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航空飞行保障中危险源风险评估研究

2014-08-22 07:43刘亚周
新媒体研究 2014年14期
关键词:管控措施

摘 要 文章从空中交通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针对飞播造林这一特定通用飞行,分析讨论如何通过识别危险源及评估其危险性、如何进行风险规避使其处于可接受水平等方式、方法来保障通用飞行安全。

关键词 通用飞行;空管保障;管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X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4-0167-03

通用航空飞行是指除军事、警务、海关缉私飞行和公共航空运输飞行以外的航空活动,它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带给人们巨大利益的同时,其飞行安全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空中交通管理部门(空管部门)作为航空器地面和空中运行监管者,识别保障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分析其危险性、采取必要的规避措施降低运行风险,是保障通用飞行安全的重中之重。

1 通用飞行的特点及安全情况

通用飞行活动有其特殊性,大多从事遥感测绘、飞播造林等野外活动,使用大多为小型航空器,飞机性能、机载设备等相比公共运输航空器差,作业区气象条件相对复杂,作业安全风险较高。近几年通用飞行架次稳步增长,而事故万架次率波动较大,特别是2013年发生较多的通用航空事故,成为通用航空飞行安全的拐点。据统计2013年5-8月份的4个月时间里发生了9起,相当于过去2009年至2012年间事故发生的总和,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2 基于空管的通用飞行保障

空管部门向航空器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防止航空器与航空器相撞及在机动区内航空器与障碍物相撞,维护和加快空中交通的有序流动;向飞行中的航空器提供有助于安全和有效地实施飞行的建议和情报;向有关组织发出需要搜寻援救航空器的通知,并根据需要协助该组织或协调该项工作的进行。空管部门通过与通用航空公司(简称通航)相关人员共同研究作业特点、要点、难点,识别保障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分析其危险程度,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降低其运行风险等手段来实现。下面结合一次飞播造林通用飞行,重点谈论一下基于空管的通用飞行危险源识别及其管控措施的制定。

2.1 基本情况

使用机场:某临时机场;使用航空器:运五2架;机载设备:雷达二次应答机、甚高频(VHF)陆空通信等设备;起飞机场制作业区计划飞行高度:海拔3000米/3300米;作业区:山区;作业区飞行高度:海拔2100米至2700米,真高100米以下;作业区飞行条件:目视飞行;作业区范围及作业图:略。

2.2 使用“头脑风暴”法,发掘保障通用飞行存在的危险源

空管部门根据此次飞行任务性质,组织通航和空管的运行管理、空中交通管制、飞行服务、气象、通信等部门专家召开通用飞行保障会议。会议由航空公司人员详细介绍此次通用飞行的任务,包括飞行高度、作业范围、飞机性能、机组的应急保障措施等,与会专家采用“头脑风暴”法自由联想和讨论,通过质疑、自由畅谈等找出保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6类共12个危险源,具体如下。

1)空域类3个,分别为:飞行前申请空军不同意,无法进行作业;起飞机场至作业区飞行高度海拔3300米,考虑当时气压,3300米为非标准高度层;作业时距离地面高度100米以下,空管部门无法提供保障。

2)飞行冲突类1个:2架飞机同时作业可能空中危险接近(或相撞)。

3)飞行服务类1个:起飞机场无法拍发航空器起飞落地

电报。

4)通信类3个:高度3300米以下二次雷达信号覆盖率低;高度3300米以下VHF信号覆盖率差;作业区环境复杂,无法建立陆空通讯联系。

5)气象类2个:起飞机场至作业区气象条件的获取;空管气象部门提供作业区气象条件。

6)搜寻与援救2个:机场至作业区信息通报;作业区信息通报。

2.3 危险源的风险等级评估

2.3.1 评估标准

1)可能性标准,见表1。

2)风险严重度等级,见表2。

3)安全风险矩阵,见表3。

4)计算出风险指数(风险指数=可能性×严重度)。

2.3.2 风险分析

根据评估标准,专家分析出各个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只有第1、11、12项风险指数为在6以下,可接受;第2至10项风险指数在8至12之间,属中度风险,可以正常运行,但必须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其他项风险指数均等于或大于12,为高风险,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后才可以运行。

2.4 研究规避措施、进行再次评估

为此,专家组根据飞机性能、作业区的特点等,提出以下降低运行风险的规避措施:虽然第1项在安全风险范围内,但根据通航人员建议,空管部门将提前一天向空军申请次日具体作业科目空域,并明确回复通航次日空域是否可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将作业机场至作业区的飞行高度提高至3600米/3900米,这个高度二次雷达信号的覆盖率和陆空通信VHF覆盖率将大幅提高,这样第2、6、7、11项运行风险将降至可接受范围;由于通用飞行自身特点(作业区目视飞行),通航同意作业区飞行安全由航空公司承担,因此可以消除第3、8项空管运行风险;通航专家建议当飞机起飞、落地时,通过电话形式告知空管部门起飞、落地时间,由空管部门拍发起飞落地电报,可以降低第5项安全风险;出于安全角度考虑,采取一架飞机从作业区返回时,另一架飞机起飞,避免了作业区飞机相撞的危险,降低了第4项运行风险;考虑到空管部门距离作业机场、作业区距离较远,气象数据采集困难,为了获得更加详细和准确的气象信息,与会专家决定从作业区当地气象部门获取气象信息,降低了第9、10项的安全运行风险;考虑到第12项问题特殊性(曾发生过作业飞机坠机2小时候相关部门才得到信息),专家组综合作业特点、建议作业时每隔40分钟,机组上升一次高度联系空管部门,降低搜寻援救风险。

根据以上建议及风险管控措施,重新组合了危险源、评估了运行风险,结果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各个危险源运行风险均在可控范围内,可以按照规避措施措施,实施执行通用飞行。

2.5 签订通用飞行保障协议、制定岗位保障措施

通用航空公司与空管部门签订通航飞行保障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协议内容主要包括前面分析的危险源及风险规避措施:飞行作业的申请;起飞落地电报的拍发;管制的指挥、作业区的安全责任;通讯设备的保障及使用;气象信息的获取;搜寻与援救(不正常情况的通报)等。明确双方职责后,通航和空管部门应根据所在部门的特点,结合危险源制定岗位保障措施,使风险落实到岗位、落实到具体人。

2.6 认真执行保障措施、确保飞行安全

保障通航飞行期间,各部门要严格按照行业规范和保障措施执行,发现新的问题,及时沟通、协调和解决,确保飞行安全。

参考文献

[1]刘继新,沈丽楠.论空中交通管制中的风险管理[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12(6):126-180.

[3]罗帆,贾贵娟,陈高明,等.空管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优化设计[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8):115-120.

作者简介

刘亚周(1974-),男,陕西西安人,本科,研究方向:空中交通管制。endprint

摘 要 文章从空中交通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针对飞播造林这一特定通用飞行,分析讨论如何通过识别危险源及评估其危险性、如何进行风险规避使其处于可接受水平等方式、方法来保障通用飞行安全。

关键词 通用飞行;空管保障;管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X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4-0167-03

通用航空飞行是指除军事、警务、海关缉私飞行和公共航空运输飞行以外的航空活动,它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带给人们巨大利益的同时,其飞行安全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空中交通管理部门(空管部门)作为航空器地面和空中运行监管者,识别保障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分析其危险性、采取必要的规避措施降低运行风险,是保障通用飞行安全的重中之重。

1 通用飞行的特点及安全情况

通用飞行活动有其特殊性,大多从事遥感测绘、飞播造林等野外活动,使用大多为小型航空器,飞机性能、机载设备等相比公共运输航空器差,作业区气象条件相对复杂,作业安全风险较高。近几年通用飞行架次稳步增长,而事故万架次率波动较大,特别是2013年发生较多的通用航空事故,成为通用航空飞行安全的拐点。据统计2013年5-8月份的4个月时间里发生了9起,相当于过去2009年至2012年间事故发生的总和,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2 基于空管的通用飞行保障

空管部门向航空器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防止航空器与航空器相撞及在机动区内航空器与障碍物相撞,维护和加快空中交通的有序流动;向飞行中的航空器提供有助于安全和有效地实施飞行的建议和情报;向有关组织发出需要搜寻援救航空器的通知,并根据需要协助该组织或协调该项工作的进行。空管部门通过与通用航空公司(简称通航)相关人员共同研究作业特点、要点、难点,识别保障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分析其危险程度,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降低其运行风险等手段来实现。下面结合一次飞播造林通用飞行,重点谈论一下基于空管的通用飞行危险源识别及其管控措施的制定。

2.1 基本情况

使用机场:某临时机场;使用航空器:运五2架;机载设备:雷达二次应答机、甚高频(VHF)陆空通信等设备;起飞机场制作业区计划飞行高度:海拔3000米/3300米;作业区:山区;作业区飞行高度:海拔2100米至2700米,真高100米以下;作业区飞行条件:目视飞行;作业区范围及作业图:略。

2.2 使用“头脑风暴”法,发掘保障通用飞行存在的危险源

空管部门根据此次飞行任务性质,组织通航和空管的运行管理、空中交通管制、飞行服务、气象、通信等部门专家召开通用飞行保障会议。会议由航空公司人员详细介绍此次通用飞行的任务,包括飞行高度、作业范围、飞机性能、机组的应急保障措施等,与会专家采用“头脑风暴”法自由联想和讨论,通过质疑、自由畅谈等找出保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6类共12个危险源,具体如下。

1)空域类3个,分别为:飞行前申请空军不同意,无法进行作业;起飞机场至作业区飞行高度海拔3300米,考虑当时气压,3300米为非标准高度层;作业时距离地面高度100米以下,空管部门无法提供保障。

2)飞行冲突类1个:2架飞机同时作业可能空中危险接近(或相撞)。

3)飞行服务类1个:起飞机场无法拍发航空器起飞落地

电报。

4)通信类3个:高度3300米以下二次雷达信号覆盖率低;高度3300米以下VHF信号覆盖率差;作业区环境复杂,无法建立陆空通讯联系。

5)气象类2个:起飞机场至作业区气象条件的获取;空管气象部门提供作业区气象条件。

6)搜寻与援救2个:机场至作业区信息通报;作业区信息通报。

2.3 危险源的风险等级评估

2.3.1 评估标准

1)可能性标准,见表1。

2)风险严重度等级,见表2。

3)安全风险矩阵,见表3。

4)计算出风险指数(风险指数=可能性×严重度)。

2.3.2 风险分析

根据评估标准,专家分析出各个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只有第1、11、12项风险指数为在6以下,可接受;第2至10项风险指数在8至12之间,属中度风险,可以正常运行,但必须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其他项风险指数均等于或大于12,为高风险,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后才可以运行。

2.4 研究规避措施、进行再次评估

为此,专家组根据飞机性能、作业区的特点等,提出以下降低运行风险的规避措施:虽然第1项在安全风险范围内,但根据通航人员建议,空管部门将提前一天向空军申请次日具体作业科目空域,并明确回复通航次日空域是否可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将作业机场至作业区的飞行高度提高至3600米/3900米,这个高度二次雷达信号的覆盖率和陆空通信VHF覆盖率将大幅提高,这样第2、6、7、11项运行风险将降至可接受范围;由于通用飞行自身特点(作业区目视飞行),通航同意作业区飞行安全由航空公司承担,因此可以消除第3、8项空管运行风险;通航专家建议当飞机起飞、落地时,通过电话形式告知空管部门起飞、落地时间,由空管部门拍发起飞落地电报,可以降低第5项安全风险;出于安全角度考虑,采取一架飞机从作业区返回时,另一架飞机起飞,避免了作业区飞机相撞的危险,降低了第4项运行风险;考虑到空管部门距离作业机场、作业区距离较远,气象数据采集困难,为了获得更加详细和准确的气象信息,与会专家决定从作业区当地气象部门获取气象信息,降低了第9、10项的安全运行风险;考虑到第12项问题特殊性(曾发生过作业飞机坠机2小时候相关部门才得到信息),专家组综合作业特点、建议作业时每隔40分钟,机组上升一次高度联系空管部门,降低搜寻援救风险。

根据以上建议及风险管控措施,重新组合了危险源、评估了运行风险,结果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各个危险源运行风险均在可控范围内,可以按照规避措施措施,实施执行通用飞行。

2.5 签订通用飞行保障协议、制定岗位保障措施

通用航空公司与空管部门签订通航飞行保障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协议内容主要包括前面分析的危险源及风险规避措施:飞行作业的申请;起飞落地电报的拍发;管制的指挥、作业区的安全责任;通讯设备的保障及使用;气象信息的获取;搜寻与援救(不正常情况的通报)等。明确双方职责后,通航和空管部门应根据所在部门的特点,结合危险源制定岗位保障措施,使风险落实到岗位、落实到具体人。

2.6 认真执行保障措施、确保飞行安全

保障通航飞行期间,各部门要严格按照行业规范和保障措施执行,发现新的问题,及时沟通、协调和解决,确保飞行安全。

参考文献

[1]刘继新,沈丽楠.论空中交通管制中的风险管理[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12(6):126-180.

[3]罗帆,贾贵娟,陈高明,等.空管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优化设计[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8):115-120.

作者简介

刘亚周(1974-),男,陕西西安人,本科,研究方向:空中交通管制。endprint

摘 要 文章从空中交通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针对飞播造林这一特定通用飞行,分析讨论如何通过识别危险源及评估其危险性、如何进行风险规避使其处于可接受水平等方式、方法来保障通用飞行安全。

关键词 通用飞行;空管保障;管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X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4-0167-03

通用航空飞行是指除军事、警务、海关缉私飞行和公共航空运输飞行以外的航空活动,它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带给人们巨大利益的同时,其飞行安全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空中交通管理部门(空管部门)作为航空器地面和空中运行监管者,识别保障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分析其危险性、采取必要的规避措施降低运行风险,是保障通用飞行安全的重中之重。

1 通用飞行的特点及安全情况

通用飞行活动有其特殊性,大多从事遥感测绘、飞播造林等野外活动,使用大多为小型航空器,飞机性能、机载设备等相比公共运输航空器差,作业区气象条件相对复杂,作业安全风险较高。近几年通用飞行架次稳步增长,而事故万架次率波动较大,特别是2013年发生较多的通用航空事故,成为通用航空飞行安全的拐点。据统计2013年5-8月份的4个月时间里发生了9起,相当于过去2009年至2012年间事故发生的总和,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2 基于空管的通用飞行保障

空管部门向航空器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防止航空器与航空器相撞及在机动区内航空器与障碍物相撞,维护和加快空中交通的有序流动;向飞行中的航空器提供有助于安全和有效地实施飞行的建议和情报;向有关组织发出需要搜寻援救航空器的通知,并根据需要协助该组织或协调该项工作的进行。空管部门通过与通用航空公司(简称通航)相关人员共同研究作业特点、要点、难点,识别保障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分析其危险程度,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降低其运行风险等手段来实现。下面结合一次飞播造林通用飞行,重点谈论一下基于空管的通用飞行危险源识别及其管控措施的制定。

2.1 基本情况

使用机场:某临时机场;使用航空器:运五2架;机载设备:雷达二次应答机、甚高频(VHF)陆空通信等设备;起飞机场制作业区计划飞行高度:海拔3000米/3300米;作业区:山区;作业区飞行高度:海拔2100米至2700米,真高100米以下;作业区飞行条件:目视飞行;作业区范围及作业图:略。

2.2 使用“头脑风暴”法,发掘保障通用飞行存在的危险源

空管部门根据此次飞行任务性质,组织通航和空管的运行管理、空中交通管制、飞行服务、气象、通信等部门专家召开通用飞行保障会议。会议由航空公司人员详细介绍此次通用飞行的任务,包括飞行高度、作业范围、飞机性能、机组的应急保障措施等,与会专家采用“头脑风暴”法自由联想和讨论,通过质疑、自由畅谈等找出保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6类共12个危险源,具体如下。

1)空域类3个,分别为:飞行前申请空军不同意,无法进行作业;起飞机场至作业区飞行高度海拔3300米,考虑当时气压,3300米为非标准高度层;作业时距离地面高度100米以下,空管部门无法提供保障。

2)飞行冲突类1个:2架飞机同时作业可能空中危险接近(或相撞)。

3)飞行服务类1个:起飞机场无法拍发航空器起飞落地

电报。

4)通信类3个:高度3300米以下二次雷达信号覆盖率低;高度3300米以下VHF信号覆盖率差;作业区环境复杂,无法建立陆空通讯联系。

5)气象类2个:起飞机场至作业区气象条件的获取;空管气象部门提供作业区气象条件。

6)搜寻与援救2个:机场至作业区信息通报;作业区信息通报。

2.3 危险源的风险等级评估

2.3.1 评估标准

1)可能性标准,见表1。

2)风险严重度等级,见表2。

3)安全风险矩阵,见表3。

4)计算出风险指数(风险指数=可能性×严重度)。

2.3.2 风险分析

根据评估标准,专家分析出各个危险源的运行风险,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只有第1、11、12项风险指数为在6以下,可接受;第2至10项风险指数在8至12之间,属中度风险,可以正常运行,但必须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其他项风险指数均等于或大于12,为高风险,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后才可以运行。

2.4 研究规避措施、进行再次评估

为此,专家组根据飞机性能、作业区的特点等,提出以下降低运行风险的规避措施:虽然第1项在安全风险范围内,但根据通航人员建议,空管部门将提前一天向空军申请次日具体作业科目空域,并明确回复通航次日空域是否可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将作业机场至作业区的飞行高度提高至3600米/3900米,这个高度二次雷达信号的覆盖率和陆空通信VHF覆盖率将大幅提高,这样第2、6、7、11项运行风险将降至可接受范围;由于通用飞行自身特点(作业区目视飞行),通航同意作业区飞行安全由航空公司承担,因此可以消除第3、8项空管运行风险;通航专家建议当飞机起飞、落地时,通过电话形式告知空管部门起飞、落地时间,由空管部门拍发起飞落地电报,可以降低第5项安全风险;出于安全角度考虑,采取一架飞机从作业区返回时,另一架飞机起飞,避免了作业区飞机相撞的危险,降低了第4项运行风险;考虑到空管部门距离作业机场、作业区距离较远,气象数据采集困难,为了获得更加详细和准确的气象信息,与会专家决定从作业区当地气象部门获取气象信息,降低了第9、10项的安全运行风险;考虑到第12项问题特殊性(曾发生过作业飞机坠机2小时候相关部门才得到信息),专家组综合作业特点、建议作业时每隔40分钟,机组上升一次高度联系空管部门,降低搜寻援救风险。

根据以上建议及风险管控措施,重新组合了危险源、评估了运行风险,结果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各个危险源运行风险均在可控范围内,可以按照规避措施措施,实施执行通用飞行。

2.5 签订通用飞行保障协议、制定岗位保障措施

通用航空公司与空管部门签订通航飞行保障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协议内容主要包括前面分析的危险源及风险规避措施:飞行作业的申请;起飞落地电报的拍发;管制的指挥、作业区的安全责任;通讯设备的保障及使用;气象信息的获取;搜寻与援救(不正常情况的通报)等。明确双方职责后,通航和空管部门应根据所在部门的特点,结合危险源制定岗位保障措施,使风险落实到岗位、落实到具体人。

2.6 认真执行保障措施、确保飞行安全

保障通航飞行期间,各部门要严格按照行业规范和保障措施执行,发现新的问题,及时沟通、协调和解决,确保飞行安全。

参考文献

[1]刘继新,沈丽楠.论空中交通管制中的风险管理[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12(6):126-180.

[3]罗帆,贾贵娟,陈高明,等.空管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优化设计[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8):115-120.

作者简介

刘亚周(1974-),男,陕西西安人,本科,研究方向:空中交通管制。endprint

猜你喜欢
管控措施
2013~2015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及对策
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风险成因与防范
山区高速桥涵施工便道的交通安全风险管控
浅谈电信企业各渠道营收资金的风险管控
国有企业如何实现成本的有效管控
浅析施工企业在海外项目中的财务风险管控
房地产企业涉税风险分析与管控
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控措施探讨
长江经济带低收入家庭医疗保障基金建立与管控措施
浅析应收账款占用为企业带来的风险及其管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