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时效性

2014-08-27 22:20严丹航
考试周刊 2014年52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时效性

严丹航

摘 要: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生本教育理念,以前置性任务激励学习自学,依靠合作交流引领学生参与教学,教师以“导”和“合”有效提高学生化学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关键词: 以生为本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时效性

郭思乐教授提出生本教育理念是主张把核心性学习交给学生,将知识构建过程作为演练场,让学生在自主生成和自我发展中形成能力,以便解决复杂多变的问题。课前提供学生易学、好学的前置性任务和问题情境,实施“先行学习、以学定教”;课堂上主张“教为不教”,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分享成果;在评价上,主张学生发展重于知识获得,学生自身成长了,就能更好地学习新知识。笔者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践,谈谈应用“以生为本”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的教学策略。

一、尊重学生认知水平,整合知识,布置有效前置性任务。

生本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要关注学生会了什么。如果学生对于即将的学习内容完全陌生或缺乏知识与经验基础,那么犹如“天书”般的新知识就很容易让他们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地认识学生的需求。现行高中苏教版化学教材中设置了【你知道吗】、【交流与讨论】、【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等一系列栏目,融合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化学学科知识,具有简单、根本的特点。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栏目的原始问题,布置一些“多做”“深思”“高出”的前置性任务,让每一位学生都明确学习任务和要求,感知自己要“学”的内容,激发每一位学生的认知;通过学习方法的提示,启发学生提出对问题和现象的个人观点。

如:结合苏教版化学1专题3第75页“活动与探究”设计前置任务:(1)切开苹果,果肉显浅绿色,你推测可能是什么离子?(2)一段时间后果肉会不断变红,为什么?(3)结合课文想一想如何检验这些离子?方法提示:①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推想转化的条件;②设计实验时要从实验药品、实验步骤等方面考虑。

又如:苏教版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化学电源这一课时的前置任务为:(1)阅读课文完成第15页“问题解决”;(2)阅读16页“资料卡”写出氢气-氧气-氢氧化钾溶液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正极:?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负极:?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总反应式。(3)试一试:写出甲醇—氧气—稀硫酸溶液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正极:?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负极:?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总反应式?摇?前置性任务是利用课余或课堂时间完成的,以自主学习为基础、自主参与为前提,又以个人体验为终结,思考教材中教授的内容。教师要明确布置的前置性任务要体现一定的生活性、针对性、层次性和指导性;前置性任务不是要求学生对知识面面俱到地识记,而是触及学习内容核心的提前切入和思考,激励学生以研究的心态和方式对待学习内容;前置性任务是有效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和打造高效生本课堂的关键。

二、重视合作交流,学习过程没有旁观者。

“以生为本”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倡导“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该理念认为只有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现在许多教师改变“一言堂”,让学生走上讲台。但这样往往使课堂变成优秀学生“说”的主场,无法实现不同想法之间思维的碰撞。要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没有旁观者。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时间,实现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分享、归纳、批判和整合,再现化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以生为本”课堂中教师可组织两次合作交流。第一次是小组内的合作交流。每一个学生在组内将前置性任务研究过程的想法与困惑、发现与疑问和盘托出,小组商讨、整合小组内的个人想法。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苏教版中的“交流与讨论”栏目开展。教师在此期间深入每个小组巡视,在倾听中观察各组每个人的动态,捕捉“智慧的声音”及“教”的典型信息,使合作更有效。第二次是全班范围的展示、交流、分享,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相互评价中相互欣赏。教师鼓励学生在讲时可随机提问学生,或让学生到黑板前板演。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时问题提出后,很多学生积极举手发言。据笔者观察,相比教师的讲授,学生更愿意专注地听或回答,因为此时学生的心理上更放松。同时让学生对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比如,教师可以用“他们组的观点你听明白了吗?有几点?”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训练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或直接提炼、聚焦重点。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结果要及时作出评价,如让学生评价:实验设计得是否合理?问题解决得是否有效、彻底、简捷?得到的方法和结果有何意义和应用价值?等等。这样各组员之间既能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又能保证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积极思维。

三、教师的“导”有规划、因时而作,引导学生体验化学的真、善、美。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或教学中的意外,教师等不得,急切地以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往往会抑制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教师给予学生的越多,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拓展,最后往往会形成“听懂了,但不会解题或考不好”的局面。

“教,就是为了达到不教”。课前设计教学时,以学生的学清为起点,以学生学习中产生的疑问为重点,规划学生的质疑与释疑过程。在课堂上教师以平等的交流者出现,学生能说的老师一定不说,老师该说的一定要说清楚。适时适度地引导,或在学生忽略之处,或在学生无法领悟之处,善于发现学生思路的闪光点,从学生的视角传授阅读的方法、观察的方法,弥补教材编写和学生认知能力结合的不足之处,感受蕴含于其中的化学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探维单一时,进一步展示乙烯、环己烷的球棍模型引导可以头尾相连成环状。其间学生充分体验微观物质结构之美。

有一次,学到乙醇与金属钠反应,有学生提出:“老师我觉得乙醇应该有酸性的,你看它的分子里有六个氢原子。”学生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是非常有思想的,一般的学生是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要及时给予肯定。教师趁机告诉学生并不是分子中所有的氢都可以电离出来的,乙醇中羟基上的氢可以钠代替,但不能电离出氢离子,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实验说明乙醇不电离,在他们给出实验设计后,再向他们解释,这样更能让学生明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重要性。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作出敏锐的判断,以点评的方式使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以宽容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失误,在拓展思维深度的同时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如:“能抓住关键词来判断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引用信息提示表明观点能很精彩”;“能联想到相关的原理,很有说服力”。看似蜻蜓点水,学生却能从中获得启示:思考的角度如此多样,解题的思路如此清晰。久而久之,学习能力或多或少都会提高。可见,有效的“导”让学生明确思辨的方向,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一步一步将思维深化,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四、重视知识的整合过程,强化化学思维的形成

实践证明,师生一起整合知识环节对45分钟的课堂教学有很大影响。在完成主要学习过程后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概括性地完善有关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知识构建;整合过程、方法、价值、态度、观念等方面的学习成果,形成一定的化学思维模式,深化学习结果,使学生的逻辑体验从朦胧状态变成自觉状态,更清晰、更主动地参与学习。

教师的整合方式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形式,或提纲或文字,或进行精简的训练,但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师生间与生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强化学习过程的有关体验为目的,引领学生自主整合;注重对知识的深入讨论,拓展发展空间,将学习成果的巩固与发展相结合,实现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的结合。

总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就必须更新教学理念,立足教材,智慧性地使用教材中每个栏目,根据学生的情况开展适当的教学活动,“动静结合”,让学生在发现、思考、验证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让高中化学课堂充满激情和爱,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李峰.走进生本教育深处.人民教育,2012(3—4):31.endprint

摘 要: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生本教育理念,以前置性任务激励学习自学,依靠合作交流引领学生参与教学,教师以“导”和“合”有效提高学生化学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关键词: 以生为本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时效性

郭思乐教授提出生本教育理念是主张把核心性学习交给学生,将知识构建过程作为演练场,让学生在自主生成和自我发展中形成能力,以便解决复杂多变的问题。课前提供学生易学、好学的前置性任务和问题情境,实施“先行学习、以学定教”;课堂上主张“教为不教”,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分享成果;在评价上,主张学生发展重于知识获得,学生自身成长了,就能更好地学习新知识。笔者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践,谈谈应用“以生为本”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的教学策略。

一、尊重学生认知水平,整合知识,布置有效前置性任务。

生本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要关注学生会了什么。如果学生对于即将的学习内容完全陌生或缺乏知识与经验基础,那么犹如“天书”般的新知识就很容易让他们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地认识学生的需求。现行高中苏教版化学教材中设置了【你知道吗】、【交流与讨论】、【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等一系列栏目,融合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化学学科知识,具有简单、根本的特点。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栏目的原始问题,布置一些“多做”“深思”“高出”的前置性任务,让每一位学生都明确学习任务和要求,感知自己要“学”的内容,激发每一位学生的认知;通过学习方法的提示,启发学生提出对问题和现象的个人观点。

如:结合苏教版化学1专题3第75页“活动与探究”设计前置任务:(1)切开苹果,果肉显浅绿色,你推测可能是什么离子?(2)一段时间后果肉会不断变红,为什么?(3)结合课文想一想如何检验这些离子?方法提示:①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推想转化的条件;②设计实验时要从实验药品、实验步骤等方面考虑。

又如:苏教版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化学电源这一课时的前置任务为:(1)阅读课文完成第15页“问题解决”;(2)阅读16页“资料卡”写出氢气-氧气-氢氧化钾溶液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正极:?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负极:?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总反应式。(3)试一试:写出甲醇—氧气—稀硫酸溶液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正极:?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负极:?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总反应式?摇?前置性任务是利用课余或课堂时间完成的,以自主学习为基础、自主参与为前提,又以个人体验为终结,思考教材中教授的内容。教师要明确布置的前置性任务要体现一定的生活性、针对性、层次性和指导性;前置性任务不是要求学生对知识面面俱到地识记,而是触及学习内容核心的提前切入和思考,激励学生以研究的心态和方式对待学习内容;前置性任务是有效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和打造高效生本课堂的关键。

二、重视合作交流,学习过程没有旁观者。

“以生为本”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倡导“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该理念认为只有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现在许多教师改变“一言堂”,让学生走上讲台。但这样往往使课堂变成优秀学生“说”的主场,无法实现不同想法之间思维的碰撞。要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没有旁观者。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时间,实现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分享、归纳、批判和整合,再现化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以生为本”课堂中教师可组织两次合作交流。第一次是小组内的合作交流。每一个学生在组内将前置性任务研究过程的想法与困惑、发现与疑问和盘托出,小组商讨、整合小组内的个人想法。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苏教版中的“交流与讨论”栏目开展。教师在此期间深入每个小组巡视,在倾听中观察各组每个人的动态,捕捉“智慧的声音”及“教”的典型信息,使合作更有效。第二次是全班范围的展示、交流、分享,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相互评价中相互欣赏。教师鼓励学生在讲时可随机提问学生,或让学生到黑板前板演。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时问题提出后,很多学生积极举手发言。据笔者观察,相比教师的讲授,学生更愿意专注地听或回答,因为此时学生的心理上更放松。同时让学生对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比如,教师可以用“他们组的观点你听明白了吗?有几点?”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训练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或直接提炼、聚焦重点。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结果要及时作出评价,如让学生评价:实验设计得是否合理?问题解决得是否有效、彻底、简捷?得到的方法和结果有何意义和应用价值?等等。这样各组员之间既能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又能保证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积极思维。

三、教师的“导”有规划、因时而作,引导学生体验化学的真、善、美。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或教学中的意外,教师等不得,急切地以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往往会抑制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教师给予学生的越多,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拓展,最后往往会形成“听懂了,但不会解题或考不好”的局面。

“教,就是为了达到不教”。课前设计教学时,以学生的学清为起点,以学生学习中产生的疑问为重点,规划学生的质疑与释疑过程。在课堂上教师以平等的交流者出现,学生能说的老师一定不说,老师该说的一定要说清楚。适时适度地引导,或在学生忽略之处,或在学生无法领悟之处,善于发现学生思路的闪光点,从学生的视角传授阅读的方法、观察的方法,弥补教材编写和学生认知能力结合的不足之处,感受蕴含于其中的化学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探维单一时,进一步展示乙烯、环己烷的球棍模型引导可以头尾相连成环状。其间学生充分体验微观物质结构之美。

有一次,学到乙醇与金属钠反应,有学生提出:“老师我觉得乙醇应该有酸性的,你看它的分子里有六个氢原子。”学生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是非常有思想的,一般的学生是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要及时给予肯定。教师趁机告诉学生并不是分子中所有的氢都可以电离出来的,乙醇中羟基上的氢可以钠代替,但不能电离出氢离子,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实验说明乙醇不电离,在他们给出实验设计后,再向他们解释,这样更能让学生明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重要性。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作出敏锐的判断,以点评的方式使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以宽容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失误,在拓展思维深度的同时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如:“能抓住关键词来判断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引用信息提示表明观点能很精彩”;“能联想到相关的原理,很有说服力”。看似蜻蜓点水,学生却能从中获得启示:思考的角度如此多样,解题的思路如此清晰。久而久之,学习能力或多或少都会提高。可见,有效的“导”让学生明确思辨的方向,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一步一步将思维深化,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四、重视知识的整合过程,强化化学思维的形成

实践证明,师生一起整合知识环节对45分钟的课堂教学有很大影响。在完成主要学习过程后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概括性地完善有关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知识构建;整合过程、方法、价值、态度、观念等方面的学习成果,形成一定的化学思维模式,深化学习结果,使学生的逻辑体验从朦胧状态变成自觉状态,更清晰、更主动地参与学习。

教师的整合方式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形式,或提纲或文字,或进行精简的训练,但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师生间与生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强化学习过程的有关体验为目的,引领学生自主整合;注重对知识的深入讨论,拓展发展空间,将学习成果的巩固与发展相结合,实现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的结合。

总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就必须更新教学理念,立足教材,智慧性地使用教材中每个栏目,根据学生的情况开展适当的教学活动,“动静结合”,让学生在发现、思考、验证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让高中化学课堂充满激情和爱,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李峰.走进生本教育深处.人民教育,2012(3—4):31.endprint

摘 要: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生本教育理念,以前置性任务激励学习自学,依靠合作交流引领学生参与教学,教师以“导”和“合”有效提高学生化学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关键词: 以生为本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时效性

郭思乐教授提出生本教育理念是主张把核心性学习交给学生,将知识构建过程作为演练场,让学生在自主生成和自我发展中形成能力,以便解决复杂多变的问题。课前提供学生易学、好学的前置性任务和问题情境,实施“先行学习、以学定教”;课堂上主张“教为不教”,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分享成果;在评价上,主张学生发展重于知识获得,学生自身成长了,就能更好地学习新知识。笔者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践,谈谈应用“以生为本”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的教学策略。

一、尊重学生认知水平,整合知识,布置有效前置性任务。

生本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要关注学生会了什么。如果学生对于即将的学习内容完全陌生或缺乏知识与经验基础,那么犹如“天书”般的新知识就很容易让他们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地认识学生的需求。现行高中苏教版化学教材中设置了【你知道吗】、【交流与讨论】、【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等一系列栏目,融合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化学学科知识,具有简单、根本的特点。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栏目的原始问题,布置一些“多做”“深思”“高出”的前置性任务,让每一位学生都明确学习任务和要求,感知自己要“学”的内容,激发每一位学生的认知;通过学习方法的提示,启发学生提出对问题和现象的个人观点。

如:结合苏教版化学1专题3第75页“活动与探究”设计前置任务:(1)切开苹果,果肉显浅绿色,你推测可能是什么离子?(2)一段时间后果肉会不断变红,为什么?(3)结合课文想一想如何检验这些离子?方法提示:①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推想转化的条件;②设计实验时要从实验药品、实验步骤等方面考虑。

又如:苏教版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化学电源这一课时的前置任务为:(1)阅读课文完成第15页“问题解决”;(2)阅读16页“资料卡”写出氢气-氧气-氢氧化钾溶液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正极:?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负极:?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总反应式。(3)试一试:写出甲醇—氧气—稀硫酸溶液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正极:?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负极:?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总反应式?摇?前置性任务是利用课余或课堂时间完成的,以自主学习为基础、自主参与为前提,又以个人体验为终结,思考教材中教授的内容。教师要明确布置的前置性任务要体现一定的生活性、针对性、层次性和指导性;前置性任务不是要求学生对知识面面俱到地识记,而是触及学习内容核心的提前切入和思考,激励学生以研究的心态和方式对待学习内容;前置性任务是有效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和打造高效生本课堂的关键。

二、重视合作交流,学习过程没有旁观者。

“以生为本”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倡导“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该理念认为只有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现在许多教师改变“一言堂”,让学生走上讲台。但这样往往使课堂变成优秀学生“说”的主场,无法实现不同想法之间思维的碰撞。要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没有旁观者。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时间,实现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分享、归纳、批判和整合,再现化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以生为本”课堂中教师可组织两次合作交流。第一次是小组内的合作交流。每一个学生在组内将前置性任务研究过程的想法与困惑、发现与疑问和盘托出,小组商讨、整合小组内的个人想法。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苏教版中的“交流与讨论”栏目开展。教师在此期间深入每个小组巡视,在倾听中观察各组每个人的动态,捕捉“智慧的声音”及“教”的典型信息,使合作更有效。第二次是全班范围的展示、交流、分享,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相互评价中相互欣赏。教师鼓励学生在讲时可随机提问学生,或让学生到黑板前板演。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时问题提出后,很多学生积极举手发言。据笔者观察,相比教师的讲授,学生更愿意专注地听或回答,因为此时学生的心理上更放松。同时让学生对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比如,教师可以用“他们组的观点你听明白了吗?有几点?”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训练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或直接提炼、聚焦重点。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结果要及时作出评价,如让学生评价:实验设计得是否合理?问题解决得是否有效、彻底、简捷?得到的方法和结果有何意义和应用价值?等等。这样各组员之间既能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又能保证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积极思维。

三、教师的“导”有规划、因时而作,引导学生体验化学的真、善、美。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或教学中的意外,教师等不得,急切地以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往往会抑制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教师给予学生的越多,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拓展,最后往往会形成“听懂了,但不会解题或考不好”的局面。

“教,就是为了达到不教”。课前设计教学时,以学生的学清为起点,以学生学习中产生的疑问为重点,规划学生的质疑与释疑过程。在课堂上教师以平等的交流者出现,学生能说的老师一定不说,老师该说的一定要说清楚。适时适度地引导,或在学生忽略之处,或在学生无法领悟之处,善于发现学生思路的闪光点,从学生的视角传授阅读的方法、观察的方法,弥补教材编写和学生认知能力结合的不足之处,感受蕴含于其中的化学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探维单一时,进一步展示乙烯、环己烷的球棍模型引导可以头尾相连成环状。其间学生充分体验微观物质结构之美。

有一次,学到乙醇与金属钠反应,有学生提出:“老师我觉得乙醇应该有酸性的,你看它的分子里有六个氢原子。”学生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是非常有思想的,一般的学生是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要及时给予肯定。教师趁机告诉学生并不是分子中所有的氢都可以电离出来的,乙醇中羟基上的氢可以钠代替,但不能电离出氢离子,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实验说明乙醇不电离,在他们给出实验设计后,再向他们解释,这样更能让学生明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重要性。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作出敏锐的判断,以点评的方式使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以宽容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失误,在拓展思维深度的同时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如:“能抓住关键词来判断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引用信息提示表明观点能很精彩”;“能联想到相关的原理,很有说服力”。看似蜻蜓点水,学生却能从中获得启示:思考的角度如此多样,解题的思路如此清晰。久而久之,学习能力或多或少都会提高。可见,有效的“导”让学生明确思辨的方向,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一步一步将思维深化,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四、重视知识的整合过程,强化化学思维的形成

实践证明,师生一起整合知识环节对45分钟的课堂教学有很大影响。在完成主要学习过程后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概括性地完善有关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知识构建;整合过程、方法、价值、态度、观念等方面的学习成果,形成一定的化学思维模式,深化学习结果,使学生的逻辑体验从朦胧状态变成自觉状态,更清晰、更主动地参与学习。

教师的整合方式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形式,或提纲或文字,或进行精简的训练,但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师生间与生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强化学习过程的有关体验为目的,引领学生自主整合;注重对知识的深入讨论,拓展发展空间,将学习成果的巩固与发展相结合,实现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的结合。

总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就必须更新教学理念,立足教材,智慧性地使用教材中每个栏目,根据学生的情况开展适当的教学活动,“动静结合”,让学生在发现、思考、验证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让高中化学课堂充满激情和爱,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李峰.走进生本教育深处.人民教育,2012(3—4):31.endprint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时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费用报销的规范性和时效性
《????》???? ?????? ????? ???如何提高“数学广角”课堂的时效性
试析如何确保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以生为本视野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的有效措施
让“生本”扎根美术课堂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发挥后勤服务育人的作用,培育合格的高职大学生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荷载预压加固吹填土时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