间进行探究,发表个人意见,创新思维和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

在合作学习三中设计了3个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三:在合作学习一的基础上,完成两步操作:断开开关,观察电动机转动情况;将磁体取下,观察电动机转动情况.

(1)线圈由静止变为转动,其运动状态有没有改变?

(2)什么原因使得线圈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在刚才的合作学习中,可以得出:有磁场,没有电流,电动机;有电流,没有磁场,电动机.

通过这些小问题,让学生的合作探究更有指向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能让课堂教学的条理性、逻辑性更强,知识的衔接变得自然、合理.

4 观察、指导与展示、点评相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有序合作,教师通过观察,确定合作活动的走向,关注是否偏离预设的目标,合作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教师指导.由于不同小组合作过程的差异性,教师对小组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指导,对个性问题进行组内指导,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课外深层次探究,这样合作学习会更加有效.

合作学习的成果呈现方式主要通过分组展示和组间点评.分组展示可以通过朗读、介绍、表演、辩论或利用白板作图等等.学生回答学习结果时,鼓励学生用“我们小组有人认为……,有人认为……,最后一致认为是……”的方式汇报.其他组同学可以主动点评、补充或质疑.教师的指导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之中.

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不是一朝一日就能达成,需要结合日常的课堂教学不断的反思和总结,让小组合作学习的物理课堂处处散发着”探究”的味道.

猜你喜欢
电路图电动机探究
带你学习实物电路图的连接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且”的真与假
浅析电动机日常维护与保养
防爆电机(2021年4期)2021-07-28 07:42:56
第7讲 电路图与动态电路专题复习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节能计算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比亚迪E6纯电动汽车系统结构原理(四)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