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2014-08-27 11:22高士标
甘肃教育 2014年14期
关键词:子女心理健康儿童

高士标

〔关键词〕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背

景;原因;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4—0024—01

一、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加快,农业生产率迅速增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同时,由于环境的恶化和自然灾害频发,一些地区出现连年颗粒无收的现状,为了养家糊口,维持生计,农业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的现象日益严重,这使得子女与外出打工的父母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地区,由此便产生了留守儿童。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笔者通过对我校“留守儿童”的调查和了解,综合各方面的材料,发现我校“留守儿童”存在以下心理问题。

1.感情脆弱,自卑感强。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都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自卑感一旦形成,就会以一种负向情绪体验而存在。由于客观环境和主观认知难以改变,随着父母外出务工时间的延长,这种自卑体验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和泛化,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与父母关系越密切,感情交流越丰富的孩子,在父母外出后表现出的自卑心理问题越明显。

2.性格缺陷。由于农村文化的影响,周围人群对“留守儿童”的冷嘲热讽,使得他们性格孤僻,忧郁自闭,不愿与别人交流,不愿与外界沟通,这些压抑的情绪得不到有效的释放,会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以及家庭教育方面的严重断层。

3.价值观的扭曲。近年来,我县农业生产率的迅速提高导致大量劳动力剩余。同时,为了能够更快、更早地摆脱贫困,大多数农民工涌向城市。更有甚者,只为了自己的腰包比别人的鼓,致富心理膨胀,攀比之风盛行。逢年过节回家,不关注孩子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问题,甚至对孩子不闻不问。部分父母由于常年在外,不能关心照顾孩子,从而内心愧疚,采取“物质+金钱+放任教育”的方式进行补偿,结果养成了他们奢侈浪费、摆阔攀比的陋习。

三、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方法

1.重视社会帮扶的作用。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仅是心理健康问题,还有营养健康问题,人身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同时存在,相生相伴。要解决好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就要同时解决好其他问题。为此,社会爱心人士可以多关心一些这类弱势群体的实际需求,各部门各单位都可以开展一些爱心帮扶活动。另外,社会应加强网络监督和引导,比如为留守儿童建立绿色网络,各类场所提供绿色通道,切实关爱留守儿童。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农村留守儿童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些孩子虽然不能长期和父母在一起,但父母不能推卸教育的责任。因此,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尤为重要。父母可以通过电话和网络的方式多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积极倾听子女的心声。安排好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选择合适的监护人。家长还应保持与老师的联系和交流,及时了解子女的近况,使子女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健康成长。

3.加强学校的主导作用。学校是留守儿童最主要的生活和学习场所。因此,要解决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要发挥学校的关键作用。首先,学校应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建立健全寝室管理制度、食堂卫生制度。其次,教师应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和交流,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另外,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比赛及安全教育等活动,潜移默化中强化其自尊、自立和生存能力。最后,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积极开展一些例如周末影院、学科兴趣小组、外语角和运动会等,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让留守儿童在参与学校活动和游戏中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消除其自卑、孤立和敌对的心理落差,进而提高自信心。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3]GHB0111)

编辑:郭裕嘉endprint

猜你喜欢
子女心理健康儿童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