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资本影响的定量分析
——以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为例

2014-08-23 05:50张磊磊
森林工程 2014年5期
关键词:生计林农公益林

张磊磊,支 玲

(西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昆明 650224)

随着生态补偿研究的不断深入与生态补偿工程的广泛实施,提高了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遏制了生态脆弱地区环境的进一步退化。实施生态补偿的环境保护作用显而易见。同时生态补偿制度的实施也会对农户的收入、农户能源消费结构、农户的就业以及资源利用方式等生计问题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研究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一直都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如姜霞,李兰英等人,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生态公益林建设对林农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公益林建设对浙江山区林农林业收入存在负面影响,但对林农非农就业收入和总收入的影响不显著。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拓宽非农经营渠道,是实现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1];在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影响方面,王立安、尚海洋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在总体上对农户的生计有着积极的正面的影响[2-3]。而李军龙根据DFID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现有的补偿方式对农户生计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只有建立多样化、差别化的森林生态补偿方式和配套政策,才能有效提高农户的生计资本能力,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发展[4];在生态补偿对农户能源消费影响方面,唐鸣,汤勇等人认为由于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的实施,使的农户的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变[5];在生态补偿实施对农户就业影响方面,马力,鲁小珍等人通过运用西方经济学原理中的“弹性理论”,对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公益林建设所提供就业岗位数及价值进行了估算,认为公益林的实施可以为农户提供就业岗位[6]。

以上的研究主要是定性的分析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定量分析该影响作用的实证研究目前还比较少,本文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以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为研究区,量化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作用,并以此提出相关建议,这对于丰富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与指导生态补偿的科学、合理实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数据来源和指标的选取

1.1 案例点概况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成立于2003年4月,位于云南省丽江市西北部,兼有亚热、温、寒等气候类型,具有典型的立体气候特征。全县幅员面积620 029 km2,辖13个乡(镇)、1个办事处、102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1 19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有19.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2.89%。全县耕地面积26 200 hm2,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2004年被列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玉龙县是云南省重点林区县之一。截至2009年5月,全县林业用地面积为493 336.1 hm2,有林地面积418 244.3 h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6.78%,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4.78%,森林覆盖率为72.3%。县林业局下辖16个乡(镇)林业工作站,1个林场、2个木材检查站、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丽江拉市海省级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共有干部职工309人。县内驻有省属黑白水林业局、巨甸林业局和县属森龙集团等重点森工企业,1998年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后,三个重点森工企业停业转产,人员分流后共有595名管护人员承担起了全县天然林保护和生态公益林建设工作。

1.2 数据来源

2013年8月,为了解生态公益林补偿的现状,课题组深入云南省玉龙县,开展了县、乡(镇)、村、农户等四个层面的调研工作调研总共进行了4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0~25户作为农户样本,数据收集采取入户问卷调查法,剔除选项数据量缺失较多或者前后回答存在逻辑冲突的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为95份。见表1。

表1 案例县调查问卷统计表

1.3 农户生计资本指标的建立

英国海外发展部(DFID)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揭示了一个理解贫困的框架[7],这个框架不仅可以用来设计新的发展活动,还能用来评估现有的活动对生计可持续性的影响[8-13]。本研究主要考察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因此,在生计资本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农户的综合生计能力框架,该框架主要包括6个部分:基本需求、自然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农户综合生计能力框架的组成可以用图1中的六边形来表示,六边形的中心代表不拥有(或零拥有)价值,而外部边界代表拥有最大化的价值(如图1所示)。

图1 生计资本框架示意图

(1)基本需求。主要包括农户的食物安全和基本物品的满足情况,其满足程度取决于家庭现有的经济基础,在本研究中,对基本需求的测算主要有两个指标:人均粮食消费额,人均生活能源。

(2)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包括知识、技能、能力和健康状况,它们能够使人们追求不同的生计手段并取得相应的生计目标。在家庭层面上,人力资本水平取决于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规模、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以及健康状况等因素。在本研究中,对人力资本的测量主要选取了两个指标:家庭劳动力和受教育程度。

(3)自然资本。自然资本是描述自然资源存量的术语,泛指生计资本的资源流及相关的服务。农户生计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普遍很强,而在我国,耕地和林地是农户重要的生产资料,因此,本研究将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林地面积作为衡量自然资本的两个重要指标。

8.2.1 电子地图 运用GIS地理信息技术实现灌区各机井具体地理分布位置,机井基本信息、动态数据、配水项目。基本信息有机号、成井时间、机井管理人、机井运行状态、配置水权量,年度、实时水表读、累计用水量,剩余水量和此次刷卡水量、已用水量的查询,通过年度剩余水量判断是否超用水,对超用水量机井还可实现远程强制关机,杜绝其超用水行为。

(4)物质资本。物质资本包括用以维持生计的基本生产资料和基础设施,其意义在于提高贫困人口的生产力。在本研究中,主要选取了3个指标:第一,耕牛数量;第二,家庭全部牲畜数量;第三,家庭固定资产。

(5)金融资本。金融资本指人们在消费和生产过程中为了达到生计目标所需要的资本。这里主要指货币,但往往其他实物也能起到货币的积累和交换作用。本研究将家庭人均现金收入、获得无偿现金援助的机会两个因素作为金融资本的两个指标。

(6)社会资本。在可持续生计背景之下,社会资本意味着人们在追求生计目标的过程中所利用的社会资源。本研究选用家庭村委会成员和是否加入了农村合作社组织两个指标。

2 研究方法与测算结果

2.1 研究方法

2.1.1 专家打分法

专家打分法是指通过匿名方式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对专家意见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和归纳,客观地综合多数专家经验与主观判断,对大量难以采用技术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的因素做出合理估算,经过多轮意见征询、反馈和调整后,对债权价值和价值可实现程度进行分析的方法。

表2 农户生计资本的指标、赋值、权重

2.1.2 归一法

考虑到研究数据的性质不同,本研究运用“归一法”先将研究数据进行标准处理(normalization),然后利用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标准化处理也就是统计数据的指数化。数据标准化处理主要包括数据同趋化处理和无量纲化处理两个方面。数据同趋化处理主要解决不同性质数据问题,对不同性质指标直接加总不能正确反映不同作用力的综合结果,须先考虑改变逆指标数据性质,使所有指标对测评方案的作用力同趋化,再加总才能得出正确结果。数据无量纲化处理主要解决数据的可比性。数据标准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Min-max标准化”、“Z-score标准化”和“按小数定标标准化”等。

本文采用Min-max标准化方法;

Min-max标准化方法就是对原始进行线性转化。设置Min(X),和Max(X)分别为X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然后将X的原始数据通过Min-max标准化映射到(0-1)中的值,其公式为:

(1)

式中:Y表示标准化以后的值;X(K)表示原始数据;min(X)表示样本中的最小值;max(X)表示样本中的最大值

2.1.3 对指标进行量化

根据标准化后各指标的值和权重,分别计算出各生计资本指数,然后求出生计资本总指数,其加权平均数为各生计资本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2)

式中:P表示生计资本总指数;Yij表示第i类资本的第j个指标的标准化值;Wij表示第i类生计资本的第j个指标的权重。

2.2 描述性分析

模型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3。

表3 模型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元

2.3 测算结果

结合表3,应用公式(1)和公式(2)对玉龙县的林农生计指数计算结果见表4。

表4 林农生计资本指数

注:*表示在5%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水平上显著

3 结果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农户的基本需求,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增加,自然资本减少,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不显著,对各个指数的具体解释分析如下。

3.1 农户基本需求变化情况

农户基本需求指数的t检验结果表明,补偿前后农户人力资本指数之间有显著地差异性(t=-6.783,p=0.011<0.05),农户的基本需求指数从补偿前年的0.258增长到现在的0.297。主要原因是:第一、农户的人均年粮食消费由补偿前的810.03元增长到现在的889.96元,增长了9.87%;在调研中发现,生态补偿前后,林农的粮食消费数量并无多大变化,指数的上升是因为价格的上升,大米的价格上升了18.51%,面粉的价格上升了13.04%;第二、农户的人均能源消费由补偿前的463.14元增加到现在的519.5元,增加了12.2%,人均能源指数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农户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由表5可以看出,补偿前林农首选薪柴作为能源的农户占80.63%,首选用电的林农仅占16.73%,这是因为在生态补偿前林农的生态意识不强,政府执行禁止砍伐的力度不够,而且薪柴没有成本,这极大的促使林农在能源方面首选薪柴;而生态补偿后,林农首先薪柴作为能源的比例下降了39.81%,而把电作为首选能源的比例上升了32.61%。这是因为农户经营的林地划入了生态公益林,则影响薪材的砍伐,进而使得农户传统的通过获取薪材以满足日常能源消费的方式受到限制,所以把电作为了首选能源。薪柴免费电则需要成本,故能源消费指数上升了。

表5 林农能源消费结构对比 %

注:其他能源包括沼气、天然气、煤炭、秸杆

3.2 农户自然资本

农户自然资本在0.05的显著水平下(双尾检测p=0.002<0.05),t检验的统计量的观测值是9.456;表明生态公益林前后自然资本指数之间有显著差异性。农户自然资本指数从生态公益林补偿前的0.200减少到现在的0.118,指数减少了0.082。主要原因是生态公益林的利用使农户人均耕地面积由补偿前的1.91 hm2减少到了补偿后的1.65 hm2,减少了13.61%;同时由于生态公益林的利用,使人均林地面积由29.40 hm2减少到22.49 hm2,减少了23.50%(见表6),所以导致了农户的自然资本下降。

表6 林农自然资本构成对比

3.3 农户物质资本

农户自然资本在0.05的显著水平下(双尾检测p=0.036<0.05),t检验的统计量的观测值是-2.183,表明生态公益林前后自然资本指数之间有显著差异性。农户的物质资本由补偿前的0.257增加到补偿后的0.273,增加了0.016.主要是由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户的耕牛数量由补偿前的1.52头增加到补偿后的1.78头,增加了10.26%;家庭牲畜量由补偿前的4 296.07元增加到补偿后的6 534.4元,增加了52.10%;家庭房屋有补偿前的3.62增加到补偿后的4.58(见表7),在调查中,还发现,农户的一些基本生活设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手机,摩托车等工具在农户中比较普遍。所以农户的物质资本指数较补偿前上升了。

表7 林农物质资本构成对比

注:家庭牲畜量折算为元

3.4 农户金融资本

农户自然资本在0.05的显著水平下(双尾检测p=0.036<0.05),t检验的统计量的观测值是-5.247;农户金融资本指数从09年的0.265增加到13年的0.286,指数增加了0.021,其主要原因是研究区域农户的人均现金年收入由补偿前的9 699.93元增到了现在的10 854.08元,增加了11.9%。从表8可以知道,生态公益林补助对农户增收并没有多大影响,虽然公益林补助和林业收入相比生态补偿前有一定的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并不大。此外生态补偿后获得贷款的机会相比生态补偿前也没多变化。

表8 林农收入构成对比

3.5 农户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农户人力资本在0.05的显著水平下(双尾检测p=0.438>0.05),t检验的统计量的观测值是0.258,社会资本在0.05的显著水平下(双尾检测p=0.108>0.05),t检验的统计量的观测值是-0.361;表明生态公益林前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指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性,即生态公益林补偿对农户的人力资本以及社会资本没有显著的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1)生态补偿制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户生计资本的变化

根据调研发现,由于生态公益林的划分,林农的能源消费结构由原先的以薪柴为主转为以电为主。同时,能源结构多元化,煤、天然气、沼气在农村中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公益林的环境资源效应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公益林的建设促进了林农收入结构的改变,农户的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增加,体现了公益林在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效益。

(2)生态公益林的补偿金应逐步提高,拓宽补偿金的来源渠道

由表7可以看出,虽然农户的收入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是变化并不大,公益林的补偿金在农户总收入中占的比例非常小。给农户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并不大,在调研发现中,当被问到“您家的公益林主要用于?”有43%的农户认为补偿金非常少,派不上用处。所以,可以得出公益林“全社会收益,少数人承担”的局面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因此,现行的补偿标准有待提高。同时,在国家投入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该拓宽资金来源的渠道,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通过税收的形式,向直接受益者征收生态效益补偿金,真正实现生态公益林外部性效益的“内在化”。

(3)目前的补偿方式单一化,应建立多样化、差别化的补偿方式

目前,公益林生态补偿的方式主要以资金为主,而补偿的资金在农户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同时国家的财政投入有限,在这样的局面下,政府应该转变这种单一的补偿方式,在资金补偿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农户的技术补偿、政策支持等。比如如果农户愿意发展林下经济,可以在这方面对农户进行政策支持,在贷款方面予以优惠或者免税,增加农户的小额贷款。还可以进行技术支持,给农户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派遣相关专家对农户进行相关指导。这样既可以增加农户收入,还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所以,建立多样化、差别化的补偿方式在提高农户生计能力的同时还有利于生态补偿政策的顺利实施。

(4)要利用公益林带来的生态效益,引导农户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要鼓励农户转变原先的生产经营模式,鼓励其从事第三产业,生态公益林的建设极大的改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开展生态旅游产业,比如贵阳修文县就是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招商引资,建立了苏格兰牧场,既是旅游产业,也是畜牧产业,不仅可以带来财政收入,还可以解决当地农户的就业问题。所以,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提高当地农户的收入,改变农户以自然资本为主的形式,同时还可以增加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公益林外部性的产业化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姜 霞,李兰英,沈月琴,等.生态公益林建设对林农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长兴县和衢江区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2):115-119.

[2]王立安,刘 升,钟方雷,等.生态补偿对贫困农户生计能力影响的定量分析[J].农村经济2012,23(11):99-103.

[3]尚海洋,苏 芳.生态补偿方式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分析[J].冰川冻土,2012,34(4):984-988.

[4]李军龙.森林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资本影响的实证研究——以闽江源流域为例[J].宜宾学院学报,2013,13(4):67-70.

[5]唐 鸣,汤 勇.生态公益林建设对山区农村生计的影响分析——基于浙江省128个村的调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2(4):124-129.

[6]马 力,鲁小珍,何冬梅,等.生态公益林建设带来的就业机会价值评价[J].林业经济,2011(1):86-89.

[7]王立安.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缓解贫困的影响分析——以甘肃南部武都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7):79-83.

[8]Chambers R,Conway G.Sustainable Rural Livelihoods:Practical Concepts for the 21st Century[M].England: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1992.

[9]DFID.Sustainable livelihoods guidance sheets[R].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DFID,2000.

[10]Castro A P.Sustainable livelihoods analysis:An introduction[R].Syracuse:Maxwell School of Citizenship and Public Affairs,Syracuse University,2002.

[11]Ellis F.Rural Livelihoods and Diversity in Development Countries[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12]Carney D.Implementing a sustainable livelihood approach[R].London: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1998.

[13]Collier P.Social capital and poverty[R].Environmental and Soci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etwork,The World Bank,1998.

猜你喜欢
生计林农公益林
BY THE SEA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ArcGis在辽宁省国家公益林调整中的应用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
以石为业四十年:一个端砚工匠村的生计之路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
林业深化改革 林农共享红利
2月2日世界湿地日 湿地与未来——可持续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