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翠萍
【摘 要】农业是第一产业,是民之根本,国民经济之根本。农业的稳定发展不仅可以使国家的粮食安全得到保障,还可以为第二产业——工业的发展创造加工材料的来源。但在我国,农村、农业和农民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依然严峻,这就需要我们创新农村发展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转变;发展方式;经济发展
随着国家惠民政策的实施和普及,我国的农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农业本质的基础环节薄弱、发展推动力不足和农民谷物产量增收难度大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根除;富的更富、贫的更贫,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依然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优化农村发展方式、用现代科技和机械化水平助推农业发展,使农业产业结构更符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要求;创新农村发展方式和经营体制,坚持可持续发展,从实际出发,为农业生产率和土地资源利用率的增长而努力,最终实现农业的绿色、高产、优质化生产目标。
一、用科技的动力推进农业,用现代的视角规划农业
认识到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的弊端,积极转变生产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创新农业发展方式,明确现代农业的发展内涵。做到以农村为立足点,以机械化科技化设备和思维指导农业,以农民自由竞争、政府积极引导的理念组织农业,以最新的视角和管理模式优化农业,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在发展过程中强化对重点产业的扶植力度,富带贫,创建产业品牌,提升经营水平。在生产粮食的本质任务上,还要积极创新农业,优化生产结构,建设有特色、有水准、有规模、有品牌的农业生产基地;紧跟第三产业的发展大潮,建设具有农业特色的观光农场、休闲旅游农业等。把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精细化“包装”,实现由农产品简单的生产工作、粗加工向农产品深加工的转化。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力求农产品附加值的最大利益化,促进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科技创新力量推动农业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使农业在更少资源耗费基础上生产出更高产的农作物的内在动力,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并充分利用科技力量,将农业生产从主要依靠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生产模式转向凭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高机械化水平的设备来增加产量。注重研发生态环保和资源节约型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生产,建立一个有政府资金与社会资本相融合的农业科研投资渠道,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力量来源组织的建设和农业公共服务职能的更新换代,达到农业科技高研发率、高推广率和高应用力。倡导全体农民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定期对农民进行培训和检测,尤其针对最常用和最基础的科技知识。从生产力上确保科学农业技术的落实,积极将农业高新技术运用于日常的农业生产工作中,为新一代农业培养出与之相符的文化知识达标、技术水平牢靠、经营管理理念先进、有创业潜力的新一代农民,并依靠他们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从创新发展体制出发,建设新型经营主体
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统分结合双层面的农业经营体制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形态,是党的政策在农村的根本立足点。我们必须要在坚持此发展策略长期稳定不改变的基础上,鼓励龙头企业和专业化生产大户或者合作单位等新时代下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模式的更新和优化,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从各个方面鼓励农民自愿自觉的让出对土地的承包权力,促进土地的大规模、集群化经营。鼓励农民合作经营,集体致富,增强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能力,实现土地向大规模、集约化经营方式的快速转变。始终瞄准最终目标——创新型、现代型的农村建设目标,从立体的角度,多维的空间和微宏观、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层次上改革农村发展机制,切实为城乡协调发展拼出全力,使工业、服务业、农业三个产业齐头并进,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尤其是要城市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大国有资产对三农的投资力度,提倡并鼓励农民多接触科技人员或者工商管理企业,增强交流,加大合作力度,使农业创业主体的数量逐年增多。
四、坚持走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之路
农业资源的利用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从传统资源的高消耗走向现代低碳科技的新型农业发展方式,使资源的利用率和低碳的农业技术得到提升。以新的生产经营理念推动生产制度革新,使稳定的粮食来源、高效的生产、绿色的生态循环和水源、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占据主导地位。加大新能源(如:沼气、农业废弃物等)的开发和使用力度,优化并丰富农村能源的使用结构。
五、结语
归根结底,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有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机械化水平高的配备根本不够,因为这些都是需要农民去操作去利用的,所以必须加强对农民科学技术和实际操作技术的培训力度,培养出一批文化素质与科技才华兼备的新一代农民,在此基础上不断投入科技创新力量并加强新型经营主体的建设力度,加快农村发展模式的创新步伐与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 危朝安.明确目标 把握重点 切实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J].农村工作通讯,2010(15)
[2] 刘斯斯.“十二五”升级农业现代化[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0(11)
[3] 宋全安.突出五大重点 促“三化”联动并进[J].农村工作通讯,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