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燕兰
【摘 要】初中农村作文水平随着我国对语文水平和对农村教育的重视而得到关注。然而,在以壮语为母语的农村地区,初中生的作文水平还受到本族语言的影响。本文从词汇和语法层面对以壮语为母语的初中学生所犯的典型错误进行了总结归类,并且尝试性地提出了解决此现象的对策。
【关键词】壮语;作文水平;现状分析;对策
一、受壮语影响的初中农村作文现状
1.汉语和壮语的词汇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汉语的表达是中心词在后修饰词在前,例如,“红花”“这支笔”。而壮语的表达方式恰恰相反,体现在中心词在前修饰词在后,例如:“花红”“支笔这”。受到这种语序差异的影响,壮族学生在写作时常常会在汉语中夹杂壮语的语序,例如:
(1)今天我和弟三一起去摘桔子。
(2)那本书红不见了。
(3)下课后我们去打草猪。
“在壮语中很多一词多义的词汇,壮族学生通常会混淆它们的用法。”以动词“拿”举例,在作文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用法:“爸爸拿她去学校了”。在壮语中,“拿”还可以表示“送”的意思,上文中的“爸爸拿她去学校”的意思实际上是“爸爸送她去学校”。
壮语学习者通常用汉语来记录壮语的发音,因为壮语和汉语发音的不同,这样的记录不懂壮语的人是看不懂的。例如:
(4)每月都会拿这些果子当油盐。
(5)放学后跟同学做玩。
(6)妈妈来街,对我板凳来板凳去。
(7)周末回家,我光猪又拿妹。
例(4)的意思是每月靠这些果子来换日常生活用品,“油盐”泛指日常生活用品。“做玩”也是壮语的说法,意思是玩耍。在壮语中,“板凳”和“照顾”的发音是一样的,所以不难理解壮语学生把他们混淆使用。例(7)中,“光猪”是喂猪的意思,“拿妹”也是壮语的说法,是“照顾妹妹”的意思。
“壮语和汉语在语法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例如都有主语、谓语、宾语、补语等。但是句子结构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例如语序、短语等等。由于受到壮族语法的影响,壮语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常常犯下一些错误。
在壮语中一些行为自动词通常会用作行为他动词。在壮语学生的写作中,一部分汉语中的行为自动词也常常被用作行为他动词。例如:
(8)她超车我们。
在现代汉语中,“超车”是行为自动词,通常不带宾语,而在例(8)中壮族学习者把它用作他动词,后面带了宾语“我们”,这是受到了壮语的影响。
(9)老师关门学生们。
“关门”在现代汉语中也是行为动词,一般不带宾语,例如“老师关门了”。在例(9)中,“关门”后面带了宾语“学生们”。壮语学生把它用作了行为动词,这也是受到了壮语语法影响。
壮语中的量词少于现代汉语,在现代汉语中不同的事物的量词,在壮语中通常用同一个量词来表示。例如在壮语学生的作文中通常出现这样的例子:
(10)一个屋子。
(11)一个车子。
(12)一只马。
(13)一只猪。
在壮语中,大多数物体的量词都是“个”,例如例(10)、(11)。而在现代汉语中相应的物体量词是多样的,例如“一间屋子”“一辆车子”。在壮语中,几乎所有动物的量词都是“只”,例如(12)、(13)。而在现代汉语中,我们用“一匹马”“一头猪”来代替。
壮语和汉语中词义的大小也不一致。这一特点也导致壮族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出现误用。例如:
(14)有空来玩我。
(15)水塘边有几棵木。
在例(14)中,“玩我”的意思是“来我家玩”。在壮语中,“我”的词义比在现代汉语中的要广,不仅仅指“我”本身,还指“我的家”。在壮语中,与“木”相关的词,如“树”“木料”“木棍”等都用“木”来表示,这也是壮语中词义扩大的表现。
二、对策
汉语的教学现状在壮族农村并不乐观,很多地区仍然用壮语进行教学与学习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作文水平。“针对这一现状,需要加快教材改革步伐,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针对壮族学生在写作时在词汇方面犯的典型错误,在词汇教学中,首先要讲清壮语与汉语在构词方面的差别,其次要对汉语和壮语词汇进行比较教学,避免在用汉语表达时出现壮语的表达方式。再次是要将壮语的词义和用法与汉语的词义和用法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们在比较的过程中辨识其差别。最后是让学生们多阅读课外汉语书籍,勤查字典,勤做读书笔记,认真领会汉语词汇的用法。
针对壮语学生写作时在语法方面犯的典型错误,在语法教学中,首先要对汉语和壮语语法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知道汉壮语法的异同,其次要让学生掌握汉语语法上的规律,避免在写作时夹杂壮语的特有语法现象。最后相关部门可以适当加大普通话的推广力度,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普通话背诵优美文章等等。这样一些措施可以对这些错误的克服起到较好地作用。
三、结语
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壮族初中农村学生在写作文时深受壮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影响,往往出现表达上的错误。本文对这些典型错误进行了总结与分类,以期更好探索方法纠正这些错误。为此,在壮族地区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该因地制宜,让同学们掌握汉语和壮语在各个方面的不同,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这些作文中的典型错误是可以克服的。
【参考文献】
[1]黄大族.壮族学生学习汉语文受壮语影响的初步分析[J].河池师专学报,2003(23)
[2]吕嵩松.壮(南)汉语词汇事物类型浅析[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1(1)
[3]石璞璞.会展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9(23)