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云山
摘 要: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及健康发展对学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低起点、小格局等问题及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一定的剖析。
关键词: 校园文化 大美意识 学校建设
“文化如果融入人们的血液中,它就是无坚不摧的力量”。校园文化包括理念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和标志文化建设,这四个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当校园文化从环境美进入到行为文化建构的时候,是校园文化的一次飞跃;当校园文化上升到理念层次,反过来通过师生的言行举止得以体现时,是校园文化的又一次飞跃。因此,学校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在大美意识的支配下,立足地域文化,着眼于传统文化的整合,建设充满精神追求和正确舆论氛围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校园文化以宏大气势和系统内涵彰显校园文化的高起点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用人文环境吸引人,用高雅艺趣净化人”,校园文化建设要杜绝庸俗化倾向,起点要高,避免短期效应和重复建设。学校文化是一种积淀和传承,需要一位位校长、一批批教师、一届届学生的精心培育,代代传承,绝非一日之功,不可一蹴而就。那种缺乏远见、急功近利、浮躁浮夸、抛弃学校历史和“本土”传统,不断变换、人为打造、突击创新的所谓学校文化与学校特色,最终将导致学校价值观和方向感的失落,导致学校历史和文化记忆的遗忘,学校将不可避免地趋向平庸和无文化。学校应保持一种平和心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宁静,从本校实际出发,珍爱自身的传统积淀,立足长远,凸显特色,以坚实的行动、长期不懈的努力打造学校品牌,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充实、完善,创造新的学校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决策者和实施者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从形式到内容都要有大美意识的体现。我们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将儒家文化中的仁义、中和,道家文化中的柔韧、弘大和佛教文化中的圆融、顿悟等有机融于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设计之中。学校首先应在大视野下确定校园文化主题,并将主题分解到各区域。无论是主题思想,还是主题色调;无论是楼宇命名,还是景观设置;无论是现代理念的大门,还是古典特色的文化长廊;无论是颇具教学文化特色的教学楼,还是以科技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楼,都统一在宏大的学校文化主旋律之下,让我们感受到设计者崇高的激情和对大境界的开拓。当我们超越物的形式,进入它的内核的时候,就能体会到一种对大灵魂的呼唤,感受到对民族精神、群体理念、时代意识多层面的领悟和建构。
二、校园文化以理念、环境、行为、标志文化四位一体构建校园大文化格局
提高文化軟实力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学校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必须树立大文化理念。大文化理念指在发展空间上体现“大”,就是要跳出相对封闭的学校文化圈;在建设主体上体现“大”,就是要紧紧围绕宏大的学校核心理念;建设方式上体现“大”,就是要使理念、行为、环境、标志文化四位一体,使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前瞻性、可持续性,最终形成校园大文化格局。但有人认为,学校是搞教学的地方,一切力量都应该放在教学上,学校文化建设属于学校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范畴,是管理人员和学生的事。由于传统学校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小社会”,久而久之,在一些教师的观念中就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思想倾向,造成校园文化建设“重心过低”。学校必须树立文化品牌是学校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意识,并在大文化建设的格局下,使校园文化由环境层次上升到理念层次,最终在理念层次上沉淀出学校固有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三、校园文化以整体性特点完成由校园文化向文化校园的转变
文化的特点是整体性。校园文化是以学校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师生为主体创建并共享,以制度、环境、活动为载体,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交往为基本形态,具有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一种群体文化和精神氛围。综观近年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均认同并流行一种以物质文化为主体,学生社团为组织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观。校园文化中主要表现为一种以有形文化层面为主要形式的文化现象,而校园的整体文化氛围和深层的文化精神更多地被校园局部文化活动取代。因此,突破传统的“文化活动”观,建立校园文化向文化校园转变的整体校园文化理念迫在眉睫。首先从硬化、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设计学校整体建筑风格,规划校园环境建设。其次以学生为主体展示校园文化活动。最后,完善规章制度,制定运作程序,汇编成册、理顺层次、规范程序、行而有据,形成“质量立校、依法治校、以德育校、民主管校、科研兴校、文化强校”的局面。总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管理者、实践者应具有特立独行的大视野、大思维、大格局、大气象,从硬件中提炼校园文化精神,在活动中体现校园文化精神,在课程改革中创新校园文化,让师生在展示中感悟校园文化精神,使学生成为校园文化的传播者,让教师成为校园文化的形象大使,使整个文化校园弥漫着一种少有的大美和壮美,而这种大美和壮美恰恰是这个时代学校最缺少、最珍贵的东西。
参考文献:
[1]学校管理.教育科学出版社.
[2]陈炎,廖群,王小舒主编.中国审美文化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