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民鹏
高效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参与,自主体验和自主学习的过程。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著名教育家契诃夫说过:“教育学生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因此,教师的问题设计还要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创新能力的培养、思想情操的陶冶,富有启发性、强烈的感染力和鲜明的教育性,以便很好地落实“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性”这一大纲要求。教师通过当堂提问,就会了解学生对有关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就会掌握学生哪些地方不懂,哪些地方还需要做进一步加强训练。但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从头讲到尾,充当“讲解员”的角色,学生只需模仿,听话即可,角色定位限制了学生的提问。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师不再是无所不知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中应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学会提问,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学习的平台。“导学案”正是让学生在主动预习新课的基础上,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践中学会提问,否则,学生的提问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从熟悉的事情入手,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
越是学生熟悉的事情,越容易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巧夺天工的发明家鲁班,在上山砍伐木料时被茅草的两排“牙齿”弄破了手,由此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工的好帮手——锯子。“轮椅上的文学少年”刘大铭,1994年4月出生于兰州,现为西北师范大学附中2014届学生,他因患有成骨不全症,先后11次接受大型手术,在常人难以想象的病痛中,仍坚持文学创作,以不同的文体形式在很多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荣获国家级文学奖项11项。他的新书《命运之上》已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他那坚强、勤奋、自信、勇斗病魔的顽强意志,善于思考、执着探索的可贵精神,极大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教师讲述这些故事,能更进一步调动学生发奋学习的积极性。
二、鼓励学生不要惧怕提问
课堂提问可以是教师向学生发问,也可以是学生向教师发问。自从学校开展了合作探究,拓展提升的小组活动后,教师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多提问,及时评价,且激励和奖励相结合,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乐于走下讲台,全身心地融入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学生惧怕教师提问的心理负担。另外,在当今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课堂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发问,多提问题,特别是多提一些不同于别人意见的见解;鼓励学生向教师大胆质疑,甚至指出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这样学生提出问题更能准确地反映教学效果。教师不应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应“圈养”学生的思想,只有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不惧怕提问、多问,才能更好地深入钻研,独立思考。否则,日积月累,不懂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长期以往,学生便无从下手,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勤于思考
引导学生勤于思考,这是“求异”的前提。提出一个问题,有时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打开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培根说过:“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以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并提出疑问,需要有创造想象力。知识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每一项发明创造和重大发现,无不起于思,源于疑,来于异。中国航空航天之父钱学森,从1956年到1968年短短的13年间,在中国一无资料,二无技术,经济基础薄弱,外国专家突然撤走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自行设计、制造、实验并成功地发射了导弹、原子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刮目相看。也就是说,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求异是创造的萌芽。学生在学习中要牢牢记住“不耻下问”,因为这是孔子的最早启蒙,互相取长补短,才能有进步。
总之,提问是独立思考的表现,是获得创新思维的开始。教师的提问要注意正确的操作细节,通过正确的操作,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提问活动中来。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又是至关重要的,并且在教学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 陈剑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