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留学生“连”字句习得考察

2014-08-26 03:03肖敏
文教资料 2014年13期
关键词:偏误

肖敏

摘 要: 本文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语料来源从横向上对外国留学生“连”字句习得情况进行考察,将外国人的“连”字句偏误概括为:错序、回避、泛化及其他偏误四大类。作者认为,纠正偏误,提高留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是加强言语实践,提高汉语语感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连”字句 习得考察 偏误

一、引言

“连”字句是指“连……也/都……”组配而成的句式,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几十年来,学者们对“连”字句的研究从单词“连”的词性,转移到“连”字句的语法意义,再发展到“连字结构”,从词义诠释,到语用属性,乃至语法化进程,成果丰硕。连字句的语法结构并不单一,“连”字后可以是动词性短语、名词性短语、数量词和小句,但不能是疑问代词和不定代词,如“他连母亲都不认识”,“他累了连说都不想说”,“连这篇文章改动了哪儿几个字他都不记得”。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连”字句还是一个极难把握的语法难点,并且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系统研究“连”字句的论文并不多。

二、调查材料

笔者依据“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进行研究。该语料库收集了自1992年以来历年汉语水平考试高等考试中的部分作文答卷,共计10740篇、约400万字;从字、词、句、篇、标点符号等角度对全部语料中存在的偏误进行了穷尽性标注。目前,不论是语料规模,还是标注的广度与深度,该语料库都居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的领先地位。

三、外国留学生“连”字句的使用情况

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按“连”字句检索,带有“连”字的错误的句子有15个,笔者对留学生的“连”字句的偏误进行了简单分类,主要有四类:错序(3例)、回避(5例,包括“该用而不用与误用两类)、泛化(4例)及其他偏误(3例,包括“连……也……”与“连……都……”和主观量的误用两类)。

(一)错序

在汉语的语法体系中,语序非常重要,而且由于中外语言语序上的差异,语序偏误在汉语的第二语言习得者中经常出现。

崔永华根据“连”后的成分T和“也/都”后的成分V之间的语义关系将“连”字句分为五类:(1)连S也/都V(S表施事性成分或形容词性成分的说明对象);(2)连O也/都V(O表广义的受事),这类又可根据O的形式不同,细分为三类,其中一类为连O-也/都V(O-:受事由“一+量+(名)”构成);(3)连M也/都V(M表修饰动词的成分);(4)连C也/都V(C表补充说明性成分);(5)连V-也/都V(V-是V的主要动词)。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连”字句因错序产生的偏误如下:

(1)一年当中,他们连一次不出去吃晚饭。

(2)可我不能再你身边照顾,那时候,我心疼得很,连睡也不好觉了。

(3)……不论其本身没有连一点儿的前途,还不能期待其国家的发展

根据崔永华的分类,我们可以得出例(1)中的“晚饭”应该放在“连”字后面,并且少了“都”,正确的是“他们连一次晚饭都不出去吃”。例(2)中“觉”应该放在“连”字后面,正确的是“连觉也睡不好了”。因为“连”字前不能用否定词,所以例(3)中的“其本身没有连一点儿的前途”应该改成“其本身连一点的前途都没有”(该句中的“不论”等也错用了,但是不在笔者考虑的范围内,所以笔者在这不加陈述)。

(二)回避

我们将“连”字句的“回避”界定为:在该用“连”字句、母语者一般会使用“连”字句的情况下而二语者未用“连”字句的中介语现象。

1.该用而不用,例如:

(4)不尊重个人的自由选择。

例(4)正确的是“连个人的自由选择都不尊重”,而该留学生没有用。

2.“连”字误用

指该用“连”而误用其他词的句子。例如:

(5)我认为,还远在什么地方存在只有一顿饭也不能吃的人。

(6)有的孩子从小就开始住专门的学校,有的时候甚至回家机会都没有。

(7)人们都知道吸烟对人的健康不好,甚至上小学的小孩子们也知道。

(8)我们出生时,不仅国语也不会说。

例(5)中“只有”改成“连”字,这里的“连”字句做定语,正确的是“还远在什么地方存在连一顿饭也不能吃的人”,这是“连O-也/都V”(O-:受事由“一+量+(名)”构成)格式,“连”字句表示一种强调,一顿饭都没吃过是一种反常的情况,用上“连”字句就突出强调了一顿饭都没吃过这件事是意想不到、出乎意料的。例(6)和例(7)中的“甚至”改成“连”字,由此可以看出外国留学生容易混淆“连”字句和“甚至”的用法。周小兵认为“连”字表示递进意,跟“甚至”相似,但是“连”常与“甚至”连用的例子,这显然有些说不通。先看下面两句:

(9)他连母亲都不认识。

(10)她甚至不认识他母亲。

根据前人研究,连字句包含一个语用分级,例(9)中“他连母亲都不认识”隐含“朋友更不认识”,说话人通过对最熟悉也最不该忘记的人进行否定,即通过否定极小量达到否定全量的目的。“甚至”句虽然也包含一个语用分级序列,但经常是外显的,在“甚至”句前经常出现其他小句。如果在(10)句前加上铺垫成分,就比较好了:

(11)他不认识任何人,甚至不认识他母亲。

例(6)“有的孩子从小就开始住专门的学校,有的时候连回家的机会都没有”隐含着“逛街的机会更没有”。这里,说话人通过对小孩最经常做的事情——回家的否定,达到否定其他机会的目的。例(7)“连上小学的小孩子们也知道”隐含着“上初中的人更知道”,这里说话人通过对最不应该知道的小孩却知道的肯定,达到肯定其他任何大的人也知道的目的。例(8)应该将“不仅”改为“连”,正确的是“我们出生时,连国语都不会说”。“不仅”不能单独地出现,必须和“而且”连用。endprint

(三)泛化

我们将“连”字句的“泛化”界定为:在不该用“连”字句、母语者一般不会使用“连”字句的情况下,而二语者使用了“连”字句的中介语现象。例如:

(12)当时的“BEYOND”很红,连每首歌曲都透露着听者的心声。

(13)随着人们的生活富裕,人们越来越不喜欢吸烟,因为他们已经明白抽烟危害健康,连他们要更久生存,所以为了减少抽烟者,政府出台了那种规定。

(14)每天早晨,连我还没起床的时候,就起床准备上班,尤其妈妈很辛苦。

(15)虽然人生有具有很多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但是连其他老师综合的影响仍然比不上父母的。

(四)其他偏误

1.“连……也……”与“连……都……”误用

在对外汉语教学上,很多留学生不了解什么时候该用“也”,什么时候该用“都”,二者究竟有什么不同,所以导致他们在使用中混淆。例如:

(16)说起来也惭愧,虽她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人,但我竟然连她的姓名也给忘。

(17)对得肺癌的人来说,连散步也很费劲的。

郭春贵在《试论“连……也……”与“连……都……”的异同》一文中指出:“都”因为包含“完全”的意义,这个“完全”从某种角度上看来,是一种绝对或极端的观念,有些语法书解释为“甚至”,所以在“连……都……”的句式里的“都”强调一种最起码、最有可能或不可能实现的事物没实现或实现了。这类句式前边没有同类事物的描述,所以不是强调同类。例(16)应将“也”改为“都”,正确的是“但我竟然连她的姓名都给忘了”,该“连”字句式前,没提出同类的描述,只是用“连……都……”特别举出一种最不可能实现的事物实现了,或最不应该做的事却做了强调某种情况或程度。如果用“但我竟然连她的姓名也给忘了。”,那么只是表示把“他的名字”忘了,没有用“都”强调那种极端性强。通过分析前面所说的“她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人”和“虽然……但是……”的运用,我们知道这里用“都”更符合该留学生想要表达的意思。

马真在《说“也”》一文中指出:用“都”是举出一类中最不可能出现的为代表,强调说明这一类无一例外地全出现了,“都”表示概括。例(17)中的“也”应该换成“都”,正确的是“对得肺癌的人来说,连散步也很费劲的。”说明得肺癌的人做什么都很费劲,包括最不累的散步,用散步都累概括肺癌的人做什么都累。如果这里用“也”就变成只强调类同,表示散步和做其他事一样都累,而不是特别提出一个最不可能实现或不应该做的事实实现或做了(散步累)来强调某种情况(做其他任何事都累)。

2.主观量的误用

“连”字句式表达的是说话人的一种主观的认识或者说体现了一种强烈的主观性,在“连”字句式“连NP也/都V”中,NP常常是一个量级序列中的一员,人们最量级序列的基本把握时:通过对一个大量的肯定对全量进行肯定,通过对小量的否定对全量进行否定。现在看下面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一例:

(18)连一个小时也不一起谈话。

例(18)中应该是通过对最小量的否定对全量进行否定,而在时间序列中最小量并不是一个小时,我们日常生活中倾向于这一序列:一秒钟—分钟—个小时—一天……所以该句应该改为“连一秒钟也不愿一起谈话”,这样通过最小量的“一秒钟”都不愿意一起交流,否定更大量。

四、结语

笔者基于留学生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他们有关“连”字句的使用情况进行考察,发现:留学生使用“连”字句,出现的主要偏误类型有“主要有四类:错序、回避(包括“该用而不用与误用两类)、泛化及其他偏误(包括“连……也……”与“连……都……”和主观量的误用两类)。二语学习者在目的语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偏误,减少偏误,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宋玉柱.论“连……也……结构”[J].语言研究论丛,1983.

[2]马真.说“也”[J].中国语文,1982(4).

[3]崔永华.“连……也/都……句式”[J].语言教育与研究,1984.

[4]刘丹青.作为典型构式句的非典型“连“字句[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4).

[5]刘丹青,徐烈炯.焦点与背景、话题及汉语“连“字句[J].中国语文,1998(4).

[6]沈家煊.语言“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

[7]郭春贵.试论“连……也……”与“连……都……”的异同[J].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1996.

[8]周少青.试论连字句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东南学术,2009(4).

[9]邵敬敏.连A也/都B框式结构及其框式化特点[J].语言科学,2008(4).

[10]曹秀玲.再议“连……也/都……”句式[J].语文研究,2005(1).

[11]周小兵.汉语“连”字句[J].中国语文,1990(6).

[12]肖奚强.“连”字句歧义句补义[J].汉语学习,1992(1).endprint

猜你喜欢
偏误
偏误分析内涵探究及应用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泰国高年级大学生汉语名词偏误统计分析
日韩汉语学习者助词“的”泛用偏误分析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ü”偏误调查与“v”替代的拼音策略
汉族学生维吾尔语中介语偏误成因及纠偏对策
越南学生汉语习得偏误及其原因
介词框架“对……来说”的偏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