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雪梅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而应该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不再是课堂的附属品,而成为参与教学过程的主角。这样不仅能创设生动充实的课堂,而且也能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在《我国的宗教政策》一节的教学中,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过程,我都力争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巧设导入,赋予学生探索权,让学生动起来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新课导入对整个思想政治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是优化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授课效率的关键一环。导入的方式有很多,故事导入法、名言、等句、诗词、典故子导入法、漫画导入法、热点事件导入法等等,都可以达到吸引学生、引发兴趣的效果。但这些方式,基本都是由教师一手操办的。我认为,在导入过程中,同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来完成。
例如,在这节课中我事先布置几个问题:你有宗教信仰吗?你信仰什么宗教?请了解其它民族的宗教习惯上课时与同学分享。就这样,课还没有上,学生就先“动”了起来,在想什么是宗教信仰,自己到底有没有宗教信仰?然后他们又开始问周围的同学,你信仰什么等等?最后他们又通过各种方法去了解其它民族的宗教习惯,比如去图书馆去找书,或通过网络找资料。第二天我叫学生分享他们的成果,有学生说伊斯兰教7世纪中叶已开始传入我国,现有10个民族近2000万人信奉伊斯兰教;“穆斯林”是阿拉伯语的译音,意为顺从真主安拉的人,穆斯林是对各国伊斯兰教徒的通称。还有学生说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0多万傣族群众全部信仰小乘佛教,傣族男子7~8岁时,就要进寺庙为僧,经过2~10余年的和尚生活后,方可还俗成家立业;藏族旧有“三男二僧”的传统,僧人在社会上倍受尊崇,群众以入寺为僧为荣,等等。
通过这种方式导入,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课堂教学不照搬教案,而是一个生成生动的过程,就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二、目标引领,赋予学生活动权,让教学更轻松
虽然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生动有趣,但是完成既定的知识目标是作为一节成功的课堂的重要评价标准。如何颠覆旧有的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我认为,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创设情境,赋予学生充分的活动权,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在本课中,我先让学生准备了一个小品。
母亲:小玲,明天是玉台寺的好日子,你跟我一起去进香吧。
女儿:妈,我不信佛教。
母亲:信了教,菩萨就会保佑你的,你必须要信教,明天必须跟我去。
女儿:我不想去,我们政治老师说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神仙的,我劝你也不要信教,我不去了也不许你去。
母亲:去玉台寺烧香活动又不是“法轮功”,怎么不能去?政府为了保证进香活动的安全进行,派出大量警察维持秩序,这说明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女儿:我是共青团员,如果你一定要我去,我就在玉台寺向广大信徒宣传无神论。
母亲:那是烧香拜佛的地方,怎么能在那儿胡说八道呢?如果有机会,我去你们学校讲佛教教义,让菩萨保佑你们。
在学生表演的同时,我在投影上出示学习思考提纲,让其他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合作、探究。
问题探究1:对于母亲要强制女儿信教,你是否认同?为什么?
问题探究2:同样的,对于女儿“不许”母亲“出门”,强迫母亲不能信教这一行为,你是否认同?为什么?
问题探究3:“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问题探究4:女儿要到玉台寺等宗教场所向广大信徒宣传无神论,这种行为可取吗?说说你的观点。
问题探究5:母亲要到学校讲佛教教义,学校应该怎么对待这件事?为什么?
围绕知识目标,结合课本以及小品,学生非常轻松地掌握了知识。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权,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后,学生告诉我他们对这节课的感觉是:这节课的学习特别轻松,在活动中就把知识学会了,课本知识显得特别容易理解,容易记忆。如果每节政治课都能延续这样的理念,让学生活动起来,在活动中获取知识,那么政治课就不再是枯燥的课程了。
责任编辑 罗 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