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方
【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的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大部分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但郦道元《三峡》的文体与其他几篇不同,是非文学文本,虽然节选部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但是作者的个人情感体现并不明显。因此,宜从本文的文体特点入手,全面考虑本文地理文献的知识性和“山水记”的文艺性交融的双重特征,寻求解读本文的视角。
《三峡》只是“模山范水”,如果我们紧扣文本,整体把握景物特征,就会发现《三峡》实际上为我们展现了三峡多姿多彩的“诗意美”,集“四美(雄壮美、奔放美、清悠美、凄婉美)”于一身的三峡,简直就是一位魁伟俊朗的奇男子:盛夏的奔放和热情,春冬的俊逸和闲远,秋日的忧伤和啸叹,构成了它丰满而多姿多态的性格。
郦道元的文笔也像三峡那样美得多姿多彩:点面结合、正侧相衬、有静有动、有声有色、俯仰生辉……而这一切,都值得我们通过深度对话加以揣摩。
【学情分析】
1.平原地区的学生对长江三峡的地理特征了解不多,对山脉、高原等没有直观的印象,因此,我选择使用多媒体图片加深其印象。
2.学生受困于借景抒情散文的阅读思维定式,可能会把落脚点放在抒情上而非景物本身,这时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文字,进而整体领略景物的诗意美和作者摇曳多姿的文笔美。
【教学目标】
1.准确解释重要字词,翻译重要语句,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2.整合感受,理解三峡的景色特征,领略三峡多姿多彩的诗意美。
3.品味语句,欣赏多样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摇曳多姿的文笔美。
【教学方法】
1.“以学为主”,主要方法是创设情境、变换角色、模拟体验等。
2.“以读为线”,多样化的朗读和细致的品读是主要读法。
【教学流程】
三峡风光:【PPT展示】
一、趣味导入
导语:上课之前,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姓郦,“美丽”的“丽”加右耳,名字叫“道元”。你可不要惊讶啊,“我”可是从遥远的北魏穿越而来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啊。今天,“我”将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我的一篇山水记【板书课题】,一起重游三峡,一起去领略1500年前三峡的美丽风光。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的重游任务吧。
二、明确目标:【PPT展示】
过渡:人说,三分文章七分读。相信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我”的文章,由于时间久远,有一些字词的读音古今有一些变化,大家一定要注意啊。哪位同学愿意通过朗读来为大家展示一下我的文章?【一生读,一生评】
三、解读文本
1.个别范读正字音
2.听读齐读明节奏
3.边读边议通文意
4.精读细读赏美景
过渡:峡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既是写峡,那必然会写到山和水。如果说山塑造了三峡的形,那么水便是三峡的魂。请男生大声地齐读一二段,女生美美地齐读三、四段。——配乐
其实,我们可以类比一下,我们说人有性格,其实“山水如人”,山水也有性格。那么,一、二段的山水有哪些性格特点呢?
导:好,大家齐读一、二段,读出山的雄壮,水的奔放(生齐读)。
指导:凶险迅疾的水流应该读出那种激烈的感觉。第一部分写静态的山,就可以读得平缓。
过渡:下面,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春冬景色的特点。
【预设】俊逸、秀丽、清幽【个别读:读出感叹“良多趣味”】
导:那么,最后一段写了深秋时降霜的早晨,这一段的描写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觉呢?
【预设】凄凉、凄婉
小结:你不觉得我老郦笔下的三峡,简直就是一位奇男子吗?他既有山的雄奇,又有盛夏的奔放和热情,春冬的清悠与俊逸,秋日的凄婉与忧伤,这一切,构成了它丰满而多姿多态的诗意性格。【板书:诗意美】
5.品读悟读析手法
导:当代著名散文家余秋雨先生也曾到过三峡,他曾发出过这样的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道元作文在上头。”余秋雨在他的《三峡》一文中这样写道:“对此,1500年前的郦道元说得最好:‘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那么,郦道元《三峡》中的这几句话到底好在哪里,竟让余秋雨如此喟叹?【点拨:手法——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自由交流:“______写得好,用了____手法,写出了____。”
【预设】有静有动、有声有色、俯仰生辉、对比夸张……
小结:如果说音乐家是用声音来表现美,摄影家是用画面来表现美,我们语文则是用语言来表现美的。你看,我郦道元仅仅用了155字,不但把三峡多姿多彩的诗意美表现得如此精准,其摇曳多姿的文笔美{板书}也非同凡响。我郦道元被后人誉为“善写山水的大手笔”,应该当之无愧吧!
四、尝试背诵
导:郦道元不仅以地理学家的目光探寻自然,而且以文学家的心灵感受自然,那雄奇的山峦,流动的江河,仿佛都是有生命的。下面,让我们循序渐进地试背全文,进一步感受三峡的诗意美和作者的文笔美。
结语:和同学们在一起很快乐,不过,我还得穿越回去,回到我的北魏去,同学们如果想念我的话,不妨拿起我的文章,多读多背,那就是对我莫大的安慰了。再见!
(作者单位 山东省垦利县胜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