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是中央财政拨款,同时依法接受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一项公益性基金,于2013年12月30日正式成立。国家艺术基金的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管理、资助、扶持与引导艺术事业健康发展又有了一个新平台、新渠道、新机制,是文化部、财政部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文化治理体制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举措、新成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出了推进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命题。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国家艺术基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在提高现代治理能力、构建现代治理体系上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是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点,是推动文化管理向文化治理和文化善治转变的关键环节,其核心是实现政府文化管理体制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从管理体制现代化来讲,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型政府,推动政府文化管理从管制性向服务型、管理型的治理性转变,把职能和目标更多地转向维护公民文化权益、满足公民文化需求上来,充分吸纳和发挥市场主体、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基层群众、媒体机构等参与文化治理的功能和作用。国家艺术基金在创新组织管理上大胆探索,设立了理事会、管理中心、专家委员会。在基金管理中,实施“决策、协调、执行、监督”四个环节,适当分设、相辅相成,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符合现代治理体系的一般原则。国家艺术基金充分借鉴了部分发达国家通过设立基金资助艺术创作的经验,参考了我国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出版等领域基金制管理的有益做法,紧密结合我国艺术工作的实际,形成了国家设立、政府主导、专家评审、面向社会的公益性基金模式。通过文化部加强指导,切实履行顶层设计的职能,制定科学合理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不断健全完善各项制度,确保评审资助活动科学规范、公平公正,在落实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相关部署方面,坚持高标准、高水平、严要求,真正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从管理能力现代化来讲,文化内容管理需要以精细化、差别化和个性化为管理原则,根据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市场需求和民众偏好制定有针对性的创作扶持政策,将资金投入重点倾向基础创作环节,通过政策补贴引导创作主体生产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优秀作品。国家艺术基金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基金管理中心做好项目的申报、受理、评审和资助等组织实施工作,不断拓展资助领域,做到艺术领域和门类的全覆盖、艺术创作各个环节和链条的全覆盖。建立信息发布、申报受理、评审决策等实施机制,将基金的运作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保证其公开、公正、公平,不断扩大社会参与度,提升政府管理部门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与人文领域其他类型开放性、广泛性、复杂性的特点,资助项目的成果形态丰富多彩、比较多样;和其他同类政府基金相比,艺术基金打破了体制、系统、行业的局限,具有开放性和广泛性的特点,面向全社会,国有、民营、机构和个人都可以申报。
第二、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既是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的客观要求,也是文化治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国家艺术基金引入文化治理理念、方式、手段,以维护公民文化权利为重点,以调整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着力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出贡献。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对于保障公民文化权益、满足公民文化需求、实现文化共建共享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其一,要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题中之义和重要目标。通过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群众在参与文化活动和文化治理中陶冶情操、传承文化,实现以文化人。国家艺术基金尊重艺术创作生产的规律,倡导创新与包容,发扬更广泛、更充分的艺术民主,推动艺术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相融合,让广大人民和艺术工作者的艺术创造活力充分迸发,让艺术发展繁荣的优秀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其二,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率。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需要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作用。国家艺术基金充分发挥基金
的基金相比,国家艺术基金具有多样性、的社会性、开放性、长效性、规范性优势,
调动一切艺术创作生产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艺术力量,充分发挥社会扶持和参与艺术生产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艺术发展机制,对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公共管理体制下的艺术基金管理模式分析
新公共思想非常重视第三部门(非盈利组织)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和优势。以基金形式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就是现代社会管理的一个有效手段。基金在美国等几个发达国家发展比较成熟,形成了与本国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有本国特色的基金会组织体系,艺术基金也是其中一支强劲力量,为国家的公共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由于经济发展和历史原因,中国的艺术基金发展刚刚起步,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
当前的文化转型时期,政府直接管理的公共文化财政体制存在着经费使用效率低下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的直接拨款强化了政府导向和经营文化色彩,与基层现状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对文化事业的发展一直实行直接拨款的资助方式,这种经费体制是“自上而下”的拨款机制,要求基层文化单位的文化产品体现国家意志,具有精英文化色彩,形成供给主导的政策模式。我国中国大多数文化机构,资金都是来源于中央或地方政府,其体制往往相对简单、固定,由统一的文化部门来领导,组织的工作人员高度政治化。这样的体制使文化资助计划运行得比较顺畅,但同时也将文化界分成了外部和内部,那些内部机构每年往往能够得到大笔资助,而外部机构只能在文化的边缘挣扎着存活。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精英文化的传统价值主导,国家对于基层的资助体现为一种在精英价值观主导下的“喂食”式文化供给方式,国家供给与民间需求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
2.
传统的政府直接管理文化的体制下,强化了文化经费的“体制偏好”,不符合新时期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由国家直接经营管理文化事业的模式不仅是一种低效率的资源配置模式,还是一种低效率的生产方式。 “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内的运行,使体制内的基层文化单位具有了得到公共资源的优先权,体制外的民营文化机构很难得到政府的支持而处于不利的竞争位置,公有文化机构的机会优势进一步抬高了民营文化机构的市场准入门槛,导致社会文化机构的萎缩,在公共资源的定向投入下,政府文化部门又要面对直属文化单位精简之后的再度膨胀,无法顺利实现政府职能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
3.
政府以往的固定资助方式难以形成对文化创新的激励机制。对于行政系统内文化组织来说,国家公共资源就像春雨一样,只要机构还存在,拨款总会定时到来,不存在管理上求新求变的压力。政府原则上只能要求下级机构按照分工目标,进行常规管理,按照下达的任务完成文化生产任务,并不是真正要求下级承担风险投入、鼓励创新求变。但是,对于国家而言,“文化创新”已经取代简单化的文化生产目标而成为国家文化发展的最高追求。国家文化创新平台既要建立在现代社会组织结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文化艺术之都的构架之上,又要建立、完善能够激励文化人才对民族文化承传、精神创造不懈追求的动力机制。缺乏竞争、流动和宽容的公共文化资源的固定资助方式并不激励全社会进行文化创新。
二、艺术基金作为改革策略的工具性价值
1.
大力发展艺术基金可以促使政府与文化主体的关系由“父爱”型向相对独立型、松散型发展。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时期,随着市场配置取代假话调配成为社会资源主要配置方式,政府作为文化组织直接资源供给者的角色将大大地弱化,开始实施扮演社会第二次分配的仲裁角色。政府与文化组织的关系将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改变原来政府与文化组织之间的超强行政束缚与保护关系。
2.
大力发展艺术基金可以促使文化主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由松散型向紧密型演进。文化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作为一种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出现的新型关系,具有政府所不能替代的功能作用。随着政府行政权力逐步从文化组织微观管理领域的退出,政府的社会性职能必须由社会来弥补。社会将取代政府部分权力成为文化组织重要资源供给者的角色。因此,转型期文化组织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由局部向全局,由浅入深,不断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
3.大力发展艺术基金的运营模式有利于贯通体制内外,变政府文化创新为全民参与文化创新。艺术基金具有增强文化资源的流动、竞争、整合的功能,可以为文化团体和个人提供激励机制和资金渠道,为文化创新提供平台优势。第一,艺术基金能够跨越体制障碍,促进文化资源的整合与配置。第二,基金提供了文化创新所需的宽松的多样性发展环境。艺术基金的特点:一是有利于保障文化多样性和文化自由发展的空间;二是文化机构和项目的独立性强,有利于文化艺术的试探创新和文化创造;三是有利于文化生产和传播的总体机制的稳定。第三,艺术基金管理方式符合我国文化创新的战略目标。国家文化发展和文化创新战略目标的确立要求政府有必要的手段调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实现全民创新而不仅仅是政府创新。艺术基金能在文化领域扮演主导性和导向性的角色,英美艺术基金会的发展情况证明了艺术基金确立了政府与文化团体之间的新型关系。
三、国家艺术基金的意义和价值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价值体系。首先,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因此,要把内容建设放在第一位,突出思想内涵、彰显价值观念,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国家艺术基金以资助的方式鼓励和引导优秀人才及杰出作品:资助包括不同艺术样式和新兴艺术门的融合类创新和优秀作品的创作生产;体现导向的艺术活动项目、公益活动等的传播交流推广;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艺术作品收藏;建立“国家艺术基金”的奖励机制等。立足示范性、导向性,体现国家艺术水准。
其次,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是向世界展示富有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互鉴、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因此,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的同时,把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已成为当前文化工作的发展要求。让国外民众触摸中华文化脉搏,感知当代中国发展活力。国家艺术基金根据国家发展和外交与文化艺术政策,多方发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科学制定国际(地区)人才培养与艺术交流计划,促进艺术合作;通过资助艺术创作、传播交流推广、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支持我国艺术家参与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开发、整合、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
文化承载着一个国家的精神价值,既有意识形态属性,也有经济属性,更有艺术属性。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文化治理,必须把政治规律、经济规律和艺术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国家艺术基金把工作的导向和着眼点放在多出优秀作品、优秀人才上,扶持艺术创作、艺术创新,推出深受人民喜爱、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优秀艺术成果。发挥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实现文化在沟通感情、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鼓励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激发社会文化创造活力,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国家艺术基金是文化部门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转变职能、创新艺术创作生产新型引导方式的具体举措。今后,国家艺术基金将为提高国家文化现代治理能力、构建现代治理体系做出了积极的、更大的贡献。
刘立明: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