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成明
《论文后编》中提到“诗亡而文质分,赵得其质,楚得其文”。从两地文章中亦可看出端倪:赵文贞刚,楚辞华美,二者相济,则行文可达“文质兼美”之效。所谓“文”即文笔,行文语言;所谓“质”即内容,行文主题与结构。中学生在写作中对“质与美”亦不懈追求,但如何使作文“华采若英”、“质朴清新”,还需从细节入手,方可积微显著。
一、文辞何以“华采若英”
文辞是最先打动读者的因素,华美的文辞带给读者精神的享受,也给作者带来创作的愉悦感。但文辞流畅华美并非一朝一夕铸就的,既需要有丰富的词汇量,又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感和文字运用能力。当然,提升作文的语言魅力并非全靠积累,还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一是修辞,二是修文。
(一)修辞。修辞是写作中必不可少的利器,可使平淡的文字焕发炫彩气质,使朴实的语句激昂生命乐章。修辞可提升作文的阅读美感,使文字变得精美富有形象感。修辞方法在运用上能够融会贯通,还需要具有针对性的范文仿写。
以《春》这篇课文为例,文辞清新秀美、形象生动,大量运用了比喻、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对学生积累写作技巧大有裨益。如对于草的描写, “钻”字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展现了小草顽强地破土而出的情态,既符合草的生物特性,又映衬出其倔强不屈的坚毅性格,一个“钻”字就给小草赋予了生命力。再如文章结尾处,作者将春天比喻为“刚落地的娃娃”,则点燃了读者对春的希望;又比喻为“小姑娘”,写出了春的清纯之美;这一连串的比喻,在修辞上使文章情绪渐强,给读者以精神指引,使简单的文字散发出绚丽的气质。
(二)修文。修文即指作文的外观,一篇美文不但要有优美的文字,还要有规范的文面,才能给读者带来“赏心悦目”的享受。所谓“文面”即指标点、行款格式、还有字迹等。在学生看来,这些细枝末节无关宏旨,作文只要言辞优美就足以吸引评阅老师了。其实不然,缺少这些细节的作文,如同只有一个音符的曲子,少了抑扬顿挫也就不成为“音乐”了。
字迹工整,是学生亟待注意的小细节,文字工整才能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特别在考试中,潦草的字迹容易引起错读、误读。而标点符号的规范性也是作文中必不可少的。
在行款格式方面,也需要严格规范。首要注意的是句子长度,有时为表达意思完整,一个句子会写几十个字,甚至上百字。从阅读观感来看,不利于读者了解其意,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另外,各个段落长度也需尽量保持均衡,以保持每段大意的完整性;段落衔接紧密,多运用过渡句。这样可保持行文的流畅性,以增加阅读的美感。
无论是修辞,还是修文,都是磨砺学生文字功底和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结构何以“质朴清新”
作文结构展现了学生的视野和思想格局,是学生谋篇布局层次、思想内涵深度的集中体现。作文的主题与结构要出新,不仅要依靠日常积累,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具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意识。学生谋篇布局要从大处着眼,锻炼一颗灵秀之心,才能做到“二新”:即新题与新意。
(一)新题。题目是作文的眼睛,一双灵透靓丽的眼睛才能吸引读者的关注。在初中作文习作中,可逐步锻炼学生自拟题目的能力,由命题到半命题,再到自由命题,学生如同一步一步摆脱了思想的拐杖,开始独立思考、独立表达内心的情感。但题目如何令人感到耳目一新、激发无限遐想呢?
立题从大处着眼,并不意味着立题范围要大。相反,立题要注重适切性,尤其作为初中生,阅历不丰富,文化内涵不深,题目立得过大会难以驾驭。如写人记叙文中,立题为《我的同桌》,显然范围有些大,针对性不强,若给人物加上性格特征,如《我的爱美同桌》,不但写作范围缩小了,也凸显了人物性格,易于驾驭写作。
(二)新意
作文结构如同人之骨骼,骨骼清奇可谓习武练功的好材料。作文结构亦需要突出新意,大胆想象谋篇,不拘一格布局,即开篇引人入胜、中段过渡流畅、结尾发人深省,做到这三点,作文自然可呈现出内涵深刻、质朴清新的气质。
开篇引人入胜的关键在于出奇,设置悬念、烘托气氛,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我印象中的同桌个子并不高”,这样开篇设定了两个悬念,其一“印象”二字,说明同桌与“我”已经不在一起了;其二,“个子不高”说明同桌不是身体健壮的学生。这两个悬念读者心领神会后,自然想看看同桌的“庐山真面目”。
至于中段要自然流畅,在衔接过渡上要精心安排。首先,情节应逐渐推近主题,在中段偏后的位置进入高潮部分。
结尾要发人深省,实则亦有讨巧的写法,如引经据典式的总结,使作文更具内涵性与思想性。
中学生作文要达到“文美质优”的效果,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重要的是认真写作的态度与恒心;只有长期训练,在不断磨砺中才能使作文达到“华采若英”、“质朴清新”的境界。
(作者单位:如东县曹埠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