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兆红
思想品德课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因为这门课程说理性较强,所以学生大多对它不感兴趣。常言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让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若能感到教师可亲可近,他们就乐意“信其道”,就能把精力集中在教师的“道”上来,就能产生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还是“老一套”,板着冷面孔,拿着权威的腔调,学生要么惧怕紧张,要么兴味索然。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论是语气、表情还是肢体语言都要让学生感到亲切。要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课堂提问时,教师的语言、神态要对每个学生都充满希望和鼓励。课堂上如果学生注意力分散或违反课堂纪律,尽量采取暗示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回到课堂上来。即使学生有小毛病,也要让学生自觉认识错误,不可粗暴地当面训斥学生。宽容学生,给学生改正的时间与机会,增强师生情感,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敬,这会对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让学生对知识有需求感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想方设法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需求感,让学生感觉教师的课“有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要让学生懂得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八课《学会拒绝》里面的“金钱的诱惑”部分,其正文部分是:对待金钱,我们一定要取之有道,通过自己合法劳动和正当途径来获得。绝不能沾染法律禁止的“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等不良行为习惯,更不能触犯刑法。像这类内容,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尤其是法律法规的问题,对青少年来说,是必须要掌握得的。在教学设备许可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影片及报道。如电视剧《苍天在上》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素材。在教学时,要与学生的体验、经历相结合,采用课堂讨论、新闻事例等形式,使学生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程对自己成长有着重要作用,使学生有兴趣学习这门课。
2.让学生充分认识思想品德课对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学生只有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才会产生出求知的欲望,才会对本学科产生兴趣。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教师除了利用课堂教学这种途径外,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走出课堂,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珍爱生命》一章时,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再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漠视生命的事例,然后进行对比讨论,使学生充分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再如,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们的人身权利》一章时,在课前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侵害人身权利的事例、热点话题。在课堂上先让学生组织讨论,教师分析阐述,使学生明白自己拥有的合法人身权利,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了书本知识,而且能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辨别事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让学生有学习的成功感
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克服了种种难关,获得了某些知识时,学生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组织学生探究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旦学生迸溅出思维的火花,就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轻松愉快感
成功的课堂,能使学生不断产生学习兴趣。教师要自始至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轻松愉快感就必须安排好教学进度和难度,做到以下几点。(1)教学内容要有难有易,难易交替。(2)教学进度快慢结合。(3)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法。(4)讲解与讨论相结合,脑与手相结合 ,脑与口相结合。(5)练习要具有针对性、典型性、代表性,少而精。通过学习与练习使学生不仅产生获得知识后的成功感,同时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从而对本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满足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尽量营造一种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轻松愉悦感,始终处于一种乐学的心理状态 。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