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市场化对社会审美倾向以及民族音乐的影响

2014-08-20 07:08陈芳芳
艺术评鉴 2014年6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

陈芳芳

摘要:通过这篇文章浅谈“超女”带来的文化市场化现象,分析其对社会审美倾向的影响以及民族音乐在此节目中的新型呈现,同时探讨这一社会文化的贬褒和民族音乐市场化的发展走向。

关键词:文化市场化 社会审美倾向 民族音乐

2004年,“超级女声”一经推出,就引起社会的轰动和学界的强烈反响。“想唱就唱”激起社会的共鸣,千万大众涌入“超女洪流”中。针对这一文化现象,学界对此现象贬褒不一,有人痛批其低俗、媚世;有人扬其大众、符合当代文化发展的潮流。

一、文化市场化的合理性

任何一种文化潮流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大量拙劣的复制模仿,以致于渲染、造势、纯利益化的炒作,种种恶劣因素的参与,导致文化极致后的倒退,这种市场化往往体现出一种对艺术的越位践踏。①但是“超女现象”的出现,掀起的是一种文化效应,文化的价值反映着社会的审美取向和社会心理,它在大众审美趣味以至于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方面的巨大作用是不可否定的。

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多元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已发生变化,特别是在中国,当下已进入消费时代,文化已成为娱乐时代的一个消费符号,而“超女”只是文化中的一个符号。当代音乐是一种渗透了商业文化和媒介文化以及技术文化的审美艺术,②它的可消费性归宿既是必然的又是合理的。文化市场化一反传统形态,让学界大批学者难以接受。

文化市场化带来的是一种社会音乐文化,是迎合受众心理、社会需求的市场经济产物,是一种非纯粹商业化的文化现象。它所产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广大社会群体中被接受和使用。它影响着社会大众的精神情感和社会文化心理,市场经济存在的合理性也就是这种文化形成产生的必然性。③

二、“超女”对审美观念的影响

“网络音乐”的兴起使流行音乐进入“平民化”时代,从而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念。“超女现象”进一步加速了流行音乐“平民化”趋向,从而颠覆了传统音乐审美理念。④从形式上来看,“超女”的出身来自平民,它所演绎的是大众身边的真实故事,拉近了舞台与受众的心理距离。在评选方式上,“超女”相对更加注重考虑大众对声音和音乐上的要求和选择。这些都是它受社会大众欢迎以致疯狂关注的因素,受众的追捧、喜爱,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审美观念。

中国文化的审美趣味在历史中比较偏向于政治化、道德化和高雅化。而这一节目的推出,就与以往的审美倾向发生剧烈冲突,音乐走向大众化、通俗化。人们渴望“民主”,渴望“参与”,在社会文化中实现自我的心理诉求一发不可收拾。人们追捧的不是“明星”,是自己的精神诉求,舞台上的“超女”只是受众的自我心理寄托。两者在心理上是对等互通的,少数的“超女”代表着千万大众的梦想和精神,是“明星”价值观的体现,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社会现实——追求个性,表现自我。

三、“超女”对民族音乐发展的影响

“超女”的每个晋级环节中都有对民歌、戏曲的演唱,如2005年超级女声全国总决赛中何洁演唱《龙船调》、李宇春演唱《康定情歌》、张靓颖演唱《乌苏里船歌》、纪敏佳演唱《说唱脸谱》、周笔畅演唱《阿里山的姑娘》、五人和声完成《彩云追月》、纪敏佳的《蒙古人》、李宇春的《山歌好比春江水》、张靓颖的《采槟榔》、周笔畅的《青春舞曲》等。这些民歌、戏曲都不再是我们耳边以往的歌声,但是在她们各具特色的声音中,中国古老而优美的文化依旧得以彰显,新型的唱法,现代舞台、音响效果的烘托,让我们恰似回到山丛水间。传统音乐融合流行元素,R&B、Hip-Hop、摇滚等的加入,让中国优美的传统曲调活跃于舞台,现代市场化的包装,让我们感觉焕然一新。

民族音乐与时代元素的结合,音响与视觉的完美呈现,合理的市场定位,流行音乐运作模式,是市场经济下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保护、发展的重要途径。市场化是将一切文化大众化的具体形式,声音的传播、运作都遵循市场营销策略,迎合社会受众的审美倾向,让传统音乐以新的模式得以流行、发展。我们将看到中国风会刮到陆地海洋、世界各地。

四、结语

文化市场化对社会大众的精神情感和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作用是久远的,利益是有限的、暂时的。正确看待“超女现象”,分析大众的审美趣味,以多元化的创作理念,创新的传播途径和方式,提倡高雅艺术,提高受众的文化素质和艺术品位,以致于中国优秀文化得以全球化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管乐.谈快餐文化时代古典音乐的发展[J].北方音乐,2011,(12).

[2]刘玲.超女现象的后现代美学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6,(04).

[3]赖大仁.大众娱乐化的一个“范本”——“超女现象”的文化解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01).

[4]孙莹.民族音乐市场化走向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9,(14).

[5]王晓红,陈艳.由女子十二乐坊看民族音乐市场化走向[J].河西学院学报,2007,(06).

[6]梁劲,熊琰.社会学视角中的“超女”现象[J].理论观察,2006,(02).

[7]左倩.从“快乐男声”“超级女声”看大众的音乐审美倾向[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01).

[8]罗云斌,张燚.流行音乐的祛魅和赋魅——兼评“超女”现象[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1).

注释:

①王雪艳:《原生态音乐面向市场化的思考》,《成才之路》,2012年第1期。

②林青:《谈当代流行音乐的特点与受众的心理》,《大众文艺》,2010年第17期。

③王力:《由“快餐文化”看中国民族音乐市场化方向》,《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8期。

④尤静波:《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546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创新研究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民族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深化策略分析
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创新
论中国民族音乐在初中课堂的地位
音乐教育下的民族音乐教育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