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晓莉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新课改的必要条件。
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出优秀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这就要求改变“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这一传统观念,同时也对新时期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出适合学生并受到他们欢迎的课程资源,将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等。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
1.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是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
因此我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教材资源。如:小学《品德与社会》第五册,第六课《我是怎样长大的》。课本第21页有四幅插图,分别选择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关键性的成长变化经历,画面情节真实、生动,充满童趣,又极具代表性,在平实之中包含着真情,很有启发性和感染力。插图没有人物对话,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展开丰富的想象,联系自己的经历,讲讲爸爸妈妈抚养我的故事,使得图画变得更贴近生活,更富有感染力,也为第七课学生感受爸爸妈妈的辛苦,做好铺垫。又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我先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让学生问“你看到怎样一个小村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了一个山清水秀,绿树成荫 ,景色优美的小村庄。我再让学生图文对照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段“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从中感受小村子的美丽,体会生活在这样的村子里是幸福和快乐的。 学完课文后,我再出示被洪水冲毁后的小村庄的图片与第一幅插图对比,引导学生知道:不爱护自然,乱砍滥伐,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教育学生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的明白了课文的深刻含义,既实现了教学目标,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2.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教学中我注重开发和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
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相信我能行》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学生从小就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在教学“亮出自己来”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表演自己的绝活,如小制作,小发明、歌唱、画画、剪纸等,我对学生的表演给予肯定,尤其对那些不自信的同学给予鼓励,让学生有成就感。在教学小学五年级语文《鲸》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鲸的特点,我抓住“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这句话,让学生用已有数学知识通过计算,再以一间教室长八米,为例让学生计算,我国曾经捕获的鲸比两间教室还要长,这样使抽象的数字具体化,学生很容易理解了鲸大和长的特点。
3.课堂上有时会出现偶发因素或突如其来的变化,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作为教师要急中生智,把突发因素生成动态资源
在教学小学第五册《我是怎样长大的》一课“我的成长相册”这一环节时,我请学生介绍自己最珍贵的一张照片,感受自己的成长与家人的密切关系。有个叫何泽的小男孩,讲的是自己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合影,当他说到“这张照片是爷爷病重时全家人的合影,第二天爷爷就去世了”时,他禁不住大哭起来。这时全班同学有的发出笑声,有的窃窃私语,教室一片混乱。此时如果批评哭的同学,不近人情,强行制止哄笑学生会影响时间、影响课堂效果。我灵机一动,走上讲台,做了一个嘘的动作,示意学生安静下来。然后说老师知道大家不明白何泽同学为什么突然哭了,我们就请何泽同学告诉大家。何泽同学抽噎着告诉大家,他小时候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很爱他,现在爷爷去世了,他再也见不到爷爷了,他非常想念爷爷。这时我就势引导:“何泽同学的爷爷奶奶抚养何泽长大,虽然爷爷已经去世了,但他一直记着爷爷的养育之恩,说明他知道感恩。那么我们每个同学的成长都离不开家人的关心和呵护,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感情得到升华,有的说要报答家人的养育之恩,有的说要感谢家人,有的说要孝敬家人。这样自然而然的导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学会感恩”。这时再让学生讨论怎样感谢家人的养育之恩,已经不是一种形式了,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行为,事实证明他们课后都按自己定的计划去实施。同时这节课又为写有关感恩的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另外,我在课堂教学中还经常利用社会资源,家长资源,教师资源等
如:利用网络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图片、影视等,使用多媒体播放,使教学活动直观、省时、高效。
总之,教学资源是广泛的,丰富的,多样的,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加学习,争取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作者单位:黄陵县河西小学 陕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