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克
学好语文是学生学好基础课程的基础,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当前大部分初中生由于受农村特有环境的影响,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并不高,主要表现在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方法不正确、课外阅读量少、听说读写各种能力薄弱等。农村初中生在语文课上睡觉、说话、打闹的现象十分平常,甚至有学生将语文课作为调节学习状态的休息时间,或者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缺失,导致了语文成绩的普遍不理想。
鉴于此,笔者从自身历年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经验出发,简要结合当下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的误区,分析农村初中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的原因,对如何培养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一、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缺失的现象与原因
在学校范围内,学习是一个集体合作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学习成绩的好与差,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教师、家长及周围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笔者认为,现阶段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缺失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语文学科自身特点导致学生对语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语文是一门涉猎面广泛,但学习收效缓慢的学科,语文知识的掌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学生长期、细心地学习和积累。而当前的农村初中生在闲暇时间基本上都要帮家里干农活,课后没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加上“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对语文学习成效不大,导致许多学生不愿意将时间用在语文学习上。不少农村初中生认为能说好足以沟通的普通话,能写出一篇表意清楚的文章,就算学好了语文。正是由于对语文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农村初中生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
2.农村语文教师教学水平有限,难以引导学生找到良好的学习方法
农村生活环境相对艰苦,难以吸收优秀的年轻教师到农村从事教育工作,导致目前在农村一线工作的教师多是执教多年的老教师。老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随着时代发展,他们限于自身所处环境,很难学习、吸收并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导致教学中存在着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的缺陷。此外,由于年龄差距产生的代沟还令师生间缺乏互动和情感交流,布置的语文练习枯燥乏味,缺乏生活气息。由于条件的限制,农村语文教师难以正确引导学生找到良好的学习方法。
3.家长文化及经济有限不能有效引导、帮助农村初中生的语文学习
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初中生的家长都没有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并且经济状况一般,不少家长送孩子上学只是受环境的影响,认为上学只是孩子成长的一个仪式,并没有明确的培育目标,对孩子学习的状况也不十分关心,更不会对孩子在实际效果不明显的语文学习上多做要求。农村家长对待教师教育与孩子学习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农村初中生对学习的态度,家长对语文学科的不关注、不重视,也间接导致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缺失。
4.农村特有环境影响着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
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现实生活环境迫使他们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许多学生会从经济角度来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具有明确教育价值观的中学生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以期在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能通过所学的课程知识获取最大的经济价值。因此,农村中学生愿意把更多的兴趣与精力放在能真正找到好工作、获得更大收益、实用性更强的数理化或英语等课程,而对语文学科应付了事。
二、培养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
要解决当下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需要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从改变各主体对语文的主观意识以及教授客观语文学习方法两方面着手。
1.改变各主体对语文的主观意识,提高对语文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要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必须改变各主体对语文的错误认识,以正确思想的指引促进行动上的有效执行。
首先,教师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投入感情,不应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语文是难以获得显著效果的科目,而降低对语文教学的热情。教师要身体力行,无论是教学设计、教学语言,还是课堂板书、课外辅导、作业批改等各方面,均要向学生传递教师对于语文教学的热爱,并以这种感情感染学生爱上语文。同时,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理念武装自己,引导学生找到语文学习的科学方法。
其次,教师还要做好学生及家长的思想认识工作,让学生及家长从内心上正视和认可语文学习。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谈心、到学生家家访、与学生家长多保持联系的方法,逐渐改变学生及家长对语文学习的认识,使学生和家长从内心开始接受语文教学,让家长对教师产生信服感、敬佩感,支持孩子的语文学习,也让学生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进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2.教授正确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与家长主观意识上的认识后,教师还要采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爱上语文,提高并不断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1)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农村初中生的学习水平通常参差不齐,要培养他们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首先必须了解每一个学生对待语文学习的态度、习惯、原有基础等各方面的情况,然后针对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保证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以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例如,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应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档次。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应设计一些稍有难度但能进一步锻炼其思维能力的问题;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获得成就感,继而激发其语文学习的兴趣。另外,课后作业的布置也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而设置不同的侧重点,使每个学生都可以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作业,既有助于学优生的进一步提高,又激发学困生的竞争意识,以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激发学生提高语文成绩的愿望。
(2)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文化课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讲究氛围。教师应努力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努力营造自由、轻松、互信、愉悦的课堂氛围,释放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要根据农村初中生好奇喜新的心理特征,以语文能力训练为核心,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如编演课剧本、开办故事会、参观学习等,为学生语文学习提供条件与机遇,让学生在学习氛围浓重的校园中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逐渐把精力放在语文学习上,愉快地学习语文。
其次,在教学中利用初中生自我表现欲强、不服输的心理特点,教师可适当开展一些合理的学习竞赛活动,把竞争意识带进语文课堂,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竞争气氛,有效防止学生产生语文学习疲劳感和厌烦情绪。如教师可在班级里设立语文擂台,由学生设计风格独特的板报张贴于教室墙壁上,在板报中设作文、小楷、古诗、周记等栏目,定期进行评比。如此一来,学生为了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作文写不好的学生就努力在小楷上多得分,小楷写不好的学生则可以在古诗背诵上显示出自己的优势,古诗背不好的学生就在周记上多表现自己。在这样一种竞争氛围下,学生能不断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另外,演讲比赛、书法比赛也可作为平常的小活动举行。
最后,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进一步调动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
(3)讲究艺术,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也是一种艺术。笔者认为,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运用好两个艺术——“说话”与“写字”。
说话看似容易,但缺少艺术语言修饰的简单灌输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不少农村初中生狭隘地认为,语文是一门教师照本宣科的课程,因此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但如果教师每次上课前都能认真准备,在课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其不意地穿插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故事,便可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获得欢乐与知识,对语文课堂充满期待。
写字听起来简单,但如果教师不注重课堂板书中字的质量,会让学生轻视甚至否定教师的教学工作。因此,语文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要妙语连珠外,更要注重写字的艺术,做到板书工整清楚,作业批改认真仔细,让学生产生对美的欣赏与向往。
总之,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缺失的问题在将来一段时间内还会普遍存在,这需要国家各级教育部门提高重视,思考解决办法并不断完善。同时,作为教育一线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我们也应多关注现今的语文教育现状,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将每堂课上好、上活,从而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爱上语文学习。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