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君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试针对作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并力图寻求一种最适合中学作文教学,最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一、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误区
【误区之一】把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把作文教学当做软任务。
有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把按教学计划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而把教作文当做软任务。持这种想法和做法的教师,他们可能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考试时,作文不管出什么题目,写什么文体,每个学生总可以写一点,总可以拿到一些分数。二是由于目前统考统改作文,还没有可用的客观性较强的方法,因而在阅卷中随意性尚较大,同一水平的两篇作文分数往往有差距,有时甚至会有较大的差距。因而,平时花大力气练习作文,似乎并不划得来。把作文教学看成软任务,这样来认识作文教学,无疑是作文教学的悲哀。
【误区之二】教课文往往有计划性,教作文却无计划性。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课文往往是按教学计划进行的,教作文却不按计划进行;有的甚至对作文教学根本没作预先的全盘考虑,随意性很大,无计划性可言;有的即使有计划,这计划也往往是局部性的、临时性的。
【误区之三】重视写作方法的教学,轻视生活的体验和语言的积累。
当前中学的作文教学,教师往往注重写作方法的教学。在难得的几堂写作指导课上,教师经常从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呼应,如何交代,如何照应,如何结尾等方面进行指导。这样让不少学生逐渐产生一种印象:写作文首先要把写作方法学好,把写作技巧提高,这样就能写出好作文来。诚然,写作技巧很重要,但不是为技巧而技巧,它必须以内容的充实为前提。没有充实的内容,光在技巧、文章作法上动脑筋,也是于文章无补的。
【误区之四】注重写作的篇数,却忽视对作文的认真评讲。
教师似乎都明白多写、勤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捷径,他们要求学生写日记、周记、学习名言警句的心得体会、每天的观察所得、一些重要的节假日里的见闻……却忽视了对作文的讲评。经验表明,多写对提高写作水平,增强写作能力有帮助,但对只知其然不知其
所以然的不少学生来说,其写作水平的提高还有待于适当少写多增加讲评。
当前中学作文教学存在不少误区,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实属不易。就我看来,作文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以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为重点,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文要走进生活,关注现实,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自由地表达真实感情。
二、新作文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自主
学生作文应该是一个自我积累、自我感悟、自我探究、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因此,指导学生作文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联系阅读、生活、社会实践,让学生自主命题,自主选材,自主组织语言,自由表达。
(二)开放
以前的作文多是教师命题学生做,而且有严格的规则,不仅要求作文的形式美,而且讲究思想内涵。这样的作文方式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僵化了学生的语言,导致学生说假话、套话、空话,失去了童真童趣。作文的实质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用语言文字创造性地表述出来。作文教学必须改变为作文而作文的观念,要走开放的道路,即作文内容、作文形式、作文过程、作文方法、作文途径、作文评价的相对开放。
(三)创新
学生写作文要经历一个语言加工和再创造的过程,由于积累、经历、体验、感受不同,所表达的内容和语言形式也不同,所以不应拘于规则和限制。允许语言内容的创新(不是不符语法要求的创新),允许思维价值的创新,允许写虚构的事物,但不是胡思乱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可以异想天开;文体的表达形式多样性,如人、事、物的错综组合,虚构与现实的结合,议论、叙事、说明的结合。总之,不追求统一的模式,让学生自主建构。
三、新作文教学基本策略
(一)观察积累
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千变万化的生活实践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但客观存在的环境万物与丰富生活的种种特色,只有靠观察才能发现、掌握与积累,才能形成写作的素材与题材。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从作文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认识自然或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观察的过程,便是积累材料的过程。因此,中学生要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并把观察的所得、所知、所感及时记录、随时积累,才会使材料越来越丰富,写作时便能厚积薄发,得心应手地选择材料,正确立意。
(二)阅读积累
自然环境海阔天空,社会生活瞬息万变,大千世界内容丰富,人们靠直接观察所获得的材料是很少的,必须借助间接观察大量补充。间接观察的重要手段就是阅读。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主要指课外阅读。大量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兼容,是前人观察成果的结晶,更是中学生写作中可以广泛采撷的素材。因此,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接受熏陶,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要想笔下生辉,运用自如,非从阅读开始不可。
(三)视听积累
现代社会是信息量丰富、信息传播手段现代化的社会,教师应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从现代化视听渠道中积累丰富的材料,如新闻联播、环球45分钟、好望角、动物世界、假日晨曲、各种节日晚会节目、爱国主义影片展播等,都对学生有益智、地行、激情、开阔视野、丰富生活体验等作用,均属积累写作材料的范畴;同时要帮助学生提高自控能力,克服纯消遣趣味性收视倾向,并学会动态观察,提高观察水平和积累材料的质量。
(四)活动积累
体验生活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也是中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应积极组织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如采用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自编小报刊、课外阅读成果展、社会调查、专题辩论等中学生喜爱的形式,同时结合学校、班级开展的各种德育活动。活动中所积累的材料往往由于富有情趣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再现容易,写作中使用起来容易抒发情感,达到文情并茂。
(五)练笔积累
上述各种途径的材料积累,均属无形积累,储存在大脑中,使用时不仅要再现、梳理、选择,还得考虑材料的文字表达。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写作。”因此,教师应在对中学生材料积累的指导过程中给予练笔指导,并把练笔当成材料积累的重要途径。
(六)强记积累
不少名篇佳作、名言警句以及成语、歇后语等,在阅读欣赏之后,还必须反复吟诵,达到熟练背诵,到写作时就能整句整段地引用、模仿或迁移,使之成为锦上添花的写作材料,这属于强记积累。教师应提倡、鼓励和指导并严格要求学生强记部分经过选择的名家名篇,让学生终生享用。此外,名言警句、成语、歇后语均需尽量多强记熟读。只有这样,才能大量积累材料为写作服务,厚积薄发,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