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行政管理去行政化路径探讨

2014-08-23 07:47:28陈星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行政化权力学术

陈星

(华侨大学 发展规划处,福建 泉州 362021)

我国高等院校绝大多数由政府财政拨款,设立行政级别,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受到政府非常强烈的行政干预,这也是我国近代局势相对混乱造成的后遗症。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束缚了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要想完成教育兴国的战略,去行政化势在必行。但是,在去行政化的过程中要理性面对问题,切忌操之过急,给高等教育工作带来更大的麻烦。

一、高校行政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的宗旨是提高学校运作机能,促进学术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质人才。下面根据具体情况,从两个层面分析高校的行政管理行为。

政府制约高校层面。我国高校多由政府主办,以财政拨款作为主要的运作经费来源,为此,高校不得不对衣食父母有所敬畏。基于此种关系,政府对高校的管理必然会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在当前情况下,政府直接把高校当作自己的行政部门来管理。政府对高校的行政指令具有强烈的命令色彩,导致高校无论是在院校建设还是在学术发展方面都不具备有效的自主权限。政府对高校的管理也存在很大问题,分工不够明确,多头管理现象严重,高校在人员配置方面主动能力弱,不能按照学校的正常需求配备相应的人才。外行管理内行导致高校学术创造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不足,不能实现高校的办学宗旨,发挥其办学特色。

高校内部行政管理层面。在高校内部管理中,由于行政职位的延续设立,管理工作中行政化严重。而根据高校的办学宗旨,行政权力的发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学术权力发展的步伐,内部行政部门职权的行使与学术权力冲突越来越大。这一点在高校内部管理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过多的行政职位导致行政权力泛滥。当前高校管理中,行政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主线,行政权力领导和制约着学术权力,学术领域受到的行政干预非常强烈,影响了学术研究领域的正常工作进展。例如,在高校教师职称晋升期间,职称评定委员会就是由行政部门掌控,外行评定和管理内行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第二,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越位明显。高等院校中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具体工作中分工不明,权责难分,扯皮现象严重。行政权力通常占据着学术权力的很多资源,在决策方面,行政权力高于学术权力,学术发展出现瓶颈;学术权力过于坚持自我观点,不尊重行政权力,给行政工作带来不利影响。第三,高校发展中行政与学术成分失衡。高等院校的发展决策关系到高校发展的方向和高度,在发展决策过程中,决策者中虽然也有很多各学科的专家,但工作性质的行政化占据主导地位,没有行政职位的专家又极少处于决策层,这样就会导致高校发展决策存在一定的缺陷,学术权力方面的决策能力不能得到体现。

二、当前高校去行政化研究状况分析

在经济改革的同时,我国教育改革也从未停止过探索。“去行政化”就是专家、学者为了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而形成的教育改革思路。表1是2010年雅虎“核心关注”针对高校去行政化工作的调查数据。

表1 雅虎“核心关注”针对高校去行政化调查数据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针对高校“去行政化”工作,众说纷纭,大多数人感觉是无从下手,没有明确的方向可以遵循。在没有明确方向的情况下,去行政化工作处于不断的探索中,下面从三种典型的方向分析高校去行政化现状。

弱化高等院校的行政级别。我国公立高等院校除985、211高校为部级或副部级单位外,其余本科院校为正厅级别,高校党委书记及校长对应设为副部级、厅级干部,由此高等院校各部门设置为处级或科级,干部数量就更为庞大。行政级别职位如此之多,难免成为很多一线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从而也影响了学术的专攻性。所以建议取消高等院校的行政级别。

“去官员化”实现“去行政化”。官本位思想在当前情况下依然很严重,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高校的发展,所以建议消除高校官员化,行政人员以秘书、办事员身份工作,减少行政命令,促进高校发展。

缩小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范围,逐渐去行政化。我国高校的行政化是院校管理的框架支撑,行政化工作中官本位思想就必然严重,当行政化渗透整个高校,高校也就失去了原本的目的和精神。缩小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范围就是要减少行政干预,使行政权力不能完全制约学术权力,从而使得学术权力得到解放。

三、高校行政管理去行政化路径建议

根据我国当前高等院校行政工作的具体现状,去行政化不能一边倒或者操之过急,我们要从根源开始分析,尊重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循序渐进地改善去行政化工作。根据现实的试点经验,高等院校行政工作应服务于教育工作者,而不是命令或者指导教育工作者,在去行政化过程中既不能过于强硬地处理矛盾,又要保持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

逐渐减弱政府对高校管理的干预。我国高等院校的行政化色彩源自于高校与政府的关系,所以,在去行政化过程中,能有效解决政府与高校的关系是最为重要的。从国家、教育和高校三个主体来说,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人才需要教育的培养,高校是教育的场所,是培养人才的平台,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宏观调控职能是发展的保障,因此国家调控教育和高校是必需的,关键要看度的把握。理论上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在决策方向的宏观层面,在微观上应服务于教育和高校,这样才能提高学术创新能力,才能发挥教育强国的潜力。当前高校管理中行政色彩渗透其中,行政涉及面广,行政职位繁多,行政措施复杂,从建校到管理、从财力到人力、从教学到学术评定等过多采用了行政化管理,在当前的情况下已经禁锢了高等院校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定位政府与高校的关系,做到有调控但不禁锢。政府行政部门管理高校时,应分类管理,给高校充分的独立空间,不直接参与学校内部事务,特别是在学术构建方面,政府更要转变职能,站在为学术服务的角度,为学术发展创建一个更大的平台。在高等院校办学方面,政府应充分尊重高校办学的自主性,简化不必要的审批或者标准设定程序。在学校规模和科研能力方面,政府通过制定高校相关法律法规、办学软硬件标准,监督教育检查和综合办学信息服务等方面来调控高校。这样政府既不会失去对高校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又给了学校充分的自主空间,遵循了高校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样,高校在学术上有所造诣也会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多的有用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增添力量。

鼓励试点高校探索去行政化工作。“去行政化”理念产生以来,在我国的高等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时间难以形成统一的看法,在高等院校层面没有大范围确定方向之前,政府应鼓励试点院校的去行政化工作,配合试点高校摸索经验。政府要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审时度势。比如试点高校南方科技大学,由朱清时担任首任校长,行政工作人员不配置行政级别,其职能从行政管理职能转变为行政服务职能,院系领导的产生也尝试采用民主选举制度,这种理念在当时的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不过,该高校最终因政府不为其颁发招生资格而陷入困境。这个事件中我们没办法说南科大或者政府孰是孰非,因为其各有所虑。如果政府参与到这样的改革中,承担保驾护航的角色,也许会得到不一样的效果。

改革高校行政关系,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分离。高校内部行政关系的去行政化,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最为重要,建立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界限清晰、权责分明、各司其职、相互补充的关系是去行政化的重点所在。行政权力过大已经严重威胁到学术问题,这是违背高校的办学宗旨,也是违背行政工作的宗旨的。高等院校处理好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的关键在于高校管理内部制度的设立。首先,明确二者的界限,严格控制二者相互干预的程度,平衡二者之间关系;其次,尊重学术理念和学术造诣,尊重专家、学者的自主地位;再次,建立健全学术、学位、教学等的相关制度,使得学术人员能够参与到院校管理和建设中来;最后,转变行政工作性质,真正使得行政工作配合和服务于学术发展,使得学术发展有良好的环境。推行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共同努力,达到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

高校去行政化在理论领域并没有统一的认识,我们在探索去行政化的过程中,要兼顾过去、现在和未来,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固步自封。我们应去探索更为合适的道路,在政府的支持下逐渐实现去行政化,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行政化权力学术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中国博物馆(2019年2期)2019-12-07 05:40:44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电影(2019年6期)2019-09-02 01:42:38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商周刊(2019年2期)2019-02-20 01:14:22
高校行政化与去行政化探析
高等学校“去行政化”路径探索
出版与印刷(2016年3期)2016-02-02 01:20:07
权力的网络
博客天下(2015年12期)2015-09-23 01:47:57
去行政化 必越的关山
中国卫生(2014年8期)2014-11-12 13:00:52
“去行政化”破冰试水
中国卫生(2014年8期)2014-11-12 13:00:50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清风(2014年10期)2014-09-08 13:11:04
唤醒沉睡的权力
浙江人大(2014年8期)2014-03-20 16: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