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
宋庆龄曾经说过:“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有别于学校教育,家长不会和学校老师一样对学生规定一定的教育内容,安排一定的教学时间,进行一定的教学检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自子女呱呱坠地就已开始,在随后的相处过程中家长每时每刻都以自己日常的言谈和行动影响着子女。尽管家长的言谈和行动有时是无意的,但都会对子女起到一定的影响,而有时它的影响往往更大。言传身教作为一个教育过程,也不同于学校课堂的教育过程。后者是规定时间内通过教师有重点的专门讲授,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前者则贯穿在子女的日常生活中,由家长通过自己的言谈和行动有意无意地影响子女的思想,这种影响点点滴滴、不知不觉地融入子女的心灵,为子女指引基本的人生道路。
在许多调查研究中都发现,有些家长,为了使孩子早日成才,也督促孩子学习,提出严格要求,购买一些书籍报纸,可自己却很少读书看报;有些家长要孩子学习,自己却热衷于看电视、打牌、搓麻将、跳舞;有些家长对孩子不尊敬自己很生气,自己对老人却不敬不孝。这样的家庭生活难免使孩子在认识上发生偏差。教育家马卡连柯谆谆告诫做父母的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说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议论别人,怎样欢乐或怎样发愁,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说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榜样。在孩子渴求了解世界时,作为父母、作为孩子的首任教师,也是常任教师,应该珍视自己的责任。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孩子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这个小环境终将步入大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会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大人采取隔离手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家庭中的电视录像也会从不同角度不断地反映着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儿童特别是幼儿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锐的感受能力。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亲切的可怕的事物敏感性强,而这种敏感性正是培养理性辨别能力的良好基础,作为家长应利用这一点帮助孩子过滤社会信息,优化孩子幼小的心灵。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针对孩子年幼、接受能力不太强的特点抓住具体的日常琐事帮助孩子认识辨别社会中发生的是是非非,让他们具体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体会到丑恶的卑鄙,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扬善除邪的正义感,从而抵制丑陋阴暗面对孩子心灵的侵蚀。例如,当今电视录像几乎步入城市居民中的每个家庭,孩子们几乎天天与它们打交道,可以说是不出自家门,便知天下事,从中可以接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这里有政坛风云、科技进步、凡人俗事的各种内容,从中可以学习很多知识,了解国内外大事,家内外小事。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凶杀暴力、荒诞下流的镜头映入孩子的眼帘。家长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指导,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同时还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优化儿童心灵,预防儿童犯错误。家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有助于安定小家庭大环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了健康的细胞,才能有健全的肌体,细胞有病,就会引起肌体发病。“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观点就是这个道理。为此,家长做好优化儿童心灵的工作对安定社会、安定国家功在千秋。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独生子女已成为中国的一个社会现象。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当代的独生子女既是“小皇帝”,又是“小奴隶”。在优越的物质生活上他们像一个皇帝,而在精神、心理、创造力发展等方面,他们更像一个奴隶。从小到大,思想、学习、行为都是照大人制订好的一套刻板去走,淹没了自己的个性,对父母的依赖更高。这样,家庭中父母教养的方式、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形成了孩子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家长的表率作用对孩子的性格起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应该为孩子创建一种民主平等、快乐有趣、宽松自主的家庭学习氛围。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家庭主要成员在这个群体中共同学习、共同分享学习成果、共同分享成功喜悦的过程。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的教育价值在于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促进孩子智能与创新能力的发展,这有利于孩子与父母相互教育影响的发挥,有利于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直属机关蒙古族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