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成敏
河南新野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新野 473500
异常子宫出血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可发生在月经初潮至绝经期任何年龄的妇女。长期出血可导致贫血,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宫腔镜是近年来在妇科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种新技术,能够在直视下检查子宫内膜生理与病理改变[1]。2012 -12—2013 -06,我们对6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分别应用宫腔镜下刮宫术和电切术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病程3~10年,平均(6.91 ±3.98)年。以月经过多、过频及不规则阴道流血为主要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未行激素替代治疗,术前均行超声等影像学及妇科检查,除已明确黏膜下子宫肌瘤诊断外,余异常子宫出血均行诊断性刮宫术,个别行宫腔镜检查,并行子宫内膜病理学检查,排除恶性病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年龄28~50 岁,平均年龄(34.51 ±10.98)岁。对照组:年龄27~52 岁,平均(35.19 ±11.81)岁。两组患者年龄、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宫腔镜下刮宫术[2]。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后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将宫腔镜顺宫腔方向插入宫颈。以5 %葡萄糖作膨宫液,膨宫压力控制在80~120 mmHg(1 mmHg=0.133 kPa)。注液同时检查子宫颈管和内口,进入宫腔后依顺序检查子宫的后、前、侧壁和宫底、子宫角以及输卵管子宫开口各部分。注意宫腔形态有无异常及病变,定位后作诊刮或刮宫术。观察组:宫腔镜下电切术患者在宫腔镜下行电切术治疗[3]。术前12 h 宫颈管内放置12 号气囊导尿管或海藻棒扩张宫口,使之能顺利通过9~10 号宫颈扩张器。硬膜外麻醉满意后,在电视全程监视下,膨宫液冲洗宫腔,电切环自宫底开始由上而下进行部分或全部子宫内膜切割。深度为子宫内膜基底层下2~3 mm 浅肌层。全部子宫内膜切除术终止于宫颈内口下方0.5~10 cm。对突向宫腔的各种赘生物,切除深度应达基底层下2~3 mm,电凝止血。两组手术术后均送样本进行病理分析,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手术时间少于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2例为子宫穿孔,1例低钠血症,观察组术后发生1例子宫穿孔。观察组患者对疗效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85.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 组患者手术情况及对疗效满意度比较
异常子宫出血的传统诊断方式为盲视下的刮宫术,必须要依赖医生的临床经验,诊断率低,漏诊率较高,易造成子宫穿孔或大出血等并发症。宫腔镜直视下能够较好取材或是刮宫及电切,明显提高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有效弥补传统治疗方法不足。在宫腔镜下进行刮宫术,可有效避免传统盲视下刮宫的缺陷,而宫腔镜电切术包括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及子宫肌瘤切除术,将电能通过不同的转化方式,最终以热效应破坏子宫内膜相关的病灶,切除病变部位,或者能够达到对患者局部子宫内膜的纤维痕迹化,使子宫内膜不能够继续增生,从而有效减少月经期间出血量的目的。同时不破坏子宫正常解剖结构,治愈异常子宫出血,并保留子宫和生育功能,是治疗宫内良性疾病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的常用方法。本组两组患者除电切术手术时间受操作复杂程度影响外,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临床效果均为肯定,但宫腔镜下刮宫术可受到到病灶的大小、位置、性质的明显影响,且刮匙难以进入宫底及宫角部位,不像电切刀一样可以将病灶从根部切除.术后并发症和复发可能性大。潘凌云等报道[4],宫腔镜下电切术与下刮宫术相比,患者术后月经更少,复发率更低,对疗效满意度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1]段华.宫腔镜应用范围、变化及发展趋势[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11):644 -646.
[2]王娟.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比较[J]. 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4):2 307 -2 309.
[3]王云.宫腔镜下刮宫术与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8):4272 -4273.
[4]张信美,林俊,徐开红. 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研究[J]. 中华妇幼产科杂志,2000,35(12):727 -729.
[5]潘凌云,顾红袁,巧玲,等.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疗效对比[J].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5):3 890 -3 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