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俐
摘要:电影是现代人精神生活和娱乐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电影产业也因此备受重视。电影名作为电影的点睛之笔,是为观众提供电影信息的载体,也是为制片方召唤票房的直接因素。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角度分析了电影片名翻译的信息、审美、文化、市场原则,强调译入语观众的反应的重要影响,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片名翻译 接受美学 翻译原则
随着当今世界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媒体多样化、网络普及化,越来越多优秀的外语电影作品与中国观众见面,大大丰富了我国民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跨文化交流。此时,作为电影传播的第一张名片“影片译名”显得尤为重要,片名是文字意义和文化内涵的一个有机体,成功的片名导视了电影的主要内容,并能激发观众的兴趣与联想。片名的翻译本身是翻译的一种,需要遵循翻译的基本原则,同时其又明显具有商业交流的作用,需要有一定的通俗性和广泛性。因此已经超出了普通信息文本翻译,更倾向于广告翻译,一个雅俗共赏、文情并茂的译名往往能被更广大的译入语观众所接受,实现源语和目的语之间商业、信息、文化和美学的全面丰收。鉴于此,本文从接收美学角度着手分析如何做好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工作。
1 接受美学与翻译
接受美学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由姚斯和伊塞尔为代表的康斯坦茨学派率先提出来的,它基于阐释学、现象学和形式主义,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使文学研究的中心从文本转移到读者,完善了对“作者—作品—读者”体系的研究。文学创作的目的是为了读者,读者本身也参与了文学作为,读者在对作品的接受过程中并非消极、被动的,而是具有创造性和能动性的,他们利用自己的“期待视野”,即读者先前的各种经验、素养、趣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要求、水准和眼光,唤起对作品的理解与成像,从而完成理解与感悟的阅读过程。同时,接受理论将翻译看做一个动态的过程,译者在翻译中具备双重身份,即是源文本的“第一读者”和“第二作者”,译者在跨文化环境中接受文本,充分把握读者的期待视野、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先在知识、心理需求等创造性地给出译文。
2 电影片名翻译的原则
接受理论使我们在电影与观众的关系上有了一个新的角度和思维方式。电影片名作为一种特殊文本,翻译过程中需要遵守的最基本原则为信息原则和审美原则。此处的“信息”并非简单地指原片名所包含的“信息”,而是整部电影所包含的信息,包括影片的主旨和风格。片名的翻译要以译入语观众的接纳、欣赏和批判为依据和标准,正确传递原片的语言信息和文化信息,实现更高审美及市场价值。
2.1 信息原则 信息原则是翻译需要遵守的最基本原则,因此在片名翻译时则应自觉尊重原片名,在考虑到译入语观众接受水平的基础上,可做适当发挥。例如: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y Days,原名已经对于影片内容进行了正面提示,翻译便可采用直译传达信息,保留原片名的“原汁原味”,译为《八十日环游世界》。当原片名之于译入语观众无法很好实现片名功能时,那么译名可为满足译入语观众视域而做适当调整,例如:The Apartment,单纯为实现信息功能,可译作《公寓》,但语言略显平淡,缺乏吸引力,限制了片名审美功能和市场功能的实现。采用直译结合意译的方式则可译为《公寓春光》,这样既遵守了信息原则同时明显优于前者。当原片名为人名、地名或专有名词时,多直接采用音译方式既忠实信息原则又可留存异域特色,例如:Titanic《泰坦尼克号》,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
2.2 审美原则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好的译名传递着“美”的信息,常常能引起观众遐想及先睹为快的强烈欲望。审美原则要求译者深入把握作品的内涵,考虑译名的语言艺术美(音韵美、意境美、新颖美),译者常采用四字格短语形式,短小精悍,朗朗上口,且富有诗意和联想性,符合汉语的审美习惯,很大程度上能立刻引起观众认同感。例如: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 意译译作《浮生若梦》,A Beautiful Mind 直译译作《美丽心灵》,My Fair Lady意译译作《窈窕淑女》这些译名既能发挥审美功能,很好地走进观众为观众所接收,又保留了原片名信息功能与市场功能。
2.3 文化原则 具有文化特色的翻译被认为是最难翻译的内容之一,翻译理论家Baker(2000:21)说,“译出语词汇可能表达一个完全不为译入语文化所知的概念,该概念或抽象或具体,可能与宗教信仰、社会风俗、甚至某种事物有关”。实现片名翻译的文化价值原则,要求译者正确理解、传递原片名或原片内容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避免误译、乱译。例如:First Blood 是一个习语,意为“首战告捷”,但该片名曾一直被直译为《第一滴血》,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中,Cuckoos Nest与杜鹃窝无关,他是个习语,为“疯人院”之意,该片也曾一度被误译为《飞跃杜鹃窝》,其后才被纠正为《飞跃疯人院》。译名的失误明显阻碍了片名信息内容的正确表达。此外,翻译的过程中还可能遇到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认知缺失或障碍,这就要求对译名做进一步处理。若更多地强调译入语观众的可接受性和影片的商业目的性,译名可作归化处理;若更多地强调异域情调和文化交流,则可作异化处理。因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译名只能迎合较多数读者的期待视野,却很难获得全部观众的认可。
2.4 市场原则 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曾发表了一篇名为《第七艺术宣言》的论著,他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门艺术。这项艺术具备综合属性,其中文化属性及商业属性在当下尤为突出,作为与观众接触的第一信息,片名翻译必然要考虑到如何更大限度实现影片商业价值,译出被观众第一时间接受并吸引其眼球的名字。这就使得翻译需要扣人心弦、制造悬念。例如:The Others通过意译译为《小岛惊魂》,译者用小岛来构造一个幽闭的环境,非常适合应用在精神分裂、受创而自欺欺人、梦境等悬疑故事中,该译名渲染出紧张氛围,制造一个谜团,让人不由自主想要破解,影片内容通过译名隐约得以提示,这么一来译名在体现了一定的信息功能的基础上,市场功能得到了凸显,从而吸引了众多观众。如果片名只是直译为《其他人》,会令人感觉难以定性、焦点模糊,从而无法形成观看冲动。但是,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电影文化属性减弱,娱乐属性发展。其思想性、艺术性和教育性呈现下滑趋势,而市场化、商品化和娱乐化日益明显,电影票房成了众多片商的终极目标,因而商业价值在电影片名翻译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调。部分译名呈现出了世俗化、娱乐化甚至是媚俗化的态势。越来越多的译名中刻意加入刺激、恐怖、情色成分的字眼,以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激发观众的观影欲望。
3 结语
翻译是从一种语言符号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符号的再创造活动。翻译的实质,是双语间意义的对应转换。不可否认,当前片名在这意义转换的过程中,存在良莠不分的现象,但因各个译者自身水平、经验、审美观点不同,译名质量自有高低之分。充分发挥译者的创造性,可允许多种译名同时存在。就翻译的共时角度而言,这种解读同样作品由不同理解产生的诠释或许都有其全理性,都有积极的一面,符合水平不同读者的需要。第二,随着历史的发展,过去和现在人们解读同一部电影时的审美标准也发生了变化。若非某片已被广泛接受,将一些片名再译以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也是可接受的。当然经典的译名已深入人心,若非确定有把握,改译、另译似已无必要。
综上所述,电影是文化性和商业性兼具的艺术形式,电影片名翻译有其特殊性,但也有章可循。电影片名翻译需要实现片名的信息功能、审美功能、文化功能和市场功能。目的决定方法。译者应充分理解影片的内涵,结合影片的目的及目的语观众的文化审美习惯,以信息、审美、文化和商业价值原则作为翻译指导原则,灵活地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以实现电影片名应有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柴梅萍.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修润与转换[J].苏州大学学报,2001(04).
[2]张晓丽.浅谈影视翻译中的修辞格翻译[J].科技创新导报, 2009(07).
[3]王雪松,吉丹丹.试论影视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原则[J].电影评介,2008(11).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