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斩“穷根”

2014-08-27 08:54朱钦万
中国扶贫 2014年10期
关键词:巫山县穷根巫山

朱钦万

便捷的交通,漂亮的房屋,整洁的院落,较为完备的公共设施……如今,走进重庆巫山县两坪乡仙桥生态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映入眼帘的便是这样一幅崭新而又生机焕发的景象。

这是巫山县通过打造农村集中安置点等方式,强力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让高山村民享受新生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为3.5万深山村民斩断了“穷根”。

生态立县 破解难题

按照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作出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战略部署,地处库区腹心的巫山,属于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面临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压力。如何抢抓机遇,破解瓶颈,处理好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是关乎巫山科学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巫山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积极探索科学发展之路,旗帜鲜明地提出走“生态立县”之路。

“生态立县”突破口在哪?有哪些路子可走?县委书记何平表示,巫山根据生态涵养发展的要求,结合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找到了一条破解发展与生态矛盾的路子——对高寒山区村民实施生态扶贫搬迁。

经过多年的人口梯度转移,巫山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扶贫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但仍有6万多人居住在深山峡谷、偏远高寒和地质灾害区,生活水平较低,脱贫致富难度大,而且他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会加剧生态环境的破坏。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因地制宜,科学制定生态搬迁规划,明确3年搬迁3.3万人,实施1个村6个社“整体搬迁”,建成66个农村集中安置点,减少人口载荷,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人为侵害,不断修复生态环境,推进生态经济建设,弘扬生态文明进步,帮助村民走上自我发展、脱贫致富的路子。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打造、小城镇建设,巫山县规划建设搬迁集中安置点,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合理选址,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分户核算,统筹安置,并注重贫困户搬迁承受力。

目前,全县已启动建设集中安置点46个,基本完工25个;已签订搬迁合同3650户12785人(含4种搬迁方式),占任务的100%,实施搬迁2956户10355人,占任务的81%,其中贫困户4722人,占搬迁户的45.6%,集中安置和相对集中安置比例达75%。基本完成“一村两社”整体搬迁,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亮点纷呈,多次得到市领导和市督查组的高度肯定,万州、丰都、巴东等区县纷纷到巫山考察学习。

探索经验 全力推进

从2007年以来,巫山投入1.87亿元,采取农村集中安置、分散插花式安置、进城进镇安置、县外投亲靠友安置等多种方式,搬迁了3.5万人,实施了“一乡两村”的整体搬迁,庙堂整乡搬迁创全市乃至全国搬迁典范,效果十分明显。搬迁户中有70%以上的贫困户能脱贫,有50%以上找到了致富门路。

短短几年时间,巫山县就使深山村民斩断了“穷根”,具体举措是什么?巫山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春奎表示,巫山成功探索出四条经验,让深山村民搬家搬出了新生活。

第一是确立搬迁原则。巫山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分类安置、逐步推进”的原则,采取县外投亲靠友安置、县内分散“插花”安置、县内农村集中安置、鼓励有条件的进城镇安置等模式,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引导、帮助和促进农民自愿搬迁、主动搬迁、多渠道搬迁。

第二是进行科学选址。首先向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倾斜,避免政府重复建设、浪费投资;其次要向城镇建设拓展区倾斜,以此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再次要向重点产业发展区倾斜,以便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步伐;最后要向文化旅游重点区域倾斜,使搬迁农户融入到旅游产业发展中。

第三是部门通力协作。整合农业、建设、扶贫、国土、交通、水利、林业、卫生等涉农项目资金,加大对主要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巩固和改善人居环境,改造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培育农民增收特色产业;组织开展安置地群众劳动技能培训,引导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并优先安排其就业。

第四是强化保障措施。出台《生态扶贫搬迁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将生态扶贫搬迁作为单项考核。县里统筹资金5000万元专项用于解决生态搬迁资金问题,并由县财政配套200万元工作经费,保障工作正常开展。同时,简化搬迁手续办理程序,全程为搬迁户做好服务工作。

村民“下山” 自我发展

恶劣的自然条件,落后的基础设施,一直是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最大阻碍。由于区位的劣势,尽管高山地区群众十分勤劳,但仍然难以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即使解决了温饱,也只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饱而复饥、温而复寒”的情况时有发生。

要斩断“穷根”,必须走出新路。从2006年以来,巫山把生态扶贫搬迁作为从根本上解决偏远高寒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帮助3.5万余人逐步走上了自我发展、脱贫致富的路子。

目前,在主要安置区,已开发整理土地3000多亩,修建公路30余公里,并大力发展了烤烟、柑橘、中药材、畜牧养殖、乡村旅游等支柱产业。同时新建了人畜饮水工程、沼气池、高低压线路及学校、村级卫生室等,基本解决了搬迁户用电、饮水、上学、就医等问题。让村民不仅搬得出,稳得住,还能通过发展产业逐步致富。

“不光是居住有了新家,政府还帮助我们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从金坪乡大红村搬迁至茶园村安置点的村民李宗天说。

“通过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生态扶贫搬迁已初见成效。”县发改委主任陈恭福说,全县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实行差异化分类补助标准,突出向困难群体倾斜支持。同时,有效推进农村集中安置点的建设,对原有的仙桥、乌龙、茶园集中安置点进行了升级改造,对新启动的杨坝、福坪、柳池、伍柏集中安置点强力推进,认真策划庙梁、龙溪、三合集中安置点建设相关工作。

整体扶贫开发 推进效果明显

2013年,巫山县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11亿元,比上年增长9.1%,实施项目400多个。减少贫困人口1.39万人,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困难6500人,新建和改造乡村道路213公里,实施生态扶贫搬迁10355人,开展各类扶贫培训3892人,完成21个村整村扶贫并接受市级验收,新发展党参、金槐等中药材3万亩,集中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点3个,推进2个小片区扶贫综合开发。

在主打高山扶贫搬迁工作的同时,巫山县的整体扶贫开发坚持规划符合生态涵养发展的总体定位,坚持可持续发展目标,切实搞好“三个结合”,即:结合城乡统筹,鼓励小城镇发展;结合乡村旅游发展,将生态扶贫搬迁安置点打造成全县乡村旅游景点;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将生态扶贫安置区建成该县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区。

目前,全县共有15个乡镇50个村开展了乡村旅游,参与农户已超过500户,规模型休闲山庄11家,星级农家乐达26家,接待床位3000余张,接待游客达20余万人次,产值近2亿元。

去年,巫山县争取和直接投入社会扶贫资金3434.5万元,捐物折资500万元,引进各类资金达4700万元,捐赠慰问45万元,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整村扶贫、基础条件改变、生态扶贫搬迁、骨干产业培育,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援建搬迁安置点4个,推进10个村脱贫减贫,培育了核桃、魔芋、中药材等产业发展,新建和改建村卫生室10个,修缮学校9所,资助贫困学生1210人,培训各类人员222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4500人,干部交流考察112人次,下派蹲点蹲村干部13人,结对帮扶贫困村24个,帮扶贫困群众1300户4300人,社会效益和扶贫效益十分明显。endprint

猜你喜欢
巫山县穷根巫山
巫山一段云·情寄天涯
关注盛会
李双星 一心为民拔“穷根”
醉美巫山赏红叶
摔屁股蹲儿
多措并举拔穷根 全力脱贫结硕果
春雨
我们念书
巫山
卫生扶贫要扶到“穷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