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奎+龚玉秀+张国芳
摘 要:为适应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须进行创新,借鉴其他高校“单列式”“混合式”等实践教学的创新,本文将从思政课教学现状、高职生进行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意义入手,通过课堂教学——校园大思政——校外实训三个平台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实践教学 素质教育 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国家倡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必然趋势。自2005年开始执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由“98 方案”调整为“05 方案”,新课程设置也更强调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思政课课程多、高度理论性、授课学生人数多以及经费、安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限制,高职高专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存在许多困难与问题。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
由于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短、专业性强等特点,专科教育通常要在两年时间内(第3学年为实习)完成相当于本科教育全部教学内容,这在教学中容易导致教学课时和教学内容被极大压缩,实践教学内容基本被放弃,使得思政课在教学效果和学生可接受性方面被大大降低。同时,由于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没有统一规范的教学大纲、教学体系、教学要求和教学标准,使得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很难实施。
1.思政课实践教学安排随意性强
目前我国高校已经实现了对思政课教材和理论的统一,但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却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体系。同时由于思想政治理论的课程多、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少、教学班级多等原因,作为公共课的思政课经常安排多个班合并上课,容易出现200人左右的大课。教学班级容量过大,学生人数太多,很难开展考勤、提问、讨论等教学活动,加之实践教学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很多只能依靠领导重视、任课教师兴趣来随意安排,实践教学形同虚设。
2.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欠缺
思政课是一门社会科学课程,实践教学则需要进入社会舞台去了解社会,因而实践教学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教学基地,比如说红色教育基地、实习基地、博物馆、社区等。现代高校教学硬件都有了一定的改善,新教学楼、新教学设备都比较齐备,课内教学条件都很完善。但因为实践基地一般在校外,与校园有一定的空间距离,这对学校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有一定的困难,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开展。
3.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无法评估
传统上,思政课基本教学方式为一本课本、一份多年的课件和教师一张嘴,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调。在考核上,一般为开卷考试或论文方式,教学过程和考核方式的简单化促使学生厌学、逃学现象严重。这也必然映射到实践教学方面,因为实践教学难于纳入思政课教学和考核体系中,加之实践教学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也就难以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考核,也无法对教学活动效果进行有效评估。
二、实践教学对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重要性
“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不同类型高校办学必须思考的问题。高职院校有着不同于本科院校的人才目标,即培养技能型、应用性的“高级蓝领”,这也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必须着重于学生技能运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因为是连接专业理论与社会实践的平台,因而它对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
1.实践教学缩短了理论到实践的运用过程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实践教学不仅架设了思想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的桥梁,而且也沟通了专业理论与实践运用。实践教学利用课堂、校园和现实社会舞台,让青年大学生有更多机会去了解社会、感悟理论的指导作用、体验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听到的,我会忘记;看到的,我会记住;但只有亲身经历了,我才会真正会”,青年学生只有亲历社会实践,用自己的眼睛和思维观察分析社会事件,从“知其然”提升到“知其所以然”,从而使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个人素质,外化为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2.实践教学增强了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实践教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链接,为学生快速适应社会提供了平台。这主要体现在:第一,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通过社会调查、走访调研,提高了认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第二,培养了学生社会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活动的组织与策划,其各种潜能都被充分调动起来,特别是深入社会调查需要学生团结合作、群策群力,让青年学会克服困难、解决实际问题,锻炼了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锻炼了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实践性教学没有标准化考试内容,但要求大学生在社会调查中形成个人体会文章,或调查报告,或调研论文,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大学生的表达能力,又促使大学生面对实践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
3.实践教学促进了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成熟和人格的完善
由于受年龄、家庭、社会环境和自身因素等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和差异性。实践教学提供了大学生将自己与社会融合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领悟服务他人与教育自我的理念,比如志愿者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大学生通过奉献爱心、关爱他人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并在爱心活动中也获得自我满足、社会评价。这有利于激励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把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素质,有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完善。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90后的大学生具有以往学生不一样的新特点、新需要、新心理特征,这要求教师尽快改变教学观念,重新定位教育方式。由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尚没有统一、标准化的教学体系,加之思政课程比较多,一时难于形成科学体系,许多高校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中“单列式”比较典型。所谓单列式实践教学,就是把社会实践的部分从思政课的理论课(高职高专一般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中分离出来,成立一门新的“社会实践课”。新的“社会实践课”按照不同学期时政要求,安排系列主题内容,然后设计教学大纲、安排社会调查、评估学生调查结果。现在大多高校都是随机安排实践教学,由任课教师随机安排社会实践内容,如参观访问、专题调查等,随意性强、效果不明显。endprint
借鉴其他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益经验,我们设计课堂教学——校园实践——实习锻炼三个环节来实现实践教学的创新。
1.课堂多样性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阵地。现代教学模式应遵循开放式教学,发挥学生上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已有的教学条件进行课堂讨论、辩论、演讲、学生讲课、案例情景讨论、观看影视素材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思想交流和认识提高的舞台。这就要求对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等进行调整:(1)教学内容调整。思政课在保证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行专题化教学、多位教师轮流教学,同时由于高职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相对窄、自主性相对差,授课教师上课前要精心安排授课计划,教学材料在广度和深度上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辩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2)教学手段多样化。青年大学生伴随网络共成长,因而对音像资料更有兴趣,因此多媒体教学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必不可少。(3)教学方法多样。现代学生个性强、信息量大、好奇心强,思政实践教学要结合大学生性格特点,灵活采用时事评论、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以增强教学效果。
2.校园大思政教学平台
校内大思政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展开。实践教学要充分运用“大思政”的平台,即在校党委领导下,宣传、学工、教务等部门组成大思政平台,利用各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如三月的学雷锋,在校内开展“学雷锋、树新风”的主题活动,优化校风、净化学风等。这主要表现在:(1)开办专题讲座。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学校知名校友、杰出青年进校园,为青年学生做专场报告会、座谈会,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激励青年学生,以培养学生的艰苦创业、奋发有为的自励精神。(2)开展各类素质教育活动,如在校内举办校园风采展示大赛、演讲大赛、个人技艺比赛等,开发学生潜能,展示学生个性,使学生自身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全面发展。(3)通过各类社团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勤工俭学、青年志愿者、文学社等,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勤于思考,为将来走入社会做好准备。
3.校外实践教学
校外实践是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重要环节,只有让大学生从校园的小舞台进入社会大舞台,才能使大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力量和自我能力所在。校外实践教学主要是利用实践教学基地、实习见习场所,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体验生活和适应社会。可以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由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设计教学提纲,学工、团委、就业部门联系教学基地或教学点,辅导员和相关教师带队参加,到社会基层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民情,了解社会生活,撰写调查报告,锻炼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A].
[2]卢诚.高校“两课”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5,3:126
[3]张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5):157.
[4]卢诚.高校思政新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N].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9◆(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