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双白 马家钦等
第二届中国昆舞国际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昆舞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届研讨会上,来自文化部、全国舞蹈家协会和江苏省文化厅、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舞蹈学院、苏州大学、韩国禅 ·舞研究的创始人等专家学者和学术代表聚集一堂。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昆舞研创团队向大会送上了丰厚的成果汇报,既有现场的教学基训汇报,又有专场的教学舞蹈展演,还有《昆韵流芳》论文集、《昆舞生发与本体构建》科研专题报告和《中国昆舞语言构架单元素训练教材》(第一册)、《中国昆舞单元素少儿训练教材》等文献资料。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邱丽华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先后致辞,南京艺术学院刘伟冬院长主持了学术研讨会。
刘伟冬(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艺术应该起到一种文化引领的作用,不能沦落为简单的娱乐工具,使其过度的媚俗化和庸俗化,在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方面应该有所作为。各位专家对马家钦老师所创立的昆舞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提出昆舞今后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即如何进一步完善和纯化昆舞的语汇以及教学体系,如何处理好昆曲和昆舞之间的关系,如何扩大中国昆舞的海外影响等即将面临的课题。与会专家对马家钦所带领的昆舞原创团队表示赞许,并相信以马老师的热情和执着,再加上她的智慧和经验,一定能够使昆舞成为中国最经典、世界有影响的舞种。
一、昆舞研创工作的新进展
昆舞来源于历史悠久的昆曲艺术,昆舞教学已成为南京艺术学院自主创新的特色专业品牌,是江苏“非遗”保护、文化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自2009年底首届中国昆舞国际研讨会召开以来,昆舞研创工作及专业人才培养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马家钦教授及其研创团队沿着科研、教学、创作、展演四结合的创新之路,不断开拓前进,已逐渐自成体系。昆舞于第 18届世界美学大会后被确认为中国古典舞第四大流派。
冯双白(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马家钦在中国古典舞这条路上,峰回路转,另辟蹊径,做了这么一个昆舞。从苏州歌舞团开始,我们每次都来参加研讨,每次都有一个大的进展,可以说是跟着马老师和她的学生一起成长。今天看到的展演展示及成果资料,作为昆舞来说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从昆曲表演中提炼出一些风格化的动作,到今天把风格化的动作向教学训练的实质上延伸,而且一直强调这个训练与舞台呈现相结合,这是很不容易的。正如金浩所提到的,“向核心理念碰触核心 ”。其次,昆舞训练上有自己独特的一套东西,蕴含深刻思想。它不是简单的一两个动作,在从表演风格进入到功能训练的时候注意到了结构,比如说:前、旁、后退及压腿、控制,这样的一个组合在结构上所有身体线条拉伸的设计,在语言上可能规定舞台上能够呈现的状态,所有训练当中强调“移动”的核心概念,包含了在舞台上呈现舞蹈语言独有的特色。
罗斌(中国舞蹈家协会秘书长):我们需要从昆舞的创造性、风格特色、审美运动方式、目的性和关键性等方面来研究昆舞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意义。昆舞这个理论系统除了教学本身以外,还要有关于其哲学的、美学的和艺术学的阐释系统。南京艺术学院现任教师陈思颖在资华筠老师的指导下,专门做了关于昆舞的博士论文,她在关于昆舞的创造性方面注重对昆舞“发生”的思考,结合了文化学的传统,整合了多种文化门类的表现形态,对昆舞本体的核心内容,做出了关于历史、逻辑、古往今来的一个基础性建设。
二、昆舞教学训练的新突破
自2008年南艺舞蹈学院开设昆舞本科专业以来,始终坚持以教学为本,不断加强师资队伍、课程与教材、实验基地等基础性工程建设,现已成为南艺自主创新特色专业教学品牌。但如何在昆舞风格语言提炼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与舞台实践中根本解决昆舞功能训练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围绕这一话题,代表们展开了热议。
于平(文化部科技司司长):昆舞提炼于昆曲,形成了一套教学体系。在教学训练上无非考虑这个训练到底是功能性的还是风格性的。北京舞蹈学院搞古典舞强调两张皮合为一张皮,实际就是功能训练和风格训练的统一。其实身韵也好,昆韵也好,我在乎的是它的语言体系有没有效。我原来期待的是昆舞救昆曲,马家钦非常职业,站在舞蹈这个角度,非要把它建立成为一个独特的语言体系,最后也出了一部舞剧,叫《虞美人》,把昆舞融到舞剧里面,我觉得很好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脚步的练习,抬脚缓慢的踩下去,很像朝鲜族舞蹈脚步的感觉。
李允子(禅 ·舞创始人、韩国釜山大学教授):此次应邀到南京观赏了昆舞创新的四位一体教学方法,我提出以下几点看法:第一, 21世纪我们整个地球村是个大交流大融合的文化背景,昆舞从生发到今天的呈现,是非常完美的。第二,现阶段这个教育系统对学生能力及艺术表现性的培养是有效的。马家钦教授昆舞的教育理论与自己所创的禅舞在思想上很融合,相信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昆舞即将成为中国古典舞的核心元素,对其他的舞蹈参禅即舞蹈文化性、思想性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三点,昆舞的思想以意念为主帅,这个意念对学生来说是艺术之门,而后会有一个更好的切合点与进行自我教育的转换过程。
金浩(北京舞蹈学院研究生部党总支书记兼副主任):看到昆舞及其训练,尤其是功能性的训练部分,我感到非常兴奋。可以说某种程度上昆舞已经走在古典舞学科的前头。昆舞训练体系的尝试是对古典舞训练体系的有力补充,她摆脱了芭蕾训练的某种框架式的痕迹,寻找一种块状结构,有坐部、立部、行部等七大部,后面的跳转翻又组成了技巧部分,条块非常清晰。昆舞的训练和昆舞的意象还是契合的,符合昆舞的审美。对演员最开始的训练就是“提起来踩下去”,这种线条上的拉长感是很职业化的。
章新民(北京舞蹈学院教授):中国古典舞有很多派别,身韵开始是从戏剧、武术里剥离出来,之后引进了芭蕾的训练体系。汉唐乐舞是从史料、典籍、汉画像石里挖掘而来,敦煌乐舞则是从壁画里整理出来的,这体现舞蹈文化的多元性,是历史形成的。昆舞从昆曲中提炼而来,形成了中国古典舞又一个支脉,并形成了风格性加功能性教学训练上的特色。其中最有创造性的体现在“头 ”部,马家钦关注到了“头颈”的方位,像中国古代人(平着八个方向,仰着八个方向)。中国人讲究不是任何时候都含胸,什么时候含,什么时候腆,什么时候侧,有规定。把八个方位用到动作中,很能表达含蓄、收敛。作为功能训练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科学,我们推崇芭蕾,但芭蕾很不科学,脚尖、脚趾都练坏了,身体骨骼会炼出很多病来,我们招收的学员都是青少年,想让他们成为专职舞蹈演员,需要坚持生理的科学性加上训练的科学性,昆舞的风格加功能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袁禾(北京舞蹈学院教授):昆舞成了中国古典舞第四大流派,我们搞研究又有了一个新的试点。任何一个舞种或流派的确立从学术角度有两个重要标志,一个是运动模式,一个是审美。昆舞正在努力去建立一种运动模式,她把头、上肢、下肢进行一种方位上的划分以及功能性的训练,比如前傍、后倾的训练,一般就是腿和身体成九十度的压腿方式,而昆舞的新方式形成了腿和身体除了直角以外的锐角、平角、钝角等,出现多种的形式,可以完全让身体活起来,为中国传统舞蹈所追求的突如游龙这样一种表现有了充分的身体上的准备。这样完全突破了过去的训练方式,而且强调文化表现,它的文化追求的独特性、深刻性已初见成果了。
梁国成(香港舞蹈团艺术总监):昆舞在训练中提出了比较有开拓性的舞蹈训练的身体语言,注意到意念训练、空间训练、整个身体语言的训练,这几点已经跟现在国际上的舞蹈身体语言的解放结合了起来,这个基础是非常好的。怎么样用昆剧里面的精髓再加上有现代科学的思维,把它做成一个有系统的训练,这个思考很有意义。
三、昆舞传承昆曲文化的新探索
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现已成为中国古典舞第四大流派,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取得丰硕成果,昆舞教学比较好地处理和解决了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的三个辩证关系。第一,经典与原创的关系。昆曲是中华艺术之瑰宝,它辉煌的历史曾经让人为之骄傲,但是新的时代又确实让人感到一种失落,怎样从昆曲艺术拓展创新为昆的舞,马教授从昆曲的优质基因入手,以意念引领,提纯昆曲中温柔委婉的做派美、细腻圆润的唱腔美和以字行腔、腔跟字走的节奏美,概括提炼了昆舞教学中形态特征、韵律特征和风格特征的 21字诀,背掌推拉 27点手位,把戏曲中的舞蹈拓展创新,提炼出以舞蹈为本体艺术的运动规律,进入到教学和科研的层面,使这套昆舞的训练体系有了学术的意义和价值。第二,比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与创作的关系。昆舞教学坚持研究、教学、创作和演出四位一体,全方位推进,抓住昆曲艺术的独特性升华成昆舞的独特性,把昆曲中喜怒哀乐的感情变化的音调、声腔转化成肢体语言的昆韵舞律,使昆舞又有了它的文化价值。第三,昆舞与当代审美的关系。昆舞力图用现代人的思维调动多种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技术、服装设计等,尽可能地解读和展示中国古典舞的精神及精髓,同时努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大胆求索,力求使教学剧目有时代的光彩和人文思想的高度,有对优秀传统的关怀,有对先辈艺术的敬意,取得了民族文化传承的阶段性成果,对丰富繁荣中国古典舞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把点大晚会的概念,让它更朴实一点,服装设计更典雅一点。
黄素嘉(原江苏省舞协主席、著名舞蹈编导):昆舞是艺术百花园里的奇葩,看了专场展演,从七八岁的小孩、青少年学生到老年人的表演,都很感人,有吸引力,这就是它的艺术魅力。中国昆舞有几个特征和它的内涵:第一,高雅别致。譬如昨天晚上展演的几个作品,《幽兰雅韵出少年》、《月儿高》、《梦江南》、《昆扇》都体现了高雅别致。第二,含蓄秀丽。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品质及文化内涵。中国昆舞在这方面尤为突出,如《虞美人》中的双人舞,没有追求过多的技巧,重在运用昆舞的语言和她的表演形式,在内在特质含蓄秀丽上下功夫,一招一式,左顾右盼、前驱后移,欲上先下,含情脉脉,柔情如水,创造了含蓄秀丽之美。第三,声情并茂。昆舞不仅从昆曲中提取了舞蹈元素,而且吸取了昆曲中的音乐,运用了唱腔的部分,使昆舞的韵味内涵更突出、更独特,舞蹈与音乐水乳交融,达到了声情并茂。
周秦(苏州大学教授、中国昆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对于舞蹈来诠释昆曲的精神,马家钦对昆曲的理解很准确,但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完全理解,要让学生们听一听昆曲,学着演唱并打个分,还要写写文章谈谈对昆曲的感受和理解。昆舞有精神,有特征,希望它更多的向昆曲靠拢,不要渐行渐远,而要永远保持它姓什么,本质不要变。
顾小英(北京文联副主席):江苏昆山是昆曲发祥地,正是江苏的灵秀产生昆曲乃至于现在延伸出来昆舞,这是一种文化的回归、文化的追求,也是对民族文化之根的坚守。一个新生事物在发展探索中成长,一直到她的成熟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应弘扬昆舞,打出我们中国文化品牌,特别是昆曲,是被“世界申遗”批准最早的艺术品种,她的古老厚重、她的艺术成就需要在不断传承中发扬光大。中华文化是丰富多彩的,而且是多元的,昆舞体现了很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一种完美灵秀的展现。
四、昆舞研创发展的新思路
江东(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所副所长):
此次研讨会是一个国际性研讨会,为我们带来了国际视野,昆舞的出现以及它的实践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谓国际视野问题,二是关于中国舞蹈建设的策略问题。昆舞问世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让我们能够提高中国舞蹈在国际范畴的辨识度,独特别致是昆舞很重要的一点,希望昆舞将来发展还应当立足于自我,有朝一日成为可以成为国际认识中国舞蹈的舞种形式。我们的舞蹈很强调学科和创作,同时还应强调一种文化的建设,如台湾的刘风雪老师建唐乐舞绝对走的不是我们这样一条路,又如韩国的情况,韩国舞蹈方式是非常民主的、草根化,完全靠自己的建设。我们也许可以跳出一些束缚很久的观念,不要仅仅以教学和舞台呈现这两种方式发展。昆舞凡有昆曲出现时,我们就特别喜欢,感觉它有一种文化的内涵,是一种文化的结晶。我们是否能利用昆文化本身的东西来建构,更深入地从舞蹈文化本身的建设来研究,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林立平(中国舞蹈家协会研究部主任):昆舞是中国古典舞中又一个“一枝独秀”,因它有东方的审美特质,清丽典雅、精致唯美。如何既保持其独创性,又能与其他文化相融合,更好地走出去发展值得思考。昆舞到了韩国已经受到非常热烈的欢迎,能否扩大到东南亚,甚至到欧美去跟市场相融合。在音乐方面,中国音乐用大提琴演奏梁祝,融进莫扎特的元素,走向欧美市场便是先例。如果在纯粹的中国元素里融入一点莫扎特的小夜曲或者一些钢琴曲,让音乐与昆舞的元素找到一个切合点,也许走出国门大有希望。
顾聆森(著名昆曲评论家):昆舞姓昆,就要看它究竟有多少昆味儿在里面。昆舞研讨会,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必要,应架构昆舞的理论基础。其次,从昆曲里抽出表演形式、唱腔程式、编剧程式,用昆剧的程式来武装“舞”,它才能姓昆。有位北昆的大师总结了一条很有意思的戏经,叫做以气领戏,一个动作出去,一定要有口气跟出去,动作做到哪里,气就跟到哪里,动作指出去,没有气就没有戏。这个气,就是昆舞里讲的那个“意”。昆曲表演中有两句话八个字即“阴阳虚实、表里寒热”,它们各自都是矛盾,但这种矛盾在表演中要结合起来。比如“表里”,表就是外形、表演,里就是内心、感情,昆曲也不是都是写意,也有写实的东西,表演就要有生活。再比如“虚实”,一个演员站在台上,往往一脚着地,一脚踮起来,一虚一实才形成对称美。还有“寒热”,有时你心里非常热,但表演却非常冷静;有时心里非常冷,反衬动作非常热烈,这是表演上的一种诀窍。舞蹈要创造理论,建构理论,要从实践当中,从昆曲的表演理论当中吸取营养,理论成熟了,昆舞也就成熟了。
杨福坤(苏州大学法学院院长)谈到,昆
舞应把昆的精神、昆的底蕴融入到舞蹈里来。昆舞今后的发展有两条路,一条是继续向阳春白雪提高的道路,因为它是昆曲的基础上引伸出来的舞蹈新枝,发展空间很大,特别是中国古代有唐诗、宋词、元曲,甚至更早的一些文学,或者是表达毛主席个人感情的一些文学,用昆舞来表现古代文学中间比较需要普及的东西,这个题材应是比较多的。另一条就是普及的道路跟下里巴人结合起来,根据大家锻炼身体的需要,编一套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舞蹈,推广养生之道。
五、昆舞为中国古典舞走出国门添砖加瓦
Shin Kyung Ja(韩国高丽建设化学社社长):第一次欣赏到传统的中国古典舞 ,然而她却又是如此的现代,非常感慨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其魅力。在此次昆舞的教学成果展示上 ,看到从幼儿到老年的不同阶段的展示,感慨昆舞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利用及传承发展 ,这是非常有成效的探索。昆舞作为古典舞蹈的新流派,在舞蹈层面上看来 ,她的美与魅是非常感动的,让人感受到细水流长的缠绵,也感到满园飘香的美丽,特别是江南水乡的那份柔情和细腻 ,让观众深刻地铭记于心。同时,也感受到作为创始人的中韩两位艺术家 ,她们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艺术造诣,但是又是如此的相似 ,如此的相通,这是灵魂的交流,更是艺术本身的魅力。衷心希望两位艺术家能够更长久更广泛地交流下去,这不仅是艺术发展的需求 ,更是两国文化交流很好的契机。
马家钦(昆舞主创者、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首先我对各级领导、各位专家学者与会指导并交流研讨深表感谢。研讨会犹如一场春雨滋润着干渴的农田,对昆舞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经初步归纳昆舞今后研创发展的主要议题有:
一、昆舞本体建设。 1、升华昆舞语言构架的核心元素的研究; 2、如何在昆舞本体的细微处进一步升华训练,如根与梢、背与肩、顶与颈,本体功能的开拓等; 3、如何进行昆舞本体的文化建设。
二、昆舞今后发展方向。 1、确定昆舞的走向,深入准确地确定昆舞运动模式和审美理念; 2、如何打开昆舞的国际视野; 3、如何能满足针对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不同需求。
三、昆舞教学训练的研究。 1、以意为主的教学思想如何引领学生让身体达到意、情、景内三合的最高境界; 2、昆舞创作如何确定昆舞动作自身逻辑性和人物性格的个性融合; 3、进行昆舞音乐的研究; 4、解决身体语言与服装的矛盾; 5、解决身体语言与视频效果的矛盾。
四、昆舞理论研究。 1、理解确立昆舞二字诀特质在当今时代的标准; 2、提高建设昆舞理论研究队伍的速度和质量。
论坛期间,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殷切期望各位代表对昆舞的研、创、教、演从实践到理论的方方面面进行深入交流探讨,给予全面帮助和指导。昆舞无论作为一个舞种流派还是一个学科体系,目前仍处在生成发展的初期,在诸多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希望昆舞研创团队积极营造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巩固既有阵地,进一步拓展研创空间,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凝聚力量、强化团队建设,不断提升研究探索的能力和水平。宁波文化局副书记邱丽华也认为,昆舞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和成长,自然要经受自身发展的必然挑战,更重要的是她还必须勇敢地面对并且迎接外部的各种考验。如今,昆舞在南艺已取得四项成果 :一是实现了教学、科研、创作、展演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二是昆舞的创作剧目在舞蹈界获得了较高层次的奖项;三是昆舞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四是昆舞获得了舞蹈界和社会的高度赞誉。邱丽华副书记还特别提到,在昆舞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中国同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桂泉先生即将成立中国昆舞团以推动舞蹈事业发展,充分彰显了昆舞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