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郭启宏根据古希腊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的《俄瑞斯忒斯三部曲》重编的评剧《城邦恩仇》,是中国评剧第一次演绎古希腊悲剧。剧院非常重视此创作,把它做为拓宽评剧戏路,探索评剧新的创作方法的试验。该剧由中国评剧院院长王亚勋亲自挂帅,集中了剧院主要演员,投入剧院全部力量。该剧拓展了评剧创作题材的新领域,再次证明了评剧艺术表现力之宽广,形式之多样,吸附能力之强大。
用中国戏曲的艺术形式演绎古希腊悲剧,我已做过两次尝试。 1989年,我第一次用河北梆子导演了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美狄亚》,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先后排演了三个演出版本,造访了欧洲、拉丁美洲许多国家,演出超过了 200多场。两位女主角都因扮演美狄亚一角获得“梅花奖”。希腊和国际友人称赞此次创作是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戏剧“结婚了”,而且是对“好夫妻”。 2002年郭启宏根据埃斯库罗斯的《七雄攻忒拜》和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改编的《忒拜城》,再次用河北梆子演绎,被国内外观众称赞为富于哲理的“雅梆子”。此剧也多次赴欧洲、拉丁美洲、台湾和北京参加各种国际戏剧节演出。
此次,用评剧剧种表现,也是启宏、亚勋和我多年前的创意,终于得以实现。前两出戏我用的是中国戏曲的程式和服装,让中国观众看是改革的戏曲,让外国观众看是中国的戏曲,追求两种戏剧艺术的“融合”。这次,我打算采用古希腊的布景和服装,以评剧的音乐和表现手段,艺术特色,演绎一部别样的戏曲品种,是一次新的尝试,有一定的风险性。这个想法得到许多朋友的支持。
《城邦恩仇》是根据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的《俄瑞斯忒斯》三联剧重编的评剧,是当今仅存的完整的古希腊悲剧中的“三联剧”。原作为三部相对独立,又是一个完整故事的世界经典名剧。《城邦恩仇》以“火、血、奠、鸩、审”五幕将三部戏集中在一出戏完成,摘取了“杀夫”、“寻弟”、“弑母”、“审判”几个主要事件,表现了阿伽门农家族世代血腥仇杀的故事。阿伽门农的家族命运来自神的诅咒,这诅咒实质是原作者告诫世人要消灭仇恨,停止残杀!《城邦恩仇》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重编,渲染了仇杀对人类命运的影响,仇杀
必须终止,恩恩怨怨何时了?雅典娜通过审判,赦免了杀母的俄瑞斯,宣扬了人类要和平,要大爱的永恒的追求!企望世界成为“花的世界 ”,“祥和幸福的世界”。
郭启宏含着对经典的敬畏之情,经过多年的磨炼,以史诗的气势,优美的文字,继承了原作的文学传统,又精心设计了我们东方美学精神的情节和手段,使经典更具时代的所需,为我们的二度创作提供了基础。
中国评剧院投入了全院的力量,经过二个多月的艰难排练,克服了许多困难,终于可以见观众了。此次创作,采用的是“大兵团”作战的办法,成立了各行各业的创作组,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和创造力。我担任总导演,李文国、方彤以及我的两名博士生杨蕊、李
组成导演组;以王亚勋院长为首,刘文田、赵石军、戴锡英组成音乐唱腔组,以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师生和剧院乐队组成音乐伴奏组;以丁瑞华、贾菲组成形体舞蹈组;以黄海威为首的舞台美术、服装组;以胡耀辉为首的灯光组;以剧院众多著名演员组成的演员组当今创作中能投入如此众多的人员,难能可贵。
经过多次研究和讨论,我们决定了创作的总原则:古希腊悲剧传统、中国戏曲(评剧)和现代审美三结合原则。同时也吸取了我的经验:“要融合不要贴合”、“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像咖啡加牛奶”。
所谓古希腊传统是指:
1.
质朴、简洁、庄严、肃穆的风格和歌队的运用; 2.布景服装样式采用古希腊的; 3.强调“雕塑性”、“仪式感”和“形式感”;4.表演上要发挥古典悲剧所要求的“真情实感”和广场演出的必要的夸张; 5.面具在歌队中的运用。
所谓中国戏曲(评剧)的传统是指:
1.中国戏曲美学是以写意、象征、虚拟和程式性是为特点的,是我们创作中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 2.戏曲的程式运用要结合服装,强调“雕塑性”加以运用和创新; 3.唱、念、做、打、舞的戏曲表演要充分采用和强调; 4.唱腔必须保留评剧剧种的要求,在传统唱腔中发展和创新。所谓现代审美的传统是指:
1.首先是对经典作品的内容,要从现代人的观念去理解和解释。恩恩怨怨,生生死死,世世代代何时了?对原作中的“诅咒”,“命运”都要以今人的观念去理解; 2.从演出样式到色彩要照顾当代观众的审美和欣赏习惯; 3.必须要让观众看懂故事和人物,让观众从中感受和总结到原作的立意; 4.舞台表现手段上也要吸收当代的手法,增强舞台演出的可视性,广泛吸取兄弟剧种的表现方法,创造一种新的评剧; 5.在音乐创作上可吸取西方交响音乐的样式,结合戏曲乐队,以丰富戏曲舞台音乐形像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以上三结合的创作中,鼓励探索、试验和创新,以寻求评剧艺术的扩展和丰富它的表现力。
在舞台美术上要提供远古的希腊特色,符合简洁、庄严、肃穆的创作原则,并有大剧场和露天剧场演出的两种方案。灯定的气氛和情绪的渲染。
在音乐和唱腔上要保留评剧的特色,并发挥评剧各流派的演唱特色,让评剧观众听到传统和创新共存的评剧声腔。探索“数字音乐”与戏曲民乐相结合的形式,创造新的音乐表现手段。具备一定的交响乐风格又不失戏曲唱段音乐。
在身段运用上,在戏曲传统身段的基础上,根据服装特色创造新的身段。注意人物在舞台上的形体造型和雕塑感。舞蹈要为剧情和人物设计,如复仇女神可吸取现代舞蹈的因素。
在演员念白上要求具有“诵诗”风格,以体现剧本的史诗特色,也符合古希腊戏剧的语言风格。不要单纯地戏曲念白。在表演上要求演员要以“真情实感”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此次探索性的创作,观众是否认可?评剧艺术界的朋友是否承认?对于我来说还是未知数。但我相信,我们严肃认真的创作,是会得到观众的认可的!
光处理要适合戏曲的表现方式,又要有一罗锦鳞: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导演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