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丽
(淮南市职教中心,安徽 淮南232001)
新的《中职专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建立新的教学方式,指出中职专业课程是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成为最为关键的环节,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实现对于人才素质的培养。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教师要努力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精神饱满地参与学习过程的始终,给学生以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述的时间和空间,把教师的活动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具有挑战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更多的提问,启发学生的思考,逐步使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中的专业知识模型化,学会用专业知识观察分析现实问题,并用专业方法解决问题,初步掌握建立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要处处为学生着想,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在学生的心里真正体会到学习专业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有趣的事,在乐趣中学到知识,在乐趣中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专业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平等,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共同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灌输——接受”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接受式学习不再是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式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克服单纯讲授知识的倾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利用情境、信息、轻松和谐的气氛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使其个性、特长自由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是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达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统一要求,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又要照顾个别差异,实行分类指导,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提高,成为“合格加特长”的人才。学生身心发展在一定阶段既有共同的特征,又有个别差异,教学中只有针对学生共同特征和个别差异施教,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新课程体现基础性、普及性,要人人学有价值的知识,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应因材施教,分层设计目标,分层实施教育,培养出个性丰满的学生,让每一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才华和兴趣,感受成功。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敢精神。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传统的、单一的、他主的和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多样化的、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以知识为载体,开放学生的全部感官,把知识的学习变为他们生命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知识的领悟,提高技能,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的艺术在于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动机,通过探究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要在课堂上体现“四性”:学生看书、思考的积极性;学生有提出问题、亲手实践的主动性;学生有发表见解、敢于辩论、能发现并纠正别人错误的独立性;学生有求同存异,发现别人没发现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探索新途径的创造性。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目的,自主完成探究的全过程,这样,规律在学生认知结构中不光只是以文字形式呈现,它作为知识内容的一部分已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应该说,学生学习到的专业知识是比较完整的。
“体验性学习”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它是一种在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中职学生心理认知、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学习方式。对于专业学科,“体验性学习”是指教师精心设计适度体验水平的教学活动,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接受教师的组织引导,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整体参与,获得对专业事实与经验的和谐体验 ,并进而发展能力的过程。让学生进行体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专业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同时学生在进入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性学习中能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的内心感悟。
合作是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需要学习和养成的生存本领。合作互动式学习方式,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通过不同基础学生之间责任明确的分工、合作、互助,形成知识、思维和能力上的互补,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动脑、动手、动口,在集体学习中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合作,在交互合作中获得相关知识,形成合作的理念,锻炼了合作的能力,达成了教学目标,促进班级体的整体认知水平。这种合作性学习,可以以小课题长作业的方式进行。小课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也可以通过作业的形式布置。长作业是课题学习在课外的延伸。小课题长作业注重发现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在寻求解决问题方案的同时,有助于激发其兴趣,从而能自主地进行主动性学习。
总之,专业课程的学习方式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至感到豁然开朗,这是专业课程学习的一种境界。
[1]中职专业课程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9.
[2]郭友.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新课程下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