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提问“三策略”

2014-08-25 00:17刘丽莉
江西教育C 2014年3期
关键词:三策略情境探究

刘丽莉

提问题在教学中的作用无非就是要起到激趣和导思的作用,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问题探究化抽象为具体,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引导思考,以提高学习效果。因此,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呵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注意问题设计的激趣性、启思性、针对性,以有效的提问推动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本文从数学课堂提问的角度,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策略。

一、设计激趣型问题——调动学习热情

兴趣是学习的首要前提,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不道德的。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他们在趣味性的情境体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主体意识,产生主动探究的愿望。

1.创设故事情境引出问题。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一课时,教师根据孩子们喜欢童话故事的特点,创设了以下的故事情境:星期天,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野外去郊游,小明手里拿了5只气球,在玩的时候不小心被风吹走了一只,这时,还剩下4只气球,过一会儿,又被风吹走了一只……到了最后,小明手中一只气球也没有了。学生听了这个故事以后,学习热情都很高涨。然后,教师出示问题:小明原来手中的气球数用数字表示是多少?到最后小明手中没有气球了,那么用数字表示又是多少呢?这样的问题,引起了孩子们的探究兴趣,为“0”概念的引出做好了知识铺垫和情感的准备。

2.在生活化情境中引出问题。数学知识是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同时生活又是数学知识服务的对象。学生总是对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兴趣。因此,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的回归,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教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1)小朋友们,今天妈妈要去市场买菜,需要用什么买呢?(2)以图片出示各种面值的钞票共50元,分别创设买青菜、买豆腐、买水产等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究。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在熟悉的生活问题中快乐高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在小学数学课上,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够有效地还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教师再设计具有一定思维挑战性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认知兴趣,从而为学生的高效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启思型问题——引导数学思考

2011版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加注重了“数学思考”这一概念,并把数学思考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为学生设计启思型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1.巧设问题引导正向思考。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学习的过程是以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同化和顺应新知识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从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上,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的问题,如果超越学生的基础太高,他们会不知从何着手,如果难度太低,他们又不愿意思考,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因此,教师既要在问题设置时进行由易到难的分解,更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的灵活性,针对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提问的调整。

例如,在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时,一教师是这样设计问题的:(1)在教学中先出示例题,让学生摆出分数,问这些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有怎样的特点?(分子都比分母小)引出真分数概念。(2)出示假分数的例题,问这些分数分子与分母又有怎样的特点?(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引出假分数。然后孩子们进行判断和练习,并自己举例判断。在孩子们掌握得比较准确的情况下,教师又出示问题(3)a/9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这样的问题,围绕教学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归纳和深化后再提出,又引起了学生新的探究兴趣,在探究中,促进了学生对新知的巩固和发展,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抽象归纳能力。

2.巧妙追问,引导数学反思。数学反思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考能力,通过数学反思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把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通过富有巧妙性的追问,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反思。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这一堂课时,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题:“8□-36=4□,方框里可以填几?”对于这一道题,同学们很快通过观察与思考得出结论,在反馈环节,我把学生的汇报答案进行了板书:80-36=44、81-36=45、82-36=46,83-36=47,84-36=48,85-36=49。教师提问:“观察黑板上的算式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前一个方框里填的数字应该都要小于6。此时,教师追问:“同学们,为什么前一个方框里填的数字都要小于6呢?大于或等于6为什么不行?”这一追问,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对两位数减两位数减法算式的特点进行了反思,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自然能够更加深刻地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学习情况教师能够适时进行追问,就能够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过程进行反思,从而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三、设计探索型问题——引导数学探究

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有效的数学探究应该起于学生的疑问,而学起于思,思成于问。但有限的课堂时间不能一问到底而不分轻重地滥问。俗话说,好钢要用到刀刃上。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要问到点子上。因此,教师在问题设置时,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抛弃不必要的枯枝烂叶,围绕教学的重点创设问题,使学生在问题探究中,掌握新知,在问题拓展中,发展和生成新知。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这一课时,一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以下一组提问:1.对于圆柱体的侧面积你有好的计算方法吗?(孩子们一脸迷茫)2.那么,我们都学过了哪些几何体的面积计算方式呢?(圆形、四边形、三角形等)3.那么,圆柱体的侧面可以转化为哪种已知的图形呢?三个问题牵着孩子们的思维层层指向问题的解决。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孩子们在探究第三个问题时,还是感到不知如何下手。于是,我进行了以下的引导,现在,我们假设垃圾桶就是要探究的圆柱体,那么做出这个垃圾桶需要多少铁皮呢?这样,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启发,既然垃圾桶是由铁皮围成的,那么我们也可以把圆柱体的侧面积转化成长方形来计算。在教师有效的提问引导下,课堂探究实现了流畅和高效。

可见,提问的设计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问在学生的认知起点上,才能启发学生的有效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探究。实践证明,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才能有效引发探求欲,在提问的针对性上,除了强调问题要围绕课堂的重点提出,服务于教学以外,还要注意提问要针对学生的全体,不能让问题探究成为少数几个优生的特权。这就要求在进行问题设置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特点,提高问题设置的层次性,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有针对性的探究问题,以提高学生参与的面。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有意义的课堂提问,因为课堂提问是教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手段。以上,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论述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趣型、启思型、探索型课堂提问的设计策略。但是,提问也仅仅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和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教师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问题的有效设置,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韬奋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策略情境探究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三策略”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