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与声的交响

2014-08-20 09:30黄梅悦子
艺术评鉴 2014年6期
关键词:歌曲

黄梅悦子

摘要:针对汉语字音复杂的发音规律、字音结构及声韵调等问题,本文通过文献探讨,分析了中国歌唱语言的语音基础知识、汉字的字音结构;提出了如何将语音知识结合进实际歌曲来把握好准确地咬字、吐字基本方法及技巧;并阐述了歌唱语言咬字、吐字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中国美声 歌曲 咬字吐字

歌唱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艺术。无论是何种语言的歌唱,演唱者的咬字、吐字是否清晰都是决定一首作品好坏的关键一环。准确地咬字、吐字与发音,能表现出作品的深刻内涵、塑造出内容丰富而又动人的音乐形象,进而带给听者一幕幕字与声的“交响”盛宴。歌唱除注重科学发声方法及音乐表现力之外,更需重视歌唱中正确咬字、吐字方法的训练。笔者整理总结出有关中国美声歌曲中的咬字、吐字基本技巧法,为声乐学习者及音乐工作者在演唱作品、表现作品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一、汉字字音的结构

音节是汉字结构中的基本单位,是可以直接在听觉上听出的语音结构单位。通常情况下,一个汉字属于一个音节,例如:

(谱例一)

谱例一中的十个汉字分别是十个音节。汉字中也有不是一字一音节的,比如:“心儿”、“风儿”等等,这类词组只包含一个音节,“儿”字在这里不属于一个音节。在演唱谱例一的过程中,随着拍子地延长、旋律进行,我们会发现每个字的音节发音都可以将它进一步细致:如“我”是由“w”、“o”两个部分组成,“住”则是“z”、“h”、“u”三个部分构成。这实际告诉我们,一个音节是可以进一步细化的,也说明歌唱语言与生活语言存在不同:在生活的语言中“我”字仅需要发出“wo”的拼音即可,但歌唱的语言应该将每个字的音节进一步细分出更小的结构——音素。歌词也正是由这一个个字、音节、音素构成的,因此演唱时对每一个音节、音素发音的把握程度,直接关系到每一句歌词的表达,进而影响到歌唱者对整个作品的呈现。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的一些简单的规律:1.一个音节最多不超过四个音素;2.字头部分就是声母;3.字尾即韵尾,它可以是i、o、u或者是n、ng两个辅音充当;4.一个音节有时没有出现声母、韵头、韵尾,但至少要有韵腹和声调;5.辅音只会出现在一个音节的头与尾。以上的规律为我们带来这样一条启示:歌唱中,我们应根据每个字音的不同结构来依字行腔,利用这些规律做到对字头、字腹、字尾的准确发音。

二、歌唱中咬字、吐字的基本方法技巧和常见问题

(一)字头、字腹、字尾的基本发声方法

字音的发声过程总结为三个步骤:“咬字头、 吐字腹、收字尾①。”

1.咬字头。字头是发音的开始阶段,也就是声母部分。汉语的发音特点是字头咬字要“重”,这个“重”并不是要求发声力量特别大、音量响,而是指适当加强口腔肌肉的摩擦力量,使字头喷弹有力、短促轻巧,如果字头太重就会影响妨碍母音的送出,字的清晰度、歌唱的位置也会受到影响。“咬字器官唇、齿、舌、牙要灵敏配合,咬字、吐字的形成位置在喉咙里,所以发声前就要做好准备,咬字后声音才能迅速回到韵母应有的发声位置上去,②”为韵母准确的发音作极好的铺垫。

“演唱字头时要注意要准确清楚,具有一定的力度。它是歌唱中字腹的延长和音乐节奏的重要保证。③”对于歌唱这一特殊语言,无论是表现何种情绪的歌曲都要求字头有一定的吐字力度和音量。在表现不同情绪的歌词时,就要根据不同字的表情需要控制气息,气息越充分,发音就越有控制力,越有弹性,传统唱法称之为“喷口”。所谓“喷”就是指字头的发音要像“喷”出来那样清晰、有劲。一般说来要使字音清晰,就要增强咬字头的力度,但这种迸发的程度是随着歌曲的内容与感情的表达需要而定。例如在《多情的土地》头两句中:

谱例二

这两句歌词饱含对家乡的热爱、依恋,具有深情舒缓的节奏,在演唱时字头的力度显然应该“咬”的轻柔些。

又如在《铁蹄下的歌女》一歌中:

谱例三

在这个谱例中,能感受到这是两句满腔愤怒的描述。因此,在演唱时,歌唱者可以运用字头的“喷口”技巧,适当的强调声母字头,利用字头的迸发力来表现歌女对自己生活的无奈和愤怒。演唱者对“喷口”的力道把握不准,就这个问题的解决我们可以尝试“把咬字的力度和气流相结合,把咬字的时间稍稍提前,有一个前提准备动作,像个装饰音。④”如此一来,字头产生的“喷口”较强,使得字腹仍然饱满有力。

2.吐字腹。歌唱语言中的字腹是歌词发音的基础,待咬准字头后,就要迅速的通过韵母的拼读将字音发送出来,字头和字腹之间的距离不能太长,但应适当延长字腹。一个韵母由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组成,“而在歌唱的过程中,发好韵腹的母音则是关键中的关键,它是韵母中口腔开度最大的母音,一个音节中可以没有其它部分,但是字腹是绝对不可缺少的。⑤”

“在我国传统声乐训练中,历来认为吐字训练和四呼的口型训练密切相关。⑥”所谓“四呼”即“开、齐、合、摄,”代表韵母发音口形的四种形态。具体的“四呼”分类如下:韵母第一个元音为a、o、e的是“开口呼”,着力点在喉。第一个元音为i的是“齐齿呼”,着力点在齿,声音在舌头和硬腭之间;韵母第一个元音为u的是“合口呼”,着力在满口;以ü开头的韵母是“撮口呼”,着力点在唇。只有将吐字训练建立在“四呼”的基础之上,才能准确地“吐”出字腹,完成最重要的环节并且自然过渡到字尾部分。

3.收字尾。字尾位于音节结构中的最后部分。字尾的重要性体现在它起到字字之间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歌唱语言的清晰很大程度取决于字尾的完整。

我国传统的声乐理论十分强调语言的咬字吐字,对于字尾更是有“归韵”、“收声”一说。“归韵”是以戏剧中的“十三辙”为依托的。所谓“十三辙”是指最后一个字的落音一致或相似的韵母的分类结果,也就是说相同或相似的韵母就能合辙,“十三辙”简单的可以理解为:单音字,特点是一音到底,口型不变,如收“ai、au、a、i、ie”的字;收前鼻韵尾n的,如“en、in、an、ian”的字;收归韵尾ng,该类特点是字音延长,带入鼻音,收音时归入鼻腔,如收“eng、ing、ang、uang”的字;复音字,特点是吐字过程的口型变化较大,口腔要调节控制,如收“o、uo、e、ei”等字。总之,字尾的收音,要收得干净,同时收尾的部位要准确。在平时的练习中,只要多注意上面提及的各种规律,亦可利用朗诵的方法进行训练,因为朗诵易于体会声母发音部位接触的着力点,容易咬准字头;有益于体会不同韵母的发音规律,正确引长字腹;有助于韵母的收声归韵到位,收好字尾。“朗诵时运用的口气、语调、停顿、重音、语势等方面,都能帮助歌唱者结合旋律表现特点,把歌词含义富有感染力地传达给听众,达到‘字里传情‘字里含形的效果。”⑦相信一定能把字尾收得恰如其分。endprint

(二)字的声调与咬字吐字

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字音构成除了声母、韵母部分外,还有字的声调,即一个音节或字在发音时的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对于中国声乐语言来说,特有的四声声调也会影响咬字、吐字的清晰度。在咬字吐字中,虽然按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结构规律把字吐清楚了,但若字的声调不对,唱出来的字仍然容易使人误解。处理声调的基本原则是“字正腔圆”,中国的很多作品为了配合这一要求,很多作品旋律的起伏都是与声调的起伏相一致的。

(三)字的位置与咬字吐字

歌唱时字音的发音位置与歌唱语言的咬字、吐字关系也很重要。歌唱的语言,是受到旋律音高的影响的,因此咬字需要配合旋律音高的位置。在歌唱时,我们要把发音位置提起来,在高的位置上,在旋律音准上准确体现字音。运用元音各自一定的口腔状态,从而引起声音的变化,在口腔变化一定的活动范围内,夸张的咬字、吐字。歌唱中元音一定要饱满,出现的那些声音太靠前或者太往后的现象,都是由于原因的发音位置不正确导致,因此字的声音位置对字音的清晰度有重要的影响。

(四)咬字、吐字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在歌唱艺术中“字”与“声”的和谐关系历来是音乐家们所追求的完美,然而许多初学歌唱的学生忽略了对歌词的清晰表达。以下列举一些咬字吐字的常见错误,以避免读者在学习、练习过程中犯同样的错误。

1.字头不清:问题首先可能出在对声乐美感的片面认识上,强调追求声音的优美、腔体的状态,忽视了语言清晰的重要性;其次是发声器官的状态太松垮,如该用唇部用力的声母,嘴唇没劲,不敢咬字,从而形成所谓的“音包字”;最⑧后可能是个人的方言习惯,如湖南人声母“n”、“l”不分等等。就这类问题,可以从字头咬字着力点方面加强训练。如:出声时值短且力度适中;多对辅音进行气息练习;可多加练习“爆破音”,先将“喷口”的感觉找到,在进行其他声母的训练。

2.韵母不够“饱满”:也就是说韵母延长的部分太含糊不清。是因为一些学生将字头咬的“太死”,过分延长发音到韵母中;还有些是在韵母发声延长过程中,不能如一的保持口型,口型的改变也会严重影响韵母的不准确。为此,可以尝试下面的做法进行调整:

(1)首先放松整个喉头和口腔。口腔各部位放松,配合喉头放松,气息充足,韵母才能唱的圆润、连贯。

(2)口型的保持很重要。韵母在发声的过程中需要延长,因此口型不能随着字腹的引长而改变。

3.字尾过早收韵:很对初学者忽视对字尾的归韵,收音便会闹出笑话。如“想”字不归韵,就变成了“瞎”字。对于这类错误,要意识到,歌词的最后一个字,大部分以鼻音收尾,在演唱中,要求我们一定要把字尾收到鼻音,收得轻巧,不宜过长。

三、结语

歌唱语言代表的不仅仅是生硬的文字,它承载的是歌曲思想情感的表达。“字正腔圆”是中国声乐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艺术家们信奉的人生格言,亦是字与声的“交响”最终乐章。我们要做到的“字正”即针对元音的正确发音。只有掌握元音发音规律,使元音发音标准到位,字音就“正”了,字音“正”了,歌唱的腔体也就更好地形成了共鸣畅通的状态进行演唱,也就是所谓的“腔圆”。

尽管身为中国人的我们在演唱母语上有优势,因此歌唱者更需明白,歌唱语言并非生活语言,应时刻总结歌唱语言与生活语言的区别,谨记:歌唱是字与声的“交响”,只有先充分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咬字、吐字,在此基础上保证歌唱的位置,气息的支撑等方面,才能向听众完美地呈现出一部富有深刻内涵、动人音乐形象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语言学——讲话与歌唱[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2]常建博.浅谈歌唱中的咬字吐字[J].大众文艺(理论),2009,(17).

[3]陈莹媛.谈美声唱法演唱中国作品是的发声与吐字[J].科学之友,2007,(02).

[4]崔姝声.谈民族声乐歌唱中的咬字、吐字[J].音乐生活,2009,(02).

[5]黄晓萍.浅谈歌唱中的语言艺术[J].襄樊学院学报,2011,(06).

[6]刘蓉蕙.歌唱中汉语语言的处理方法[J].中国音乐(季刊),2007,(01).

[7]李维坤.也谈声乐歌唱中的咬字技巧[J].大众文艺(理论),2009,(05).

[8]金婵娟.浅谈歌唱中的吐字咬字[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9).

[9]姜波.试论中国诗歌音韵的构成[J].理论观察,2011,(01).

[10]乔芙蓉.浅论声乐训练中的咬字吐字[J].黄河之声:科教创新版,2009,(08).

[11]卓颐.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吐字咬字问题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高教版),2009,(01).

[12]赵一蓉.谈歌唱语音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结合胶州方言的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4).

[13]赵晓曦.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十三辙在演唱实践中的应用[J].未知,2011,(09).

注释:

①乔芙蓉:《浅论声乐训练中的咬字吐字》,《黄河之声:科教创新版》,2009年第8期。

②陈莹媛:《谈美声唱法演唱中国作品是的发声与吐字》,《科学之友》,2007年第2期B版,第133-134页。

③常建博:《浅谈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第17期,第19-20页。

④常建博:《浅谈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第17期,第19-20页。

⑤黄晓萍:《浅谈歌唱中的语言艺术》,《襄樊学院学报》,2011年32卷6期。

⑥黄晓萍:《浅谈歌唱中的语言艺术》,《襄樊学院学报》,2011年32卷6期。

⑦葛春先:《朗诵与歌唱中的咬字、吐字》,《艺术教育》,2007年第2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歌曲
高校对从事声乐教育的学生钢琴伴奏的培养
利用歌曲,激活小学英语课堂
甘肃文县白马藏族文化的艺术特色
初中英语课前热身活动
论通俗歌曲演唱中的情感体现
浅析歌曲在法语教学中的应用
歌曲《鸿雁》折射出的蒙古族文化
利用“兴趣”引导英语教学探析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分类
体态律动在音乐歌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