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华燕
放眼当前小学生的作文写作现状,辞不达意、言不由衷、机械抄袭、千篇一律等现象比比皆是,成为了桎梏语文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一大瓶颈。造成如此情形的因素很多,作文批改方式陈旧、无力就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一、科学分组,奠定作文批改生本课堂的基础
1. 固定组建
这种小组组建形式以学生教室座位为基础,六人为宜,根据学生作文水平,兼顾性别、兴趣、性格等因素平均分组,以一种长期稳定的形式存在。这种小组组建形式的优势在于组员间非常了解,配合默契,作文批改过程中有的放矢,体现强烈的团队精神与集体意识。
譬如,在批改“愉快的一天”话题作文时,有学生给组员写出了这样的评语:“与上次作文相比,这篇文章取材更新颖,构思更奇妙,言语间清新的生活气息告诉我们,这次作文你写的是自己的真实经历,抒发了真情实感。”这种能够联系上篇作文进行评价的评语,如果采取传统的教师一包到底的批改方式,是很难想象的。
2. 随机组建
在固定组建小组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随机组建小组,要求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兴趣喜好结成小组。这种形式表面上看起来较为混乱,实际上却大大激发了学生作文批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学生在作文批改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得淋漓尽致。
有一次写“我的生日”作文,晓雯强烈要求和江叶到一个小组中,并给她认真批改作文,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知道你生日那天非常想念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但爸爸妈妈的辛勤工作不就是送给你最好的生日礼物吗?我们几个是好朋友,希望你以后的作文写作更阳光,以闪亮的态度拥抱生活。”看来,这家伙是有备而来,随机组建小组的优势由此可见一斑。
二、学生主体,构建作文批改生本课堂的关键
反思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教师每个星期批阅两个班的作文,加上日常的备课、授课等其它工作,累自不必说,仅就批改的质量就难以保证。况且,作文是学生思想感情的流露,人生价值观的体现,我们又怎能以教师的一己之见来苛求学生思想、观念的“大一统”呢?退一步讲,我们教师精心写下的评语,按照考试标准打出的分数,没有了学生的参与,又有谁能够给它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一次考试”话题作文批改活动课堂上,笔者就组织各小组从题目、结构、语言、书写等几个方面对组员的作文进行批改。当然,笔者特别强调,要先找出每一篇作文的闪光点,避免只看不足给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活动中,孩子们兴致勃勃,认真地阅读、思考、交流、批注,不但费时少、反馈快,培养了学生作文批改能力,更带动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升华了学生的写作水平。现撷取学生课堂批改案例一二,与大家共享。
组1:我们组楠楠同学的题目“考场,梦想起飞的地方”,王倩同学的题目“坠落的天使”,新建同学的题目“伴着痛的爱”都很好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而且生动形象,文辞优美,不愧是“作文的眼睛,心灵的窗户”。但金广同学只是以话题“一次考试”为题,无论是思想的深刻性,还是语言的生动性就都大打折扣……
组2:我们组俊芳同学对于人物描写较为生动、传神,她写的“她身材高挑,穿着蓝色校服,背着一个白色的书包,踏着轻盈的碎步走在考桌之间,浑身透露出一股淡淡的自信……”让我们如见其人。而刘超同学“母亲又说今天考试了,还不多吃个鸡蛋,絮絮叨叨的,我很烦。虽然我知道母亲是为我好,但我还是忍不住和母亲吵了一场……”式的语言叙述拖沓、乏味,缺乏细节刻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课堂延伸,升华作文批改生本课堂的保证
在顺利构建“学习共同体”作文批改生本课堂后,它带给学生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对作文写作的抵触情绪消失了,反而满心期待着每周作文写作、作文批改课的到来;作文写作中愁眉苦脸,咬着笔尖不知从何下手的现象不见了,反而开始积极地写日记,写读后感、观后感,主动为写作文开始积累材料了。对此,学生们是这样说的:“我感觉,我的作文能够被人欣赏,那种感觉真爽!”“原来作文是这样写的,以前老师表达得太玄了,还是我们小组长给我们讲得透彻”。在此基础上,我开始考虑另一个问题,现在的作文批改方式还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如何很好地延伸 “学习共同体”的内涵,拓展作文批改生本课堂的外延,将其渗透在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呢?经过多方调研,反复论证,积极实践,我成功地将作文批改课堂拓展到了学生生活当中,进一步升华了作文批改生本课堂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邱 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