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火燃
摘 要:英国的中小学教育非常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国则更多地侧重对全体学生进行集权化式的教育。主要从授课方式、教学方式、教学实践、道德教育等方面对中英两国的中小学教育进行比较。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英国;中国
中国与英国是两个不同政治体制的国家,它们之间的教育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别。英国的中小学教育一直以来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启发他们主动探究,而不是简单地从老师那里接受知识。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深入研究。并就所学内容提出疑问,不断思考,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中小学的教育只能集中开展教学,教育的发展更多的是需要联系国情,迎而追求一种集权化的教育,追求统一化的教学、统一化的学生,强调知识的系统传授。
一、授课方式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班级授课制的国家之一。他们在发挥这一现代教育制度长处和优势的同时,也采取相应的措施弥补其在个别教育方面的不足。为此,英国中小学的教学组织始终保持着课程教学和个别辅导两个系统。课程教学系统以教研组(按学科划分组成)为纽带,由任课教师组成。其主要职责是面向全班学生系统授课。个别辅导系统以年级组(按年级划分组成)为纽带,由辅导教师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对本年级儿童进行个别辅导。这种双轨并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既发扬了班组授课制系统讲授、成批培养、大规模提高教学质量的优势,又克服了其在因材施教上的不足,充分照顾到了每个儿童的个体需要和个性发展。而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要实现人人平等的教育就无法满足个别辅导系统化的要求。我国的受教育人口很多,教师的教学压力大,除了边远的地方外,我们中小学的班级规模都是超大容量的,一个班级可以有大几十的学生,在这么一个情况下,教师只能重视效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平等受教育的公平性,容易忽视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再加上我国对个别辅导没有相应的规定,就算是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那也只能是针对几个个别的学生而已,学生的受益面不广,严格地说,因材施教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英国中小学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上充分体现了对个别教育的重视。通常学校对每个年级和每个班级订有整体性教学计划。整体计划规定了儿童必修课程的门类、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与此同时,任课教师和辅导教师还要负责为每位儿童制订个体教学计划。每一所普通中小学又都设有特殊教育教研组。特教组的主要职责是对全校那些经过国家标准检测已注册的特殊儿童进行特殊教育,这种特殊教育的高度普及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对个别教育的重视。重视个别教育的客观结果是儿童个性发展十分鲜明、充满朝气和创造的活力。相比之下,我们国家的中小学教育为了统筹兼顾就得追求统一,授课的进度也要根据绝大部分学生的接受水平而进行,追求学生的同步、统一。所以,个别学生的需要没办法得到满足,在教学活动中也就难能得到体现。这给人一种我们整个中小学教育四平八稳、没有激情、没有活力的表象学生的潜力和特点得没得到显现、重视,学生得没得到充分的发展,使他们成为既具有公民一般素养、又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才能的人,成为能够自食其力并对社会有用的人,做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些似乎都在表象的掩盖下变得模糊起来。
二、教学方式
英国的中小学,任课教师从每学期开始,根据课程要求,制订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征得校长或专业组长同意后实施。但是,教师很少按部就班按照教材上课,而是根据自己对课程要求的理解灵活地选择授课材料。报纸、杂志、因特网和广播电视等都是老师们选择材料的来源,学校可根据学期进展的情况、家长建议、突发性事件等随时调整教学内容。这种在一定框架内灵活选择授课材料的做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新奇感,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英国的中小学生一节课50分钟,通常教师只讲授15~20分钟,其余时间留给学生自己钻研教材或独立完成作业与练习。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提纲挈领地讲透教材的主要内容,然后进行巡回解答和指导。整个教学过程可以说是教师围着学生转。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式五花八门。走进教室,你会看到有的在研读课本,有的在相互讨论,有的在操作教具,有的在向教师询问。尽管教学秩序看上去不太安静整齐,可是学生的学习神情都很专注、很投入,而且课堂气氛富有生机,十分活跃。这种以儿童主体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始终处于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的积极状态。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更主要的是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培养和锻炼了发现知识、探索真理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在我国,根据我们实习时了解到的情况,我们的课堂跟他们的课堂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的课程实施是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来进行的,虽然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要求、鼓励中小学开设校本课程,使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但是从整体来看,大多数的中小学是没有开设这门课程的,为了升学率这个指挥棒,只因为没有合适的教师、人才来开设这门课程,课堂的开展也是跟英国有截然相反的地方。我们国家的中小学课堂是属于老师的,虽然新课程改革一直强调学生课堂的主体性、教师的指导性,但这种理念不能得到实施,课程更多的还是教师的主体性的发挥。一节课40分钟,教师讲的时间超过半节课,整个课堂都是由教师来掌控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有互动,但那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而设置的,对于学生主体地位发挥的作用不大,他们还不知肩上担负的重任。
三、教学实践
英国中小学的教室里,总是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教具和玩具。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活动相当一部分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操作这些教具、玩具。与此同时,学校还常结合教学内容举行各种参观、见习、实习等活动。讲生物课会带学生到自然博物馆参观,讲历史课会带学生到历史展览馆参观,讲天文知识会把学生带进天文馆,讲宗教知识会把学生带进教堂等。除此之外,英国中小学在课程设置上也非常突出实用性知识和技能教学。有一门课叫做技术课程,主要内容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必备的技能,由于高度重视教学实践环节,英国中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强。
而这正是我国教育所应面对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我国的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由于教学任务与教学进度所限,我们老师绝不会为了某个问题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进而把学生带出学校去体验,最多只能是为了让学生写作文而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去看看校园,就因为安全问题是首要的因素,我们不能把对学生、对家长做出不负责任的事情,所以也错过了跟学生一起了解世界、了解社会的大好方法。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进行理论上的教授,而忽视跟实际生活、实际社会的联系。这种纸上谈兵的教育方法自然就会出现“高分低能”的尴尬。比如,一个学生的物理成绩非常好,可是他面对实际的电路时,却连最简单的电路都不敢碰,这真可谓是中国教育的一大失败啊。不只这样,几年前,媒体还曾经报道过有学生“指鹿为马”的可悲场景。
四、道德教育
英国是一个倡导“绅士风度”的国家,然而纵观英国的教育,却很难找出专门的德育课程。过去,中小学以宗教课程为主渠道来渗透道德教育。现在,越来越多的英国青少年已开始不信奉宗教,这样宗教课的德育功能也就日渐萎缩。现在除少部分教会创办的学校外,大部分中小学已取消了宗教课程。如今德育实施的主渠道是各科教学。英国的教育基本法中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公民素养教育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同时要求任何教学都必须贯穿教育性原则,即把道德教育、公民素质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种教学之中。因此,英国中小学的教材是遵循科学与价值的双重原则来编写的,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把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的传授和人道主义、国家意识的渗透有机结合。在教学管理中,英国中小学普遍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挖掘和讲解既要体现科学观念、真理观念,又要体现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同时要求每个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品行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除此之外,学校还通过校园文化、礼仪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管理以及学校与家长和社区等相互配合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由此可见,英国对中小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多样。
我国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设立专门的《思想品德》课程来进行,把道德教育归于教师的职责,社会和大众还没能真正担负起对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责任。这就让道德教育的实施面相对窄了好多。
在这里,我们进行中英两国中小学教育几个问题的比较,目的就在于,通过对比,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教育面临的处境和不足,吸取别国的教育经验和教训,不断地通过取长补短,发展我国的教育,使我国的教育能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我们不可能一味模仿甚至照搬别人的教学模式,但有很多东西是我们在教学中忽略了或未能引起足够重视的,这些值得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
参考文献:
[1]王素霞.扫描英国中小学教育.山西教育,2006(05).
[2]骆淑丽.英国中小学教育的特点与借鉴.世界教育信息,2005(06).
[3]李小波.呼唤实践理性观:当代中国中小学教育研究之导向.中国教育学刊,2005(03).
(作者单位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马公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