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运春
(广东白云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510450)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英语人才需求的变化,使原有的“经院式”培养出来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现代社会需要既有良好的英语交际技能又有广博的跨文化知识,还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实用性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已成为社会实际需求,是“近20年来,我国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课题”。[1]外语界也对复合型人才培养展开了更加激烈的争论,有支持的,如杜瑞清、戴炜栋、黄源深等,也有持保留意见的,如刘毅、王守仁等,但大多数研究无论是支持还是持保留意见的都只是理论层面的探讨,基于高校英语专业调查的研究不多。本文以《中国高校招生网》和广东省各高校官方网页为依据,对广东省普通高校英语专业开设数量、专业设置、方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力求为高校英语专业办学和建设得到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广东省本科英语专业设置基本情况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统计,截至2012年12月,广东省具有普通本科招生权的院校共有39 所(其中民办3所),民办独立学院17所[2]合计本科院校数量为56所。通过对各高校招生网和外语学院(系)专业介绍调查,全省共有34所本科院校开设了英语专业,占87.4%,5 所院校未开设英语专业,占12.8%;17 所独立学院均开设英语专业,占100%,分见表1、表2和表3。
表1 开设英语专业的本科院校
从表1可以看出,在开设英语专业的34所普通高校中,“综合”、“师范”数量最多,共18所,占总数的46.1%,其他类型院校如理工院校、农业院校、医药院校、财经院校设置了英语专业,但“专业性”较强的院校如艺术类和体育类院校未开设英语专业(见表2)。
表2 未开设英语专业的普通本科院校
独立学院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产生的,在专业设置上一方面依托原母体学校的优势,另一方面主要考虑办学成本和学生意愿,主要设置一些社会热门、办学成本较低的专业,如工学的信息与计算机方面、经济学财会、管理专业,文学方面的外语专业。我省17所独立学院均开设了英语专业,可以看出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上能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抢占人才市场制高点,见表3。
表3 开设英语专业的独立学院
(二)各院校英语专业方向设置情况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教育部颁布《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 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以来,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的办学理念已发生深刻变化。现代社会需要掌握外语基本功又掌握某一专业技能的复合型外语人才,而广东是一个外向型省份,外贸依赖程度高,中小型企业密集,英语专业人才需求量大。为适应社会需求,我省高校英语专业比较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模式有“英语+专业”、“专业+英语”、“英语+相关专业”、“英语+辅修”、“英语+外语”等。根据调查,我省高校英语专业设置了“商务英语”、“国际商务管理”、“商务翻译”等几十个专业方向(见表4),开设了国际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商务实操等课程,培养具有英语功底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该校在继续保持原有的外语优势的前提下,不断做强复合型专业,外语学科与经济学、法学、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相结合,培养单位青睐的抢手人才。
表4 本科英语专业方向开设一览表
(三)各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类型分析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必须考虑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功能和层次特点,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现状和趋势以及本校实际,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的人才。目前,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有一定的国际知识和经验,良好的国际交往能力及开放心态和全球视野。
面对国际国内时代需求,广东省高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紧随时代步伐,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地区及各自的现状、优势和特点,培养满足和适应不同规格、不同层次的高素质英语人才。从各高校英语专业所制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层次看,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类型。
1.英语语言、文学专门人才类型。以重点综合院校为主,这类型院校办学时间长,学科门类齐全,师资、科研比较雄厚,生源英语基础好,教学模式比较注重“英语语言、英美文学”,强调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应用能力,所设的专业方向主要为“语言、文学、翻译”(中山大学)、开设的课程主要为“英语语言基础”、“相关的文化知识和语言本体研究”和“跨专业知识”,本科毕业生主要为培养研究生做准备,属于这类大学的有: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汕头大学。
2.创新型、国际通用型外语人才类型。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商学院2所院校为主。这2所院校“外语学科基础”和“经济学科基础”较好,交叉学科师资力量雄厚,能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外语和商科知识,所设专业方向与社会需求比较紧密,毕业生就业类型主要为大中型企事业单位。
3.培养专门类型的外语人才类型。这类型院校将英语专业学习与本校优势相结合,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专门类型人才,属于这类大学的有:理工院校、农业院校、医药院校。
4.普通中学、职业学校师资类型。主要以“地方综合性院校”为主。这类型院校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原师范专科院校和当地大学合并而成,经过近三十年的建设、发展和积累,师资、科研力量比较强,开设的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较强的针对性,以师范(教育)为主,为地方各类型学校培养师资。这类型院校90年代以后亦开设了“商务英语”、“商务管理”、“商务翻译”等方向,但由于政策、师资、就业等方面的原因,未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专业方向,仍以传统的师范(教育)为主。
5.技能型专门人才类型。以民办院校和独立院校为主。由于办学时间、办学机制、学生生源、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原因,这类院校的英语专业方向设置比较灵活,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结合,主要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型中小型企业,强调学生的就业率,岗位对口率不高。
1.部分院校专业方向设置随意、雷同现象严重。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广东省高校本科专业新增数占目前专业总数的77.2%,仅2004—2010年期间,广东高校新增加的专业点数高达946个,其中文学类增加20.82。[3]为了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各高校尤其是新办高校,纷纷增设专业方向,美其名曰培养复合型人才,以招揽生源和扩大专业规模,在专业方向设置上一定程度上存在“随意性、粗放性和盲目性”,雷同现象严重。究其原因,一方面,在现阶段政府拨款额与学校规模和招生数量密切相关,学校规模越大,人数越大,获得的拨款也就越大。高校为获得更多的资源经费维系自身生存和发展,会不断扩大招生人数和规模。而在学校内部,专业人数越多所获得的资金、专业建设的机会也越多。另一方面,为了迎合生源需求,部分高校只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远规划,倾向于扩大办学成本较低、市场需求较大的热门专业如英语专业,没有从自身性质、功能、任务出发实行错位竞争,培养的学生特色不明显,竞争力不强。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造成专业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而且严重影响学生的就业”。[4]据 麦 可 思2010年 调 查 研 究 显 示,2009年应届大学生半年后即失业的学生中,英语专业学生位居首位,占2.5%。[5]民办院校和独立学由于专业办学时间短,师资流动性大、科研力量薄弱,没有一定的历史积累和沉淀,社会认可度较低,竞争力不强,造成学生报到率逐年降低,采用增设或更换专业方向来吸引学生的方法造成恶性循环,毕业生就业对口率,就业质量不断降低。随着高考人数的减少和公立普通高校的扩招,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的招生将会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应引起举办者深思。
2.部分院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确定人才培养根本任务和规格要求的关键。据调查发现,目前各高校制定的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人才规格要求,基本上是按照国家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的要求,结合学校自身实际而确定的。但也有部分院校片面理解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概念,放弃原来的优良办学传统和强势领地,为了实现复合型培养目标似乎“越来越强调语言的工具性,强调英语专业学生如何达到用人单位的工作上岗要求,忽视了语言的人文性,忽视了语言所载的文化内涵”[6],不得不“增设相关专业课如外贸英语、金融英语、旅游英语、科技英语、医学英语等,而结果既忽视了语言最基本的特性—工具性,又没有深入了解专业术语、文本的含义和相关理论,致使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相对缺乏,跨专业知识又较为肤浅”[7],其结果是造成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人才培养实际现状与培养目标不匹配,造成资源浪费。
3.部分院校课程设置不规范。进入90年代以来,英语专业改革的重点转向如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做法不仅受到用人单位的称赞,也深受学生的欢迎。为此,部分院校的英语专业纷纷增设方向,开设带“国”字头的课程,如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新闻、国际政治等等,以期望学生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课程设置过于松散,偏重操作性强的课程,而英语基础理论课程支离破碎、不能确保专业主干课程的开设,无法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来自不同学科的课程各自为政,各部门课程独立开设,缺乏统一的专业导向。课程之间难以形成交流与合作,课程群之间缺乏有机的配合,不能使每一门课程都有效地服务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成为一种互不交融的大“拼盘”。
1.处理好学科建设与服务经济建设的关系。我省开设英语专业的高校层次、类型多,总体上看,传统类型院校(含重点综合性院校、外语院校和地方师范院校)能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发的英语教学大纲执行,较好地处理学科建设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得到社会和学生的广泛好评和欢迎。而部分专业类院校、民办院校、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办学时间不长,师资、科研力量相对薄弱,如果不考虑本校的实际能力、不考虑学生的外语基础,实施简单的“外语+专业”叠加式复合模式,培养的学生外语基础扎实、基本技能不强,生命力不强。英语专业“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有其自身的规律。以“培养高水平的外事翻译、高等学校的专业英语教师和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人员为目标,毕业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较好的汉语功底和跨文化交际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8],各类型院校应根据各自的办学类型、办学历史、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和所处经济社会环境准确定位,处理好学科建设与服务经济建设的关系,在“坚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有必要坚持‘正本清源’,切勿违背本学科的内涵和发展规律”。[8]
2.以岗位为出发点,调整、优化专业内涵,促进专业群建设。2009年1月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9],对广东省未来20年高等教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支柱产业发展提出了规划。面对新形势,英语专业应在遵循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的办学类型、层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就业岗位为出发点,找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专业核心群课程建设方案,使培养的专业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另外,除了传统的欧美市场外,广东省与东盟、中东地区的外贸贸易发展迅速,需要大批既懂英语又熟悉该地区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只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开设了小语种,毕业生数量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
[1]庄智象.我国外语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外语界,2010,(1).
[2]中国高校之窗,网址:http://www.gx211.com
[3]陈小娟,陈武林.对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思考—以广东省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1,(1).
[4]何岸,杜学元.高校专业设置雷同问题分析—以四川省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5).
[5]人民网-教育频道,2010-06-02.
[6]刘祥清.我国普通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回顾、问题与思考—兼论英语专业教育中的人文主义传统[J].外语界,2007,(3).
[7]周洵瑛,范谊.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J].外语界,2010,(4).
[8]何其莘,黄源深,秦秀白,等.近三十年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回顾与展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11).
[9]《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人民网,2009年01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