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珣 倪建刚 郑志磊
(1.山东大学〈威海〉,山东 威海 264209;2.育黎初级中学,山东 乳山 264517)
从我国近几年的体育运动成绩来看,确实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从“效率”的角度来看,冠军的身后存在了太多的“半成品”,挤过独木桥的实在少的可怜。取得较好成绩的足球运动员,他们也会时常的给我们带来负面新闻和赛场丑闻,如“打架”、“不尊重裁判”、“耍大牌”等。由此看来,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足球运动员,他们比同龄人失去最多的就是文化素质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通过对山东省胶东半岛足球训练学校的生源调查发现,很多的足球运动员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进入了业余体育运动学校,训练、学习和生活规范在相对独立的封闭环境。在学校期间,近三分之二的时间里,都是进行的较高负荷和较大强度的训练,从文化教育中汲取养分进一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独立人格的机会被无情的挤占和剥夺。
进一步寻求足球运动技术提高和合理选材年龄的最佳平衡点,努力做到拔苗助长与运动员运动寿命延长、保持竞技能力之间的平衡,减少对运动员身体伤害,多一些人文关怀。再者,我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正在向我们招手,加强对足球运动员早期文化教育的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我们可以将足球运动人才的选材放眼学校,把足球运动员的学习、生活和训练统一纳入本校的教学体系,达到教育和竞训的双赢,不仅保证有序的训练,又能提高运动员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体现人文关怀,促进学生运动员身心健康发展。
提及到体育运动学校的足球训练,脑海里的第一反应就是大负荷强度和疲劳。运动员运动技术技能和运动成绩的改进需要在训练过程中实施大中负荷强度的刺激,但是训练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大负荷强度和运动员损伤。训练过程中,一些教练员受到外部因素的压力和利益的诱使,在追求终极目标的过程中,没有太多的关注到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大负荷强度训练成为教练员的手段,导致运动员在早期成绩大大提高,但是伤痛却时时刻刻的伴随在运动员身边,造成以后的运动成绩不能有效的阶段性提高,甚至提前放弃足球运动生涯,造成体育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
运动员对教练员设置的训练强度和训练数量的适应情况。很适应的运动员占7.0%;适应训练数量和训练强度的分别占25.6%和15.1%;两者都不适应的占52.3%,占到一半以上;但从训练的强度上来看,有77.9%的足球运动员不适应教练员的安排。可见,教练员是时候平衡训练强度和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做到循序渐进,在不损伤运动员身体的情况下,增加训练强度和运动量,提高运动成绩,体现对足球运动员自身健康的人文关怀。
没有刺激的训练是无效的训练,但是,没有科学监控的训练又是危险的训练。因此,在运动训练中加大科学训练监控力度尤为必要。足球教练员们大都采用前两种方式平衡训练负荷和训练量之间的关系,即经验与感觉和运动员训练后的身体状态表现,观察运动员的流汗程度和脉搏的频率等。很少采用现代化仪器设备监控。通过对有关领导的了解,有的学校拥有专门的实验室和设备,也有的学校联合当地的训练基地,也可以使用先进科学仪器。但是,实际情况是先进的仪器设备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第一,大部分教练员不会操作;第二,有些教练员认为通过仪器的科学监控成本太高,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属于浪费。可见,部分教练员运用先进设备的能力有待提高,更重要的是关注运动员身体健康,保证训练持续性的意识有待提高。训练中适宜的负荷强度是科学训练的关键。然而,由于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处于一个动态发展的状态中,所承载的负荷强度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这势必要求足球教练员加大在训练中对负荷强度的控制,以及科学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以现代科技为依托,在训练中加强训练负荷强度监控,探求运动负荷的临界点,减少或避免运动员伤病,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竞技体育训练中彰显人文关怀的有力体现。
管理是所有组织正常运作的前提,任何一个有组织的集体行为,无论是属于何种性质,都只有在管理者合理、有效管理的条件下,才能按照所期望的方向前行。管理的目的是使工作在形成良性循环的前提下有效的完成。管理是由“管”和“理”组成的,“理”是制度;“管”是制定制度,并监督促使制度运行。简言之,管理就是制定制度,教导和促使人们按照制度行事,并形成习惯性机制。
针对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领域,同样存在一套独特的管理模式。首先,引导学生运动员形成正确的需求和欲望,从而形成合理的个体奋斗目标;其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和理解学生运动员内心的愿望和动力;最后,管理者通过合理的管理手段,激发学生运动员的潜能和热情,协调个体目标和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达到共赢。
“尊师重道”是我国看重的传统文化,时至今日,在我国的经济体育管理中,过分的突出了领导的领导地位和教练员的 “生杀予夺”大权,较大程度上忽视了运动员的主体地位。调查过程中发现,学生运动员对教练员和领导要绝对的服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最终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学生运动员都处于一种无条件的实行状态,学生运动员的权利和自由被严重的剥夺。学生运动员逐渐成为创造优异成绩的“工具”,“工具主义”现象较为严重。
“个体”无条件的服从“整体”、“轻伤不下火线”的指导思想犹存,尽管在领导和教练员的脑海里这种做法是对学生运动员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精神的锻炼,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很大程度可能使学生运动员的伤病进一步恶化,势必严重损害学生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从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体育运动学校的规章制度来看,各种制度非常健全也非常严谨。例如消防应急预案、防范暴力事件应急预案、学生学籍管理条例、公寓内务标准细则、宿舍管理细则、校园文明规章制度细则等。在这些繁琐巨细的规章制度中充斥着各种“不要”、“禁止”、“处罚”和“扣多少分”等字样,给人一种无法呼吸的感觉。并且,若有违反学生将会影响到自己的期中、年终考评,无缘奖学金、评优、优秀团员和三好学生等,甚至与金钱挂钩,无形当中给学生运动员的心理带来的巨大的压力。
在校的学生运动员大部分处于青春期,这一群体存在明显的特征,心理思想不够成熟、没有成熟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恰好处于心理的叛逆期。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表达、高压的管理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这一时期的学生运动员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并且想要在群体里寻求认同和认可,往往会通过例如去违反有关的规定,去展现自我表现自己独立的一面。这一期间,他们的心理状态表现的特别敏感,但不是所有的学生运动员都会出现叛逆的情况,往往都是对束缚和限制的反抗。所以,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一定要站在学生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的一方去考虑,调整立足点和出发点,相互尊重和有心的关怀。例如,规章制度的表达方式可以改变,“应该……”而不是“不要……”和“禁止……”等。处于叛逆期的学生运动员正在挣扎的成长,自我观念正在形成,思想意识处于待启发的阶段,需要管理者的包容和支持。在违反规定的时候,首先应该是包容、理解和感化教育,让学生运动员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引导其心理状态的改变,而不是一味的压制,这样只会带来更为激烈的反抗和违反规定,进一步拉大学生运动员心理的偏差,出现有悖管理者初衷的情况。
[1]黄文宾.中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P02.
[2]孙克诚,董众明.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路径现状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05.
[3]岳正稳,沈源生.中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4]朱永杰.关于中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5]韩刚刚,刘建强.制约中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