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兰
对于教师而言,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对于学生而言,探究性学习既是一门课程,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古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是有效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的方法之一。笔者认为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需要学生掌握的,能引起学生共鸣并能对学生的成长起积极作用的教学内容,最好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获得。而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只有在问题的质疑中才会有所探究,只有在探究中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形成强大的自主探究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因素,创设教学情境,巧妙设疑。例如在讲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都离不开金钱。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开学以来家长为了你们花了多少钱?我们在座的大多是住宿生,那么半个月里大家的生活费又需要多少?”刚升入高中的新生,认为高中生活是充满神秘感的,在课堂中创设符合他们实际的情境,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主动的学习状态。“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金钱就是经济生活中的‘货币,什么是货币?它的产生、本质、职能是什么?它和纸币有何不同?一张百元的人民币,成本不超过3角钱,竟然能购买各种商品,它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魔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样设置疑问,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新课内容的教学、学生的自主探究做好了铺垫。
二、适度点拨,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深度
探究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探索、探求、研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欲望,增强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的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学生的知识、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于教材知识的把握并不能完全规范、高效,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时不能做“甩手掌柜”,不闻不问,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经验和探究水平,实事求是地构建有意义的探究活动。在安排探究活动时,应该由易到难,层次分明,适度点拨,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例如,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一课中,笔者结合2012年伦敦奥运会冠军孙杨的事例设置了三个探究问题:1.结合孙杨的成绩思考,人生价值是怎样创造出来的?2.孙杨是成功者,但仅靠他个人的奋斗能成功吗?为什么?3.孙杨的成功,主观上具备了哪些条件?结合背景材料,学生通过分析可以轻而易举地总结出本课的三大块知识:要实现人生价值,首先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其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再次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如果按照学生的自主探究,可能知识点就仅限于对教材三目的理解,这是对教材知识的模糊掌握。此时,教师就必须权衡知识点的重要性,必要时给予适度点拨,设置“障碍”进一步“刁难”学生:孙杨的成功是不是只需要他的主观努力就可以的呢?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去思考:同学的优异成绩是不是仅需要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实现?如果不是,那么实现人生的价值离不开哪些主观条件?从而拓展出实现人生价值的三点主观因素。在此基础上,又可以设疑:是不是只要我们提高个人素质,就能实现人生价值?通过点拨,学生积极质疑、分析、探讨,明白了实现人生价值不是单方面的只需要其中某个因素,而是主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教师的进一步设疑点拨,学生在探究中明确了新课内容中的易错易混点和重难点,既掌握了知识,同时又提升了探究的深度。学生从学习中更加注重发现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积极思考探究问题的好习惯。
三、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生活渗透,延伸探究的广度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一节成功的政治课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探究课内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内的学习能引发学生更多的课外思考,并延伸到现实生活中。纵观近几年来的江苏政治高考试题,我们发现探究题有着非常大的权重,而道道探究题都紧扣时代主题、社会热点。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让学生掌握在现实生活中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因此政治教学务必理论联系实际,立足于课堂又不局限于课堂,注重在生活中探究,延伸探究的广度,拓宽学生的探究面。例如,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然而,北京雾霾现象的出现,让人们的心中蒙上了一层灰色。结合背景材料,教师可以从经济、政治、哲学、文化的不同角度设置探究问题,请学生从多角度加以分析。如: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有何经济意义?请就如何减少雾霾天气,建设美丽中国,向政府提出具体建议。请你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请你列举你心目中的美丽中国应该具备的条件。问题的设置既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层面,同时又要有开放性、延伸性。例如从建设“美丽中国”到建设“美丽江苏”“美丽吴江”“美丽校园”等问题的延伸,鼓励学生走向丰富多彩的社会大课堂。这种方式能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从而自觉利用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介去了解社会,关注社会,从社会这个大课堂中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让政治课堂在课后能得到延续。
四、生生配合,师生互动,有效交流,营造探究的愉悦氛围
新课程强调通过师生、生生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索,通过合作探究,特别是生生合作探究,有利于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也在合作探究中得到了有效提高。为此,我们在政治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从每个学习小组中选取一个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充当“小老师”。小老师组织小组成员探讨问题,为小组成员解决问题。小老师在指导他人学习的同时,自身也会更加努力,更加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激励学生思考,组织小组探讨,逐渐成为学生的管理者、知识的“顾问”、意见的交换者。小组之间采取竞争机制,教师鼓励小组之间对问题展开争辩。对不同意见,教师也要及时参与并予以辨证分析,对发言者,教师及时予以激励和评价。在激励中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在评价中增强学生参与讨论的信心,师生共同营造出一个高效、互动、愉悦的政治课堂。
总之,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因兴趣而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时既要注意深度也要延伸广度,强调合作意识,师生共同配合共同营造快乐高效的政治课堂。
参考文献
[1]王有鹏.巧妙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4).
[2]骈昌贵.在生活中探究 在探究中育德[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12).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