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双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

2014-08-21 08:15欧晓勇
青年与社会 2014年15期
关键词:双导师制工学结合高职教育

【摘 要】文章分析了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双导师制”的内涵和意义,结合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工学结合的实践情况,构建了工学结合“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机制,并选取我系部分专业开展工学结合“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最后制定了“双导师制”的实施保障措施。

【关键词】工学结合;双导师制;高职教育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人才需求旺盛的关键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到学校、政府、企业和社会重视,双工学结合下的“双导师制”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解决就业难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小康社会全面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工学结合“双导师制”的内涵和意义

工学结合的“双导师制”就是指学校的专业导师与合作企业的实践导师共同组成的双导师负责制,学校专业导师主要由理论知识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校内专业教师担任,企业实践导师有选择性地聘请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校内外导师各具优势,工作职责不同,在深度沟通中紧密合作,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从而培养更优秀的学生。

工学结合“双导师制”不但使得学校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中积累经验;在“双导师制”模式下,校企共同开发教学课程,合作制定培养方案,一起开展教学改革,开发校企结合实训项目,教师可以获得教学中的宝贵案例和素材,使教学与实践结合,增加教学实践能力,丰富教学内容,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触,毕业即可以胜任就业岗位,企业通过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实践,把最新的能力素质、知识结构的要求,体现到学校的教学改革中去,源源不断地招聘到合适的高技能人才,增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二、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工学结合实践

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自2010年开始通过教学改革推行工学结合模式,成立实习实训部与企业对接,全体教职工参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开展与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四年的努力,系部先后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联想、惠普、中石油、江北机场、步步高、阿里巴巴等262家知名企业签订了实习实训基地协议,初步形成了具有管理工程系特色的《就业指导及实习制度》,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一)实习总体安排

管理工程系将实习纳入学生的必修课,实习分为第五学期的顶岗实习和第六学期的实岗实习,两个阶段的实习时间都是14周,学分都是14分,实习期间,学校和企业均承担教育和管理的职责。实习单位原则上由系部统一落实,学生也可自行确定与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学生在实习期间既是企业的员工又是学校的学生,在企业必须遵守企业的规则制度,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服从企业实践导师(直接领导)的安排,同时,在实习期间每周至少要与学校指导教师联系一次,汇报实习情况,及时反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工作中的收获和成绩,认真做好实习工作记录、总结,根据实习要求填写学生实习周记,完成实习手册,否则,实习成绩不合格,不能获取相对应的学分。

(二)实习成绩评定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是双重身份,既要服从企业管理,又要服从学校的管理;学生应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最少每周与校内指导教师联系一次,每两周与企业实践导师(直接领导)沟通交流一次,并填写沟通记录,按照《实岗实习手册》和《顶岗实习手册》的要求填写沟通记录、指导记录并提交,校内指导教师依据学生每周跟教师沟通的频率、问题的反馈、提交学校资料的及时性、学生的专业对口程度、学生的工作情况和实习手册的完成质量来进行评价,同时,实习单位(主要是企业实践导师)根据学生实习期间的综合表现进评分并加盖公章,作为其实践教学环节成绩。最终学生的成绩评定是企业实践导师评价占50%,校内专业教师评价占50%。

三、工学结合“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

(一)工学结合“双导师制”的运作模式

工学结合“双导师制”的合理运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本文在对国内工学结合“双导师制”运作模式的深入研究下,提出了如下的“双导师制”运作模式:校内专业导师负责第二、三学年的指导,指导频次每周最少1次,指导方式集体指导,面谈、电话、QQ、邮件等形式均可,但最多指导20人;企业实践导师从第三学年开始配备,每2周最少指导1次,主要以座谈、会议、邮件或自行约定的形式进行指导,原则上指导人数不超过5人。

(二)工学结合“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

1. 导师的选聘

在导师的选聘中,要明确校内外导师都具有教书育人的职责,都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生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革新的能力。学校与企业实践导师所在单位签订实习实训协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证校外指导教师工作的顺利进行,学生根据专业方向、知识结构和就业意向选择校内外导师,双导师在指导人数的规定下挑选合适的学生,形成“双向选择”,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2. 导师的职责

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的职责紧密联系,但又互不相同,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校内外导师必须经常沟通,同心协力,在培养内容上做好衔接,以共同培养更优秀的人才为目标,才能将“双导师制”发挥最好的效果。具体来讲,校内专业导师侧重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以良好的师德师风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达到育人的目的。企业实践导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专业技能实务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

3. 导师的考核

工学结合“双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必须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体系,考核对象包括校内校外导师和被指导学生的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在考核方法上,导师的考核采用考核主体和被指导学生明主评议相结合的方法,学生的考核采用校内校外导师共同评议,共同确定学生考核成绩的方法;考核体系应该坚持科学、公正、奖惩结合的原则,由人事部牵头,教学部门配合实施;导师工作可折算成工作量,发放相应的工作报酬并纳入年终考核。endprint

四、工学结合“双导师制”的实施

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市场开发与营销、连锁经营管理等专业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这些专业在大二时配备校内专业导师,在大三时配备企业实践导师开始实施“双导师制”。

(一)校内导师指导下的教学模式

根据构建的工学结合“双导师制”模式,学生从第二学年开始配备校内专业指导教师,校内专业指导教师既要完成自己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又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专业技能提升,比如专业技能大赛、大广赛、营销策划大赛、职称模拟招聘大赛等,走出学校,深入专业对口企业挂职锻炼,并与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协议。指导内容主要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其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争取优异的学习成绩;校内导师也可以以自己的科研项目为依托,带领学生共同完成科研项目,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有了学生的帮助,导师可以更好的完成科研项目;校内导师还可以的企业项目为依托,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和任务,从而提升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下的教学模式

我系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管理等专业实行的是“2+1”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第三学年在与专业对口的企业实习,我系建立的262家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岗位,学生所在单位的直接领导即为学生的企业实践导师,企业实践导师按照企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进行培训,并带领学生完成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实践导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进行鼓励和肯定,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加以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目前的工作,学生应该分别记录好与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的沟通情况,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改进工作绩效。最后提交实习总结报告。

五、工学结合“双导师制”的实施保障措施

为了使工学结合“双导师制”在动态的运行过程中更加规范、科学、合理,高职院校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鼓励校内外导师共同参与,互相配合。

(一)激励机制

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是校企合作的有机结合程度不够深入,双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必须加强校内校外导师的深入沟通、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动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这就必须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措施和保障机制。激励措施最主要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大类,在物质激励上,可以对导师的工作按照实际工作量发放指导奖励,在精神激励上对表现突出的导师及学生发放荣誉证书。

(二)保障措施

在保障机制的建立方面,工学结合“双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学生要深入要到企业、到一线去顶岗实习,存在一定风险,学校和企业应当展开安全教育,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教育部为了鼓励企业接收中职学生实习并支付报酬,曾出台过针对企业接收中职学院实习的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政,在工学结合“双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政府也可以出台相应的税收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安排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能扎实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与学校专业导师一起,共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六、结语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双导师制”的成功运作,把学校的知识智力优势和企业的实践资源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得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得校内专业老师与企业实践导师深度交流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把学生培养成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的高素质高技能现代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1] 章金萍,罗怀中,方志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双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7(4).

[2] 张志霞,张子龙,张悟,潘惠萍,植雅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双导师制”长效机制的探索与构建[J].福建电脑,2013(1).

[3] 陈裕先,江民华.工学结合“双导师制”人才培养——以新余学院光伏专业为例[J].新余高专学报,2010(12).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名称: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双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GX-217)。

作者简介:欧晓勇(1979- ),男,重庆人,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双导师制工学结合高职教育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试析落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要素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