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杨屹捷
(厦门大学 艺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
透过梵高的绘画作品折射出他的不凡人生情感
陈杨屹捷
(厦门大学 艺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
文森特·梵高是19世纪最伟大的后印象主义阵营中的代表画家之一。他虽然只有短暂的37年人生旅程,却给后人留下了欣赏不完的传世之作。通过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和绘画作品的表现形式以及梵高情感在绘画作品的体现,让读者能更好地领会梵高绘画艺术的深刻内涵,一幅绘画作品只有独树一帜,融入个性情感,就会有强烈的生命感知,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文森特·梵高;绘画;情感
文森特·梵高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天才画家,他从小就受到艺术熏陶,酷爱绘画艺术,有极高的文学素养。当他27岁回到父亲供职的纽南教堂时,他才真正把绘画艺术视作自己生命。在纽南的两年时间里,他深受荷兰现实主义画风和精神导师米勒的影响,以强烈的农民情结,苦练素描技巧,画了大量的素描写生作品,作品具有极强的乡土气息,从内心深处表现对乡间生活的向往、对淳朴农民的尊敬和诚实劳动的赞美。在他快30岁时,他延续了纽南时期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深沉的笔触,潜心研究油画艺术,他的绘画作品个性渐渐明朗。在他去世的前7年间,他的绘画艺术达到了人生的顶峰,对于绘画艺术的情感,用他自己话说:“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奔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梵高从来没有放弃他的信念,那就是绘画艺术应贴近现实生活,应唤起探索良知,改造现实世界。
梵高创作的绘画艺术都来源于生活,都以现实主义为题材贯穿始终。我认为,梵高的作品是三个不同阶段的产物。
首先是对生活的感性认识的创作阶段。作者在此期间经历了初次求婚失败、被公司解雇、攻读学业、放弃学业、二次求婚失败、与家庭决裂等悲惨的人生经历,但他热爱生活、关注大自然、关注生活、追求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始终不变,通过绘画创作来消除生活的不幸和失望,其间代表作有:《猫》、《生活中房子》、《矿工》、《麦田里的农舍》等。就拿《麦田里的农舍》来说吧,蓝蓝的天空夹杂着朵朵白云,意味着风调雨顺,是一个丰收之年;农舍有金黄色屋顶,檐口用红色装饰,意味着五谷丰登,喜气洋洋;农舍左右及后院是正在长大的绿绿葱葱的树木,与绿色的门窗勾勒人与自然和谐之美,意味这个家里主人生活恬静、温馨、与世无争;农舍的前方是一片将要成熟的麦子,麦田旁边有两排整齐的大树,保持着旺盛的势头,呈现出勃勃生机。天空、白云、农舍、麦田、树木等各种物体极其和谐地呈现出来,相得益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色彩搭配贴近生活,比如麦穗采用黄绿搭配,意味着麦子即将成熟而未成熟,人们翘首企盼的丰收季节即将到来,这是作者的生活积累,大自然的造化在作者的笔头上尽显无疑。
其次是由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创作阶段。此时,作者经历屡屡挫折后,幡然醒悟,他感受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一定就是现实的,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总有不如意的地方。代表作有《夏天的傍晚》、《夕阳下的麦田》、《麦田边的罂粟》、《太阳下的麦田和人》等,就拿《太阳下的麦田和人》来说,作品中金色的太阳、金色的麦田、绿色的天空、绿色的树木,给人一种收获的喜悦和希望。然而,远处蓝色的山峰给画面添上重重的一笔,象征着事物必有缺陷,而在麦田收割的农民,虽然充满着希望,但却略显孤寂。这正是作者此时心境的体现。
第三是梵高从理性认识到人生价值观迷惘创作阶段。作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也就是对他坎坷人生的总结,作品富有震撼人心的想象力。代表作有《梵高割掉耳朵》、《向日葵》等,就拿《梵高割掉耳朵》来说,这幅自画像是作者在自己割下左耳后不久创作的,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抵制受苦受难的画家形象,考虑到他的病史是不难理解的。但从画面上看,作品的整体面貌瞬间直逼眼帘,触动、冲击、刺激着我的视觉。红色的底色使人想起血与火,带给人的满是激情、壮烈与勇敢,整幅作品烘托出强烈的悲剧氛围,表现出一个受伤的男人为抵御病魔和生活的挫折而将自己紧紧地裹在皮帽和衣服里,不与外界接触,这为两年后作者在巴黎郊外不堪忍受病魔的折磨开枪自杀埋下伏笔。
梵高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又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的作品表达了他的真情实感,“融情于笔尖”是他所有绘画作品的主要特点。他不拘泥于印象主义的东西,独特的审美风格,特立独行的个性造就了他独特的绘画风格,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传世之作。单从绘画的角度来看,梵高对绘画艺术执着地追求和对大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又让人感到亲切,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梵高也有消极的一面,现实生活的他与他笔下的自己不能完全划等号,他没有理性地区分好理想和现实。他追求完美主义,但实际上他的人生并不完美。虽然他的人生过早地不被后人称颂地画上休止符,但是他的绘画艺术作品却永远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这就是梵高对人类绘画艺术的杰出贡献。
欣赏绘画艺术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每个人对艺术品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欣赏它,它赋予每个人感受也不尽相同。我们应在充分尊重自己对绘画艺术作品的直觉同时,还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生活积累加强自己的文化素养,让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更上一层楼。
J205
A
1005-5312(2014)17-008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