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阶段口译教学中话题熟悉度对口译质量的影响

2014-08-23 07:47:26李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口译实验班技能

李兰

(长江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合格译员的知识结构应包括语言知识板块、百科知识板块及技能板块[1]。本研究尝试使用实证方法,讨论本科阶段口译教学中语言、知识及技能与口译质量的关系,旨在为改善基础阶段的口译教学和口译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依据。

一、研究问题与研究对象

本课题采用实证方法,主要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研究:

(1)目前本科阶段口译教学面对的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否是影响口译质量的唯一重要因素?

(2)口译训练中排除技能差异,对于话题即主题知识的熟悉度是否会弥补语言缺陷,进而影响学生的口译质量?

本研究对象为英语专业四年级两个自然平行班的学生,他们之前都没有进行过课外的口译培训,大三下学期开始上口译课,经过一年的课堂口译训练,已基本了解和掌握了口译中的记忆、笔记、主题思想识别、数字传译、信息重组等技能,能够完成一般的口译训练任务。两个班的基本情况相似,统计结果显示,两个班的专四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表明两个班不仅口译技能掌握的程度相当,语言水平也相当。任意确定其中一个班为对照班(1班),另一个班为实验班(2班)。

表1 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

注:﹡p<0.05,下同。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

在大四上学期末,两个班同时做两篇英译汉口译练习,材料均来自中级口译口试题,第一篇为2007年3月的试题,话题是“教育者的责任”,第二篇是2007年9月的试题,话题与网络营销相关,每篇文章分四小段完成。实验组在考试前一周做过与网络营销相关的口译练习,补充过相关词汇,并查阅过相关的资料,做了译前准备。考试在学生上课的实验室进行,学生的口译全部录音,由两位资深口译教师根据准确度50%(原语与译语的忠实度、误译、漏译)、通顺度30%(语义连贯度、回译、重复等)、及时度20%(原语与译语间的停顿)进行评分。然后对口译成绩用科学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先分别将两个班的第一篇与第二篇口译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然后将两个班前后两篇的成绩分别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最后将两个班的专四成绩与两次口译的成绩分别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

表2 实验班与对照班两次成绩配对样本T检验

表3 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相关分析

注:**表示0.01水平下相关。

三、结果与讨论

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显示,第一篇关于教育者的责任的话题的口译成绩,两个班并无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大学生在十几年的学习中,与形形色色的教育者打交道,对与教育者相关的问题都比较熟悉,因此对此类话题的口译练习做起来比较得心应手;同时也表明,语言水平和技能水平相当的学生对于熟悉话题的口译能力也相当。第二篇关于网络营销的话题,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存在显著差异,且对照班的均分显著低于实验班[MD=-3.96]。笔者推断,这可能是由于实验班事先对话题的准备加深了对话题的熟悉度,因此可以通过思维假设跟上讲话人的逻辑主线;而对照班对话题不熟悉,只能通过听音、辨音这种自下而上的听力方式,因此在理解、记忆和信息重组时压力较大,影响了口译成绩。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语言能力和口译能力相当的学生而言,对话题的熟悉度会影响口译的表现。

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显示,对照班两次不同话题的口译成绩有显著差异(p=0.00),而实验班则无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对照班对教育者责任的话题较熟悉,而对网络营销的话题相对比较陌生,所以两次口译成绩产生了差距。实验班由于之前做过相关的知识储备,对这方面的话题也比较了解,因此成绩没有受到影响。这进一步表明,语言能力或口译技能不是影响初学者口译成绩的唯一的重要因素,对话题的熟悉度也是影响学生口译质量的关键因素。

皮尔逊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对于第一篇练习,无论是对照班还是实验班,专四成绩与口译成绩都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度分别达到了0.526和0.743;而对于第二篇练习,两个班的专四成绩与口译成绩都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可能是由于学生对第一篇练习所涉及的教育话题比较熟悉,因此有相关的背景知识,在理解的过程中,英语语言能力成了影响理解的关键因素。而对于第二篇练习,实验班虽然有了一定的背景知识,但由于网络营销及促销等话题的口译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而有的专四成绩较好的学生并没有在短时间内积累太多相关的知识,因而影响了理解;对照班由于事前没有接触过类似的练习,因而对该话题相对比较了解的学生在理解方面花的精力就相对较少,口译的表现也相对较好。进一步分析学生的分数发现,第二篇练习,男生平均成绩(85.25)略高于女生(81.59),可能是因为男生相对于女生而言,知识面要广一些,因此对该话题的了解程度要略高于女生。这也进一步表明,语言能力只是影响学生口译质量的一个因素,丰富的背景知识可以从侧面提高口译成绩。

四、启示

本研究是对基础阶段口译教学中语言、知识以及技能的关系的一次实证性研究尝试,研究结果表明,本科阶段口译培训中,语言能力或口译技能不是影响初学者口译成绩的唯一的因素,对话题的熟悉度也是影响学生口译质量的关键因素,丰富的背景知识可以从侧面提高口译成绩。虽然本研究仍有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样本数少,不是随机抽样,评分标准相对简单等,但它对口译教学也有不少积极的启示。

首先,从教学三大要素中的教师和学生因素来看,要加强对百科知识重要性的认识。教师应该明确口译教学本质上是提高口译技能的翻译教学,而不是通过翻译加强语言能力的教学翻译手段。因为本科阶段口译教学基本上从大三开始,学生已参加并大部分通过了专业四级,从语言上讲已基本具备进行简单交替传译的能力。但教师也不能只强调技能训练,从而造成学生片面迷信技能的错误认识。虽然学生语言知识板块已基本达标,但本科阶段学生知识面普遍不够,缺乏百科知识,知识的匮乏就会增加口译中听力理解任务的难度,从而导致精力投入加大,精力分配失衡,因此要提高学生对百科知识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并帮助英语专业学生扩大知识面,培养既具备高超的外语水平,又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和广阔的国际视野,既知晓中外,又了解国情、民情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这也与外语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同时,每次训练前一定要让学生提前查阅背景知识,以防止学生因为知识的缺乏而影响口译质量。

其次,从材料的选取和口译教材的编写来看,在基础阶段的口译训练过程中,不能片面地以某种技能为主线,简单拼凑话题,而应注重情景构筑的重要性,在强调以各单元技能为主线的同时,注重选材话题背景的一致性,以便学生有备而译,并不断拓展主题。同时,近年来口译市场加速细分,各种专业性口译,如法庭、医疗、陪同口译崭露头角[2],口译教材的编写要适应形势的变化,进行分类分级,从通用型口译教材转向针对法庭、民航、医疗卫生等的更为专业的教材。

最后,本研究中,学生对自己熟悉的话题的口译质量要高于其比较生疏的话题,也从侧面证明了一些学者的观点,即英译汉口译训练与汉译英应有不同的侧重点。英译汉应更多地侧重原语的理解与记忆[3]。因为在基础口译的教学阶段,学生的英语听辨理解能力往往是口译学习的瓶颈。

参考文献:

[1]仲伟合.口译课程设置与口译教学原则[J].中国翻译,2007(1).

[2]高彬,徐珺.口译教材与口译人才培养契合之实证研究——基于我国三大出版社的教材统计分析[J].外语界,2012(5).

[3]王文宇.对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口译能力的调查——兼谈口译教学[J].外语教学,2010(5).

猜你喜欢
口译实验班技能
高级技能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今日农业(2021年6期)2021-11-27 08:05:59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08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拼技能,享丰收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画唇技能轻松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3: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