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霞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其中,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新修订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对课程性质的描述中也提出了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态度,不以单一指标评价学生的发展,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并在评价建议中倡导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为此,笔者在品社课教学中就作品评价的有效应用进行了一定的探索,通过实践发现,作品评价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有显著的效果。
一、开展作品评价的意义
在品社课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创作过程及其作品的评价,使教学评价的对象、内容、方式开始向多元转化,既能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对新信息的重新认识、重组与意义建构的学习成果,同时还可以观察、判断学生作品创作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追求。因此,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作品评价及其应用原则
作品评价通常是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幅作品,或将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成果以多样化作品形式呈现,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并根据作品通过师生共同评价的形式对学生的认知、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使学生在认识到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之间存在差距的同时,以体验促发现、理解和内化,从而在学习中不断改进、发展和完善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体和知识建构的主体。
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作品评价时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坚持可行性。可行性是作品评价的前提。不是所有课程内容都可以运用作品评价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同时,教师制定作品评价量规时也要从评价对象的实际出发,标准要具有简易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体现全面性。作品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评价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上,而是要侧重于对学生道德行为、社会认知、合作意识、学习意识、个性品质以及综合能力等全方面的考察与评价。
三是尊重差异性。运用作品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制定作品评价规则可由师生共同商定,避免采用传统的“一刀切”式的统一标准评价,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确立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尊重每一个学生已有的学习认知、发展需求和个性特长,充分调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每一名学生在体验学习之乐的过程中,获得不同层次的提高和发展。
三、作品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开展作品评价注重认知和操行相统一,有助于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首先,注重学情分析,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品德与社会课在课程内容上设计了历史与文化、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等多方面的社会生活知识,是一门综合类学科。因此,课前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做好学生的学情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精心进行作品评价的教学设计,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认知作为教学资源,与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及相关的社会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从关注学生的作品评价入手,积极主动地将课程理念落实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其次,尊重学生差异,科学制定评价标准。由于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出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作品评价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作品评价时,要全面关注到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作品设计的思路和过程、学习态度与积极参与的程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合作交流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个方面,依此来制定既面向学习过程,又体现学习结果的评价指标。
最后,关注评价过程,有效实施多元评价。开展作品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由于学生在作品创作与设计的过程中会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与作品成果,因此在评价时也不能采取同一种方式进行片面评价。为更好地促进每一名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在作品评价时,要提倡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激发课堂的生命活力。
评价内容多元化。美国心理学家加纳德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指出:人有7种智能,即语言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音乐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在这7种智能中每个人都各有所长,不能单独从一个方面去评价学生技能的高低,而应综合各方面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因此,评价内容应关注到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尽量涵盖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知识等多个层面,充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评价方式多元化。在使用作品评价法时,可以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既注重客观量化的评价,也注重认知情感态度的考察,从而使评价更具针对性,更加科学、合理、生动,也可以防止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不认真和太笼统,使评价能够切实落到实处,真正起到评价的作用。
评价主体多元化。在作品评价中确立多元的评价主体,让评价成为师生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针对学生完成的作品,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评,然后在班级展示后进行对比和瓦评,最后推选出优秀作品由教师做点评和补充。通过多元主体参与评价,将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相结合,使评价更全面、更深入,从而引导学生在相互学习和相互促进中共同提高。
四、问题与思考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开展作品评价,以“评”为动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语言表达、小组合作等多个方面获得提升与发展,有效实现了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教学目的。
此外,运用作品评价的方式开展教学实践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评价标准一定要简单易行,避免繁琐复杂的评价给师生增加额外的负担;二是在进行作品评价之前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只有充分的实践才能有效地开展评价,学习才会更深刻;三是要注重作品评价后学生的改进和学习的延续性。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初步实践与思考。在品社课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每位教师认真从学牛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勇于尝试和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评价,努力探索出适合每一名学生发展的好途径、好方法。
(责任编辑 肖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