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薇
为了解决高段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导入时,用课后练习激活学生的思维;在研读文本时,让课后练习引领全文,展开课堂讨论,深入理解文本;在结语拓展时,利用课后题将课堂的学习兴趣延续到课后。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课后练习,实现高效课堂。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一篇篇经典时尚、精彩生动的课文后面是编写者精心设计的课后练习,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凭借和依据。课后练习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一座桥梁 聚焦课后练习,帮助我找到了解决高段语文教学“高耗低效”问题的对策。
一、高段语文课后练习的特点
1.和本章节的教学重点难点紧密结合。
六年级上册第一章节的内容是走进大自然,本章节教学,要求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独特的感受;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开展联想和想象的,表达这些独特感受的。针对第一项教学目标,《山中访友》课后习题1中提出: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此练习让学生俯看全文,把握作者观察大自然是顺序,并体会作者把山中的景物当成是自己的朋友,从而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针对本章节第二项教学目标,《草丛的村落》课后练习2中提出: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说一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作者把小甲虫想象成归来的游侠,把小圆虫想象成南国少女,把忙碌的甲虫想象成在演奏音乐,通过词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2.注重诵读、感悟、积累与运用。
精读课文明确提出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的要求。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尽可能多地背诵,充分感悟和积累语言。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而实现这一内化过程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和背诵。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和积累语言。一方面,课后练习有专门的栏目,是进行词、句、段抄写以及背诵方面练习的。
3.引领学生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加强与生活、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课后练习加强了学习过程与现实生活、与儿童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如:“选做题”“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小练笔”。总的指导思想是要让学生从课本的学习中拓展开去,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月光曲》课后选做题:如果有条件,听一听《月光奏鸣曲》。《草丛的村落》课后小练笔:丰富的想象使课文中的小甲虫有情有意。请你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这样的练习,把学生引入语文学习的大环境之中,课内外、学校内外、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二、课后练习的有效运用
(一)导入,用课后练习激活学生思维。
一堂语文课的切入点找好了,将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有的课后练习就是绝妙的导语。
《山中访友》课后练习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展开。我是这样运用课后练习导入课文的:
师: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师: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课题。
生:山中访友
师:作者在山中拜访的会是哪些朋友?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
(二)研读、把课后练习引入课堂讨论。
阅读教学是老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常常需要教师设计一个具有提纲挈领性质的问题,让学生主动走进文本。很多时候,课后练习都可以胜任这一角色。
《只有一个地球》课后练习1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我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通读全文,让学生感悟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外表美丽壮观,是人类生存的摇篮。容易破碎是因为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自然资源十分有限。当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激发学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三)拓展,将课堂的学习兴趣延续到课后。
课堂学习,无论是所获取的信息或者所拥有的时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这块天地,无疑只是井底之蛙。教师可以借用“课后练习”,让学生将课堂的学习兴趣延续到课后,让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外的读写中,不断增强语文素养。
“文本”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课后练习是教材编写者意图的直接反应。关注课后练习,改进语文教学现状,可以使语文教学目标明确、设计精炼、时间合理、训练到位、联系实践、扎实高效,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作为语文教师,要以平实的心态聚焦课后练习,提高教学实效,为学生轻松愉快地发展语文素养尽力!
【作者单位:蒲鞋市小学黎明校区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