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职高专教学日志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

2014-08-27 15:54何纪翔
关键词:教务处日志教学管理

摘要:教学日志作为各高职院校进行教学管理的基本方式之一,是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教学日志管理模式现状和日志信息化的意义,并建立教学日志信息化管理模式,进而为高职高专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教学日志信息化管理模式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目前贵州省拥有26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全日制在校生人数超过10万人,教职工超过1万人。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对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日志作为各高职院校进行教学管理的基本方式之一,是任课教师记录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上课时间、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出勤等教学基本情况的教学管理方面的重要资料,是记录教师教学轨迹的重要载体,是学校、教务处、系部和学生管理部门进行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重要手段。

1 教学日志管理模式现状

目前贵州省各高职高专院校现行的教学日志的制作和管理方式为在每学期开学前由教务处统一编制,以班级为单位装订成册,按系部、班级编号,独立使用,并统一放置在教务处教学日志架中,由专人进行管理。教师在上课前需到教务处拿取上课班级的教学日志,进行教学时填写相关项目,下课后由学习委员转交给下一节课的任课教师。上午、下午课程结束后由教师将日志送还教务处。学期结束后由教务处统一进行装订存档,作为教学管理方面的重要资料。此种管理模式,虽然能够有效地对教师是否按时到堂、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是否相符等进行监控,但是这种还停留在单纯的人工记录、纸稿书写的状态。新校区建成后,由于校园面积较大,办公楼与教学楼之间距离较远,传统的教学日志管理办法要求教师每次上课必须要取送班级教学日志,届时将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教师在A教学楼上完课送完教学日志后,要到B教学楼去取下一个上课班级的教学日志,然后再到C教学楼上课。由于课间休息的时间有限,教师又要完成多个教学场所之间的往返,极可能会造成教师取送日志不及时,上课迟到的现象,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另一方面,原始的教学日志,难以将大量的信息录入到计算机中进行存储和研究分析,同时纸质的教学日志资料,也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带来纸张本身质量的变化,不可能长久地进行保存。

2 实施教学日志信息化的意义

随着校园面积的不断扩大、多校区同时运行的同时,在校班级数量不断增加,教学设施不断增多,学生上课地点的变化,使传统的教学日志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运行管理的需要。因此探索一种新型教学日志管理模式,在保留传统教学日志功能的基础上,以管理学、计算机信息技术为理论基础,引入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创新适应学校教学管理、发展的新思路,使其集教学日志管理、学生出席率等信息为一体的教学常规管理系统。同时能够为学校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提供基础依据,规范教学档案建设,加强教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教师负担,减少学校经费开支,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缓解教学资源紧缺等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基于以上原因,希望能够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通过前期充分对研究内容的调研和分析,在一定的技术平台基础上,构建一套适合于贵州省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运行管理的教学日志信息化管理模式。使其成为担负保障、促进、反馈、调控教学运行活动发挥其功能的综合性系统,能够有效解决各院校在多校区同时运行状态下对于教师教学内容及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多个问题,并能够让学校领导、教辅部门、学工部门等实时、动态地掌握学校的管理运行情况,从而提升学校的综合管理水平。

3 电子教学日志要素的构建

根据教学运行管理相关的要求,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使用德尔菲法对潜在的管理信息要素进行确定,共形成以下几个考察部分:①授课班级、授课课程;②授课日期;③授课章节及教学内容;④授课方法;⑤授课地点;⑥学生出勤情况;⑦设备使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电子教学日志的基本界面。

4 教学日志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建立

4.1 管理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4.1.1 以教学为中心,树立高等教育教学的服务观。实施教学日志信息化管理,首先就是从为教师提供便捷服务的角度出发,同时正确处理教学在高校中的中心地位,行政、后勤及教辅部门都应当把如何为教学运行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工作重点来思考,并通过各种手段来加以进行维护。

4.1.2 以人为本,全员参与教学运行管理。任何管理活动的主体都是人,而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主体都是具备高学历的专业教师,因此在制定相关制度和操作规则的时候,不得不细致和耐心地去分析该群体的一些行为和心理特征,避免因为盲目推行不完善的管理模式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氛围。同时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教师、行政、教辅、后勤部门都参与到这些管理工作中去。

4.1.3 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追求高质量是永无止境的,高校在教学运行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持续改进的管理原则,建立完善教学运行管理系统并通过持续改进保证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长期有效。充分合理应用PDCA工作方式,即按照计划、实施、检验、采取措施这四个环节进行动态管理,保证教学质量螺旋式提高。

4.2 教学日志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建立

4.2.1 教师填写。任课教师授课结束后,可登陆Web客户端,对所授课程的相关信息,如授课日期、授课内容、授课方法等方面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其它信息,如学生出勤情况、教学场地、教学实验实训设备情况等方面进行记录。其中应包含:①教师授课基本信息可由现正在使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对接,实现自动导入、导出;②教师授课结束后,应当在48小时内登录系统录入相关信息,超过48小时之后仍可录入保存,但会弹出超时警告,并被系统进行超时标记;③教师在信息录入结束后24小时内可自行修改填报内容,超过24小时后,教师个人将无法再对之前录入信息进行修改。

4.2.2 学院检查。在高校普遍实施二级管理的背景下,学院、教学系(部)都各自承担起独立运营的管理责任,同样的要求也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日志作为考量教师教学执行的重要依据,学院一级的教学部门,应当组建自身的督学小组——一方面要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出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也要对教师是否按照要求上网填写教学日志进行检查。同时学院的学生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该日志,对各个班级学生出勤状况进行及时统计,并开展相应的整治工作。

4.2.3 教务处监督。教务处作为教学运行管理的核心部门,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起到制定规则、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处理的作用。由于校园面积较大,教学场所一般都较为分散,在人手有限的情况下,教务处是不可能对每天每节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的,因此教务处在这其中,更多是有针对性地制定检查方案、落实检查行动的实施,并可以安排员工采取轮班制的形式每天对教学情况进行抽查。

4.2.4 学生处考查。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对于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处可以通过该系统了解到学生出勤状况,及时了解学生动向。同时在传染病高发季节,了解生病学生情况,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相关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4.2.5 实践中心维护。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开展教学活动,但同时也因为对教学设施、设备的频繁使用,使得其设备经常需要进行维修和维护。实践中心作为学校教学仪器的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该系统,及时掌握各个教室、实验室中的设施设备使用情况,及时排除故障,有效地保障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4.2.6 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推进。作为学校要推进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就不得不进行这项任务。在高校进行绩效改革之后,学校将各项工作和管理责任都逐步分解,层层落实,因此学校完全可以借用目标管理的模式,由学校领导和各部门组成的管理小组提出相应的考核方案,通过绩效来建立起奖惩制度,用于推动和约束老师认真完成该项工作。

通过逐步的改进和完善,教学日志信息化管理模式也必将大大提升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管理水平,而且有效地促进教学育人工作的开展,真正为贵州经济建设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夏惠贤,曹丽娟,袁玲玲.教学日志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12).

[2]王雁苓.教学反思日志的撰写[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11).

[3]周登攀.浅析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模具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6).

课题项目: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度校级青年课题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XJQN03。

作者简介:何纪翔(1984-),男,贵州安顺人,助教,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务处日志教学管理
服务现代警务新体系 构建“新公科”专业平台(顾国达等摄影 教务处报道)
一名老党员的工作日志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扶贫日志
游学日志
基于项目化教学法的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教学改革
一种基于粗集和SVM的Web日志挖掘模型
更正启事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