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与技术约束下的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与一般政策结论
——基于欠发达地区

2014-08-27 03:00:08陈治国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新疆农产品物流

陈治国,李 红

(新疆农业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三农”问题一直是长期性、动态性的痼疾,而克服农产品流通体系障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理路。在农产品流通体系机制设计中,农产品物流模式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围绕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运行机制设计这一核心问题,优化设计农产品物流模式是一项关键的创新工作。它的思路在于设计一套在农产品交易主体间保持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的标准化治理方式或组织方式,从而使这种组织模式来确保农业产业沿着高效路径运行。

新疆是农业大省(区),农产品尤为丰富,农产品流通是解决当地“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当前,新疆农产品物流业也正处在由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过渡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农产品物流模式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已经初步形成了第三方农产品物流模式、仓储基地主导型农产品物流模式、口岸主导型农产品物流模式、物流园区主导型农产品物流模式、农产品加工企业主导型农产品物流模式等多种农产品物流模式(见表1)。

物流制度安排与物流技术高效契合所产生的高联合效率有力提升了物流分工水平,能够有效提升物流组织模式变迁[1]。多部门管理、地区保护主义、条块分割体制等物流制度安排严重制约了物流模式向社会化物流方向发展[2],低水平、无组织的家庭式物流经营安排强烈限制了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的形成[3],农产品物流金融制度改革滞后[4]和物流市场准入规制混乱[5]阻碍了农产品物流模式做大做强;同时,物流技术恶化给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带来了逆效作用[6],物流软技术的落后限制了物流联运模式的形成和发展[7],非统一标准化的农产品物流信息标准也隔断了整个物流配送环节。非优的物流制度安排和趋劣的物流技术作为重要约束条件给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形成与优化制造了不可逾越的障碍。通过走访和调查发现,新疆现有的农产品物流模式的运行受制于制度安排和技术层次的影响,制度约束和技术约束下的农产品物流模式表现出低效运行现象。

一、制度安排下的农产品物流模式绩效分析

(一)物流管理主体繁多,物流市场分割严重

物流配送渠道没有统一的管理主体,物流管理缺乏整合。新疆铁路局负责管理铁路配送,新疆交通厅负责管理公路配送,航空运输由民航新疆管理局管理,管理主体的不一致极大限制了农产品跨区域的多式联运,对发展一体化物流园区主导型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制造了巨大障碍。同时,新疆地方政府与建设兵团在管理上有各自的管理轨迹[8],这无疑更加剧了物流市场的分割状态,造成现有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属于单侧不对称化,物流配送方式很难整合,物流模式作用的辐射度和贯通性始终得不到充分体现。

表1 新疆农产品物流组织运营情况表

区域企业名称物流模式主要经营东疆吐鲁番宋峰物流(集团)公司物流园区主导型负责吐鲁番地区葡萄制品的出口北疆新疆伊犁恒信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口岸主导型通过霍尔果斯口岸进行农产品的出口新疆新建番茄制品有限公司农产品加工企业主导型通过霍尔果斯口岸进行番茄制品出口新疆竞天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口岸主导型通过霍尔果斯口岸进行农产品的出口霍尔果斯浩通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口岸主导型通过霍尔果斯口岸进行农产品的出口新疆国储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口岸主导型通过阿拉山口等口岸进行农产品出口新疆塔城市永利商贸有限公司仓储基地主导型通过巴克图口岸进行农产品的出口新疆绿源糖业有限公司农产品加工企业主导型负责糖制品出口国内外市场南疆喀什金利达国际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口岸主导型主要负责新疆喀什农产品出口新疆拓普农产品有限公司农产品加工企业主导型承担农产品进出口业务乌鲁木齐市新疆亚欧大陆桥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第三方物流通过乌西站或阿拉山口进行农产品出口新疆凯盛远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国际物流企业主导型业务涉及全疆农产品出口新疆德鲁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国际物流企业主导型业务涉及全疆农产品出口新疆华凌物流配送有限公司物流园区主导型负责全疆农产品的出口新疆中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农产品加工企业主导型主要进行番茄制品出口中粮屯河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农产品加工企业主导型主要进行番茄制品、林果、食糖出口

资料来源: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得出。

(二)物流行业标准不规范

物流行业标准是农产品物流业走向专业化、规范化的基本保障,新疆农产品物流行业标准当前仍处在雏形阶段,行业标准制定和执行机构发挥作用有限,物流统计评价标准体系仍然没有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尚未步入执行落实阶段,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由于没有可执行的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整个鲜活农产品的供应链系统被限制在传统配送阶段,现有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未能实现专业化和规模化运营,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新疆丰富的鲜活农产品的快速配送。

(三)物流政策落实机制不健全,物流政策效果存在耗散

无论是有利于专业化物流企业和物流配送中心的支持政策,还是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地中间商等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甚至是利于物流配送的交通网税费减免措施都没有得到充分执行,加上难以克服信息不对称的现实困境,物流政策效果耗散明显,没有明确的物流政策落实监督机制。例如,扶持资金还未到具体物流操作领域,就被各级管理部门通过软预算约束耗散掉一部分,作为物流模式的物流主体、客体和作为物流模式线的交通体系都没有能够得到政策的有效推进,推进力度远低于预期。尤其对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扶持力度不够,替代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更多是一些低组织化、低技术水平的托运部。

(四)货物运输税制给物流企业带来更大负担

自从执行“营改增”后,3%的营业税改为11%的增值税,物流企业的货物运输税收负担立即上升,以往可以凭借营业税差额获得税收优惠的物流企业税收负担更加严重。对于专业化的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由于没有购进配送车辆,可抵扣的固定资产所含进项税极少,使得专业化的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受到极大限制,进而明显堵住了第三方农产品物流模式形成的通道。同时,非正式的隐性收费制度给物流企业带来了更加难以估量的成本负担,结果使得农产品物流模式体系的合理布阵受到较大冲击,严重限制了农产品物流模式绩效的发挥。

(五)物流金融制度发展滞后、创新不足

物流必然伴随着资金流,物流与资金流相辅相成。新疆物流金融虽然近年来有了一定发展,政府主导下的物流发展资金有一定保证,尤其在政府规划设计下的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得到了基本的物流资金保障。但关于民营物流金融的发展仍然进步不明显,民营物流金融始终没有能够打开出路,物流金融衍生品稀少,出现部分物流金融机构形式大于功能,物流金融市场分散的、小规模的、简单化的传统融资租赁物流金融模式随处可见。欠开放的、不发达的物流金融制度安排限制了物流运营主体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使得物流企业融资比较困难,滞后的物流金融制度自然阻碍了现代化物流模式的形成且导致物流模式的不健康运行。

(六)物流经纪商组织化程度低下

从走访调研的结果来看,新疆承接物流配送链条的物流经纪商大多是一些非专业化的小型农产品经纪商,个人摊贩和个体运输商,物流经纪商组织化程度处于低层次区间,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契约制度,行为只能依靠松散的非正式制度来约束,约束的效力较低,内化监管制约和外部监督得不到有效执行,物流模式链条在外部条件冲击下总是容易出现多点化的断裂和传递失灵,结果使得现有的农产品物流模式无法实现一体化管理和规模化操作。

二、技术约束下的农产品物流模式绩效分析

(一)先进物流要素缺乏有效驱动力

物流基础设施、物流配送设备、物流网络平台、物流人才等物流要素的发展层次相当程度反映了物流技术水平的高低[9],且物流要素的状态决定了物流技术变迁的方向和变迁强度。新疆现有的物流要素基本处在“有而落后”的状态,由于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过渡性物流技术变迁趋势被俘获在低水平博弈均衡处。物流要素的落后性使得农产品供需双方更多选择自营物流,或者是借用外部资源搭配出物流联盟模式进行农产品配送,导致专业化外部物流模式难以形成且难以充分发挥配送效果,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塑造和优化。

(二)低层次物流运营主体低端需求限制物流技术升级变迁

新疆现有的物流市场运营主体虽然可见不少专业物流企业,但专业物流企业在物流运营主体群体的地位仍然较低、符号化仍然不明晰,体现的作用仍是囿于一隅。物流企业组织化水平低、低目标战略削弱了对高物流技术的需求。同时,较大比重的准物流企业式的托运部凭借着传统家庭式的经营方式开展“粗糙”的农产品配送,整个物流过程运用的物流技术很难看到先进技术的影子,物流技术的落后使得产业间的劳动力错配现象严重。

但在现有约束条件下,低水平技术的采用符合经济学效益,具有可观的利润率,是一种逻辑自洽的均衡,这与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传统农业资源配置是合理的观点相呼应。低层次物流运营主体不会自发地转向高技术轨道,低技术水平的稳态不容易得到冲击,除非新事物的激烈渗入使得均衡跃迁。固化了的、沉寂的低端需求环境使得整个物流市场“运而不活”,必然难以为诱致性技术变迁提供基本驱动力。同时,新疆地处我国相对落后的西北部,技术梯度转移仍处于起步阶段,技术的输入和引进滞后性明显,使得强制性技术变迁得不到明显的推进。诱致性技术变迁和强制性技术变迁生存土壤的缺乏,使得整个物流配送技术水平不高,现代化的物流模式自然不能依赖落后技术实现自组织优化。

学习模式分为大课与小课,大课在人口集中的辖区内举行,地方合作组织单位领导对参训学员进行政策性就业指导与培训就业动员,要求学员严格按照课程设置配合学校教学工作,珍惜学习机会,练就专业技能本领,争取早日走上工作岗位,促进家庭经济增收。

三、技术约束、制度安排对物流模式形成和优化的作用机理分析

制度的持久性机制效应和技术的实际冲击力对于物流模式的形成和优化至关重要。无论是农产品第三方物流模式、仓储基地主导型物流模式、口岸主导型农产品物流模式、物流园区主导型农产品物流模式还是农产品加工企业主导型农产品物流模式都始终离不开物流技术和物流组织制度的影响,物流制度和物流技术唇齿相依,两者共同组成完整的集合,缺少其中任何一项的推进都难以实现物流模式的形成与优化。

农产品物流模式是精细分工的产物,模式化的物流是凭借拥有高于传统层面农产品运输的一种专业化配送模式,其运用的技术和采用的组织制度创造出了更高的资源配置方式。模式的运营主体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型物流经营商、口岸物流商、园区物流商、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与物流需求方建立直接到农户的契约、专业契约、产销直达契约、一体化契约及流程式契约等规范化的合同契约[10],凭借合同契约形成内化制度安排,通过内化制度不断地进行自我加强和优化配送功能,且根据物流市场上的外部制度约束不断改变演化方向。

在制度安排发挥作用的同时,正向变迁的物流技术也同样对物流模式有路径指导作用。其可以充分改变农产品物流企业运营模式,有效激发农产品物流模式创新,能够有效引导农产品物流需求、农产品契约服务、农产品物流资源整合、农产品人才培养等诸多农产品流通环节,是决定农产品物流配送相应优劣与否的核心要素,是催化和优化新型物流组织模式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随着物流市场进一步规范和边界进一步拓展,物流市场中的物流制度安排会更趋帕累托改进性质,随着物流技术的不断优化升级,优良的物流制度安排和先进的物流技术充分结合,催生出更加高效的虚拟物流联盟、供应链整合物流、动态模块物流等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模式。

四、农产品物流模式的优化创新路径

(一)提高政府服务意识,培养良好的物流制度环境

政府应该逐步放松对农产品交易的管制,让市场去解决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切实做好服务者的角色,及时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物流企业及客户进行有效沟通,要有条不紊地解决农产品物流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麻烦,对农产品物流客户的权益进行有效保护,使得客户能够相信物流企业并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自己的业务,这样形成良好的物流环境,进而提高整个农产品物流的有效需求[11]。毋庸置疑,有了良好的物流环境,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繁荣局面才会指日可待。农产品物流制度环境决定了农产品物流规则,物流规则影响物流主体的行为,而行为决定了物流效率。因此,政府必须营造规范有效的物流制度环境,减少物流政策推行的不确定性,杜绝率尔操觚的物流制度安排,把物流作为重点产业进行打造,打破行业垄断,促进多种物流模式有效契合,全面发展多式联运。

(二)培育和健全新型农产品经营主体

当前,新型农产品经营主体的培育是形成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基础,是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转型的关键。因此,政府和市场组织都应该共同为丰富和发展新型农产品经营主体尽心出力,不断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企业,规范整顿农产品经纪商,不断完善新型农产品经营主体的功能,提高经营主体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且增强新型经营主体与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基地、物流园区、批发市场、口岸等配送节点的契合与协同。

(三)加快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

要加大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的投入力度,充分协调农产品物流的相关管理部门,使得各单位信息系统运营遵循标准体系,信息系统采用统一标准,避免标准规范不统一,保证农产品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努力克服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信息孤岛”,政府部门必须要时刻探索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不断创新丰富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企业要充分整合内部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尽量使得自己的信息平台与政府的有效契合,从公共服务监管层、宏观层、中观层、微观层、基础层及技术产业层等层面提出物流信息化的工作架构,细致规划物流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建设特色农产品产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最终实现生产者和需求方的顺利对接,通过物流信息化发展物流联盟、供应链物流、模块化物流。

(四)大力发展物流金融

培育和壮大一批物流金融组织,探索建立物流银行,规划设计物流金融中心,利用物流金融组织和现有的金融机构,为物流业提供资金融通、结算、担保等金融服务业务,给农产品配送过程中出现的应收账款、农产品仓单、订单等提供金融抵押、质押、担保等金融衍生服务,不断优化创新物流金融制度,积极设计和推广物流金融衍生品,充分解决物流配送链条上的资金瓶颈,保证配送链条畅通无阻。切实让农产品物流模式与物流金融充分结合,积极探索建立农产品物流金融模式,着重发展仓储物流金融、供应链金融、口岸物流金融等模式化物流金融服务。

(五)加快物流技术正向变迁步伐

(六)加大新形式的物流人力资本投入力度

在新物流组织结构和新形式物流物质资本不断出现的同时,新形式物流人力资本也必须相应跟上,只有新形式的组织结构、新形式的物质资本和新形式的人力资本有效结合共同使力,物流模式才会成熟与不断创新,物流模式的正外部效应才会明显可见。因此,在重点培育物流操作人才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新型物流管理者的培养,完善物流人才培训市场,建立现代化物流发展人才支撑体系,切实优化物流人才结构。利用市场的自发调节把专业化的物流人才分配到合适的物流模式中,进而提升物流模式的配送效率。

参考文献:

〔1〕 姚书杰.技术、制度和物流组织变迁——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2(4):39-45.

〔2〕 胡书金.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578-5580.

〔3〕 龚梦,祁春节.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制约因素及突破点[J].中国流通经济,2012(11): 43-48.

〔4〕 沈莉莉.农产品物流金融发展问题及策略初探[J].农村经济,2012(7):55-57.

〔5〕 高泉.论我国物流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的完善[J].中国流通经济,2011(3):109-113.

〔6〕 杨杰,宋马林.中国物流服务业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6):77-80.

〔7〕 麦秋玲,王耀球.我国经济转型期物流技术的创新与发展[J].物流技术,2013,32(5):30-32.

〔8〕 陈治国,李红.面向中亚国家的新疆农产品物流发展战略分析——基于SWOT-PEST[J].新疆财经,2014(2):65-71.

〔9〕 赵锋.农产品流通效率研究:综述与展望[J].中国流通经济,2013(12):16-21.

〔10〕 黄祖辉,刘东英.论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的类型与形成机理[J].中国农村经济,2006(11):4-8,16.

〔11〕 李碧珍.农产品物流模式创新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20-121.

猜你喜欢
新疆农产品物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 07:07:10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44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现代企业(2015年2期)2015-02-28 18:45:09
新疆多怪
丝绸之路(2014年9期)2015-01-22 04:24:46
农产品争奇斗艳
决战“最后一公里”
商界(2014年12期)2014-04-29 00:44:03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